人力资源工作者实务手册四(转摘)2011-03-0815:20:47|分类:默认分类|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二十九则:清华经管学院企业管理系曲庆博士:非典挑战企业危机管理金可学院党委副书记、企业管理系曲庆博士如是说。曲老师专门从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文化、管理学方面的研究。他告诉记者,非典时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是一次大的考验。机管理”。由于危机爆发后往往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形象伤害,如果危机处理不当,就会使企业多年辛苦建立起来的良好形象化为乌有,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其是餐饮业和旅游业,许多小型的、资产薄弱根基尚浅的企业。这一方面是“天灾”,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场“人祸”。如果一个企业具有应对“危机”的能力,或者在危机来临时采取了适当的措施,也不会使企业受到如此强烈的冲击。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在处理时,针对具体问题,随时修正和充实处理对策。要性。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出色的企业文化将会彰显出其强大的企业凝聚力,使企业能够顺利运作,并且可以维护企业的社会形象。非常时期,文化观念清晰、强势的企业文化发挥出的凝聚力自然会大于其他。员工对企业的各项安排接受起来也会容易得多。如果企业文化做得不好,那么非典带给员工的压力势必会很多,离心倾向就会重,企业负压就大。许多在这次非典事件里成功地平安度过的企业,其文化理念都很优秀。所以各企业在平时形成“快乐文化”的氛围,必然会形成高效的工作。这种人心惶惶的时期,员工特别需要关心和支持,他们需要一些措施来弥补心理上的失落。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安慰员工的最有利的途径。管做自己的一摊工作,管理层之间、上下级之间要及时地沟通。“共患难”的经历,可以增进彼此感情。危机中最易突显企业的问题,充分地沟通可以帮助了解问题所在,并及时地加以解决。当危机过去后,企业就具有了更强劲的竞争能力。的好机会。比如说培训,在这段不景气的时期内,正是培训的大好机会。对员工进行技能等方面的深造训练,一旦危机过去,就可以使其更迅速地恢复工作。同时,有了技能等方面知识的深造,也会为自己在今后工作中觅得更多的机会。摘自《北京娱乐信报第三十则:高效经理的五个常用工具赵日磊要想获得管理的高效率,经理必须熟知并熟练运用以下几个工具:工具A:招聘面试的STAR原则招聘面试是经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成功的经理人都必须具备高超的招聘面试技巧,以招聘到合适的人充实到工作团队中,使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上,创造岗位员工的高绩效。所谓STAR原则,即Situation(背景)、Task(任务)、Action(行动)和Result(结果)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合。在对应聘人员进行面试的时候,你不妨试试STAR原则。STAR原则是面试过程中涉及实质性内容的谈话程序,任何有效的面试都必须遵循这个程序。在与应聘人员交谈时,首先了解应聘人员以前的工作背景,尽可能多了解他先前供职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所在行业的特点、该行业的市场情况,即所谓的背景调查(Situation),然后着重了解该员工具体的工作任务(Task)都是哪些,每一项工作任务都是怎么做的,都采取了哪些行动(Action),所采取行动的结果如何(Result)。通过这样四个步骤,你基本可以控制整个面试的过程,通过策略性的交谈对应聘人员的工作经历与持有的知识和技能做出判断,招聘到更为合适的人才。SATR原则是经理招聘面试的一个很好的工具,里面蕴涵着大量的细节性的技巧,经理应该在招聘工作不断摸索,提高运用能力。工具B:职责清晰的6W1H原则职责清晰是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任何的管理都是从管理职位开始的,其基本的要求就是职责清晰,权责明确。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的现象还大量存在。作为一个高效的经理,必须对这个问题做出更为深入的思考,有效地加以解决,使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在其位谋其政,学会自我负责,自我管理,使经理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要想使员工的职位说明书更加准确,职责更加清晰,经理就必须再一次复习一下6W1H这个致关重要的原则。所谓6W1H,即是:1.Who—工作的责任者是谁?2.Forwhom—工作的服务和汇报对象是谁?3.Why—为什么要做该项工作?4.What—工作是什么?5.Where—工作的地点在哪里?6.When—工作的时间期限?7.How—完成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程序?只有对上述问题逐一做出了回答,员工才能对工作更加清楚,才更愿意负责,更敢于负责,在工作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进而,你也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对规划与发展的问题做出更多的思考,占据工作的主动,使未来的工作更有前瞻性。工具C: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目标管理是使经理的工作变被动为主动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实施目标管理不但是有利于员工更加明确高效地工作,更是为未来的绩效考核制定了目标和考核标准,使考核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更能保证考核的公开、公平与公正。毕竟,没有目标你是无法考核员工的。制定目标看似一件简单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过制定目标的经历,但是如果上升到技术的层面,经理必须学习并掌握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即是: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制定的过程也是你能力不断增长的过程,经理必须和员工一起在不断制定高绩效目标的过程中共同提高绩效能力。工具D:有效管理的PDCA原则这是产品质量控制的一个原则,但是它不仅仅能控制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它同样可以有效控制工作质量和管理质量。所谓PDCA即是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调整(Adjustment)的首字母组合。无论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PDCA的循环,每一项工作都需要经过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这样四个阶段。对经理来说,这是一个有效控制管理过程和工作质量的工具。采用PDCA可以使你的管理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通过实施并熟练运用,经理一定能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效率,更加有效地驾御工作,获得更大的成功。工具E:经理职业化的MKASH原则现代化的管理要求经理必须职业化,人们不会仅仅因为一纸委任书而信任你,而是更愿意因你的职业化水平而维护你的权威,接受你的领导。惟有使自己的表现不断职业化你才能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创建优秀的管理团队,创造管理高绩效的团队文化。现代化的经理必须是职业化、高效能的经理。所谓MKASH原则,即是:1.动机(Motivation):动机就像一部汽车车轮的轴心,处于核心的地位,动机的大小和强弱决定了车轮的运转速度和运行状况。积极心态影响下的动机会加速车轮的运转,从而加速经理的成功;反之,消极心态影响下的动机则不但对经理的成长不利,反而可能起到很大的破坏作用。所以你必须正确认识积极动机对成功的激励性作用,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动机面对工作和挑战,不断激励与超越自我,在积极动机的引领下去实现所制定的目标和远景2.知识(Knowledge):知识经济时代的经理首先必须具备从事那份工作的专业知识,而且应该比下属员工更为专业,职业化必须以专业化为基础和背景。做任何一项工作,首先要具备的就是应对那份工作的专业知识,要做的好还得具备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持工作的开展和拓展。惟有不断获取专业化的知识,经理才能做到职业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不断得到认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更大发展空间。3.技能(Skill):技能是经理赖以开展工作必要手段。只有知识,没有技能,也是寸步难行。试想,一个经理如果不具备沟通的技能,怎么与人沟通,怎么开展工作,没有人际交往技能,怎么与同事合作,怎么和下属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技能的锻炼应该提高到与知识同等的高度,高度重视,不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转化为能力。4.行动(Action):具备了良好的动机,专业化的知识,熟练的技能水平是不是就可以了呢?显然还不够。高效能的经理还必须具备快速行动的能力,具备强劲的执行力。有的人方方面面都比较优秀,知识水平很高,能力很强,可就是做不出出色的工作业绩,原因就出在行动能力的欠缺上。汤姆彼得斯说,“快速制定计划并采取行动应该成为一种修养”。要想成为一个职业化的人才,就必须改掉犹豫不觉,瞻前顾后,拖拖拉拉的办事作风,在自己认准的事情上认认真真地采取行动,用行动来证明一切,不断提高自己的执行力。5.习惯(Habit):习惯决定命运,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良好的习惯给人好的印象和感觉,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成功。职业化的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习惯,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习惯,改掉曾经的不好的习惯,养成职业化的行为习惯,使你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你职业的风采。关于成功者应具备的习惯,柯维先生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非常精彩、非常深入的论述,经理不妨拿来一读,相信收获一定不匪。以上简单描述了一些常用的工作准则,不够深入,还需要我们继续在工作当中不断地加以强化,更加熟练地加以运用,使之成为帮助我们获取高绩效的有效工具。据计算机世界网第三十一则:危机中的企业平衡非典”的爆发正在给长期稳定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带来突如其来的冲击。如何在突发的灾害面前兼顾多个利益主体和实现多个目标,是对组织应变能力的考验,而应变能力来自机制保证。家里被盗,于是思量“亡羊补牢”的办法。一是自己看家,这样最牢靠(心里感觉是这样的);二是雇一个人,养一条狗替你看家;还有一个办法可能是安装一套电子保护系统。如果在社会动荡的非常时期,我会选择第一种;但从长期看,我只能选择第二种或者第二种与第三种的组合,因为我不能怕丢东西就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了。“非典”的爆发正在给长期稳定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带来突如其来的冲击。整个社会积极应对,但“调动所有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做好一件事”不可能持续太久--无论这件事有多重要。因此,当“非典”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有效抑制之后,“尽量把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非典”的确是一场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危机,但它并非经济危机。因此,必须尽量维护正常的经济和生活秩序。但要在“抗击非典”和“维持经济增长”两个战场同时取得胜利也绝非易事。最主要的原因是“非典”与洪水、地震不同,“非典”的灾害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它对经济的影响也不是简单的“减法”,而是一个复杂得多的函数关系,是非线形的,而且是在我们的经验之外的。因此,如何妥善应对是一个“复杂系统应对不确定的外来冲击”的问题。而且,还需要注意的是,类似“非典”这样的突发灾害也许“空前”,但绝非“绝后”。因此,建立完善的危机处理机制已经成为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从这次“非典”疫情就已经感觉到: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就是最大的政治问题,也是最大的经济问题。国家需要建立怎样的危机处理机制应该是一个重大的“软科学”研究课题。笼统地说,机制应该包括规则、程序、组织和手段。其中规则和程序正在完善之中,包括法律的健全和危机预案的安排。在组织方面,已经有人提议成立国家危机管理委员会。事实上,在这个组织的体系中不光包括政府。很多社区和乡村一级的神经末民需要发挥作用(但要注意有时他们的行动过于激烈)。另外还有一个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的“非政府组织”在这场危机中却表现得相当薄弱。在手段上也需要改进。比如,如果北京建立一个非常完善的卫生信息系统,就可以随时监测各个医院门诊的病例统计,迅速判断出是否有某类疾病异常增多,而不会出现流得性疾病已经持续一个月,但由于“医院分不同部门管理,所以无法对发病人数作出准确统计”的怪事。事实上,这种突发的灾害也是对企业应变能力的考验。今天的企业大多数已经是以追逐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的“经济动物”,它们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另一方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又极大地依赖于社会和经济环境,特别是大企业。他们要维持自己的长期发展,必须在股东、员工和客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