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资料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一、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1任务与目标2专业分工和协作(系统管理、专业委员会协调、协调沟通)3有效管理幅度(规模大小、专业技术特点、工作性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4集权与分权5稳定性和适应性二、新型组织结构模式:1多维立体组织结构2模拟分权组织结构3分公司与总公司4子公司与母公司5企业集团;三、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1充分考虑企业环境企业规模企业战略目标信息沟通这4方面的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组织结构模式2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3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结构设置4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组织结构;5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四、部门结构不同模式选择:1.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设计部门内部结构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结构等模式,也就是广义职能制组织结构模式.优点是具有明确性和高度稳定性.缺点是组织中每个人往往只能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很难了解整体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和它联系起来.适用于企业规模较小或外部环境变化不大的企业.此模式适用范围较小.2.以成果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包括:事业部制和模拟分权制等模式.当企业规模很大且产品品种或颁区域很方时彩,优点: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较强的适应性,缺点:需设置的分支机构较多,管理费用较多;当大型企业的不同组织部分在生产、技术、经营业务方面有紧密联系时,模拟分析结构比较适应,缺点:明确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不易真正做到以成果为中心;3.以关系为中心设计的部门内部结构通常出现在一些特别巨大企业或项目之中,如某些跨国公司.从本质说,它只是将其他组织设计原则加以综合应用,缺乏明确性,实用性差.五、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的关系:1、组织结构功能在于分工和协调,是保证战略实施的必要手段.组织结构服从战略.2、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规模、产品和市场都发生了变化,这时,企业应采用适合的组织发展战略,对组织结构做出相应调整.主要战略有:增大数量战略.在行业处于发展阶段,只需采用简单的结构或形式.扩大地区战略.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要求企业将产品或服务扩展到其他地区.为协调这些产品和服务,企业组织要求建立职能部门结构.纵向整合战略.在行业增长阶段后期,为了减少竞争压力,企业会采取纵向整合战略.此时,组织应选择事业部制结构.多种经营战略.在行业进入成熟期,企业往往选择多种经营战略,根据规模和市场情况,分别采用矩阵结构或经营单位结构.六、狭义与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及作用:广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除配备、补充与晋升计划外,还包括:人员培训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绩效管理计划、其他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计划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协调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计划、提高企业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七、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外部(经济、人口、科技、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内部(企业行业特征、发展战略、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八、预测的局限性与一般影响因素:(一)局限性:环境不确定性、企业内部抵制、预测代价高昂、知识水平限制;(二)影响因素:顾客需求变化、生产需求、劳动力成本趋势、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追加培训需求、每个工种员工移动情况、旷工趋向、政府方针政策影响、退休年龄的变化、工作小时的变化、社会安全福利保障;九、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一)组织结构诊断.其中包括:1.组织结构调查,主要调查资料有: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2组织结构分析:通过分析明确现行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并为提出改进方案打下基础.分析主要有三方面.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的职能?哪些原有职能需要加强?哪些陈旧职能可以取消或合并?哪些是决定企业经营的关键性职能?明确后应置于组织结构的中心地位.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3组织决策分析:其要考虑的因素有决策影响的时间决策对各职能的影响面决策者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4组织关系分析:(二)实施结构变革:1企业领导者应善于抓住组织结构需要变革的征兆及时进行变革.征兆主要有以下几点: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2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方式包括: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3排除组织结构变革的阻力:由于改革冲击我们已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失去工作安全感,一部分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故而变革常招致各方面抵制和反对.为保证变革的顺利进行,应事先采取如下相应措施: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工作岗位;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阻力.(三)企业组织结构评价:对变革后组织结构进行分析,考察变革的效果和存在问题,修正变革方案,为以后的调整和变革做好准备.十、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基本程序:基本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的原则、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原则、与战略目标相适应原则、保持适度流动性的原则).基本程序: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善,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制定人力资源供求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十二、内部与外部供给预测影响因素:(一)内部因素:企业内部人员的自然流失(伤残、退休、死亡等)、内部流动(晋升、降职、平调等)、跳槽(辞职、解聘等);(二)外部影响因素:地域性因素、人员政策及人员现状、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十一、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内容和作用:内容①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②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与增量预测;③企业人力资源结构预测;④企业特种人力资源预测.预测的作用:在服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预测人员需求,采取措施扣留和吸引企业对口专业人才,从而获得和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一)对组织方面的贡献:满足组织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提高组织的竞争力;人力资源预测是人力资源部门与其他直线部门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二)对人力资源管理贡献:人力资源预测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十三、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程序及原理、分析方法:程序:(一)准备阶段:构建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系统、进行预测环境和影响因素分析、进行岗位分类、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二)预测阶段: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结果确定职务编制和人员配置;进行人力资源盘点,统计出人员缺编、超编以及是否符合职务资格要求;与部门管理者进行讨论,修正并得到出现实的人力资源需求量统计结果;对预测期内退休人员、未来可能离职人员进行统计,得出未来人员流失状况统计结果;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及工作量增长情况,确定各部门还需要增加的工作岗位与人员数量,得出未来人力资源需求量的统计结果;将现实人员资源需求量、未来的人员流失善和未来的人力资源需求量进行汇总计算,得出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三)编制人员需求计划: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工总数;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分析方法:可分为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两大类(一)定性预测:经验预测法、描述法、德尔非法,又称专家评估法1)提出预测目标和要求,确定专家组,准备有关资料,征求专家意见.2)简明扼要地以调查表方式列出预测问题(25个为宜),交付专家组讨论评价,然后由预测组织统计整理.3)修改预测结果,充分考虑有关专家意见.4)进行最后预测,在第三轮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请专家提出最后意见及依据.(二)定量预测:转换比率法:计划期末需要员工数量=(目前的业务量+计划期业务的增长量)/(目前人均业务量×(1+生产率的增长率))、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发、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法、马尔可夫分析法、计算机模拟法、定员定额分析法(包括:工作定额分析法N=W/(Q*(1+R))、岗位定员法、设备看管定额定员法、劳动效率定员法、比例定员法十四、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主要渠道: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失业与流动人员;其他组织在职人员;十五、企业人员供给预测步骤:1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进行盘点,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现状;2分析企业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比例;3向各部门主管人员了解将来可能出现人事调整状况;4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量预测;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资源供给各种因素,得出企业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5将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十六、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技能清单、管理才能清单)、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可夫模型十七、如何进行企业人员的供需平衡分析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供大于求,导致组织内部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率低下;供小于求,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也是一种浪费.一)当供不应求,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方案以避免短缺现象发生.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裕状态人调往空缺位置;如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要求时,应拟定外部招聘计划;如短缺现象不严重,且员工愿意延长工作时间,则可以根据《劳动法》规定,制定延长工时适当增加报酬计划;提高企业资本技术有机构成,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形成机器代替人力资源格局;制定聘用非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如返聘已退休者,或聘用小时工等;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二)当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时:解决企业人力资源过剩的方法有:1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员工.2、合并关闭某些臃肿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5减少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6降低工作完成量,降低工资水平.7工作和任务由多个员工分担,企业按工作任务完成量来计发工资第二章招聘与配置一、员工素质评测的基本原理,类型和主要原则:原理:1个体差异2工作差异原理3人岗匹配原理.类型1选拔性测评(特点a把不同素质、水平的人区分开b标准刚性强不能含糊不清.c过程强调客观性.实现评测方法数量化和规范化.d制表具有灵活性.e结果体现为分数或等数)2开发性测评3诊断性测评(特点1内容或精细或全面广泛2、结果不公开3有较强的系统性原则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4素质评测与绩效测评5分项测评与综合二、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和测评标准体系,如何构成及类型:形式:1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2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3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4当量量化.体系:a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1标准(形式分:评语短句式、设问提问式、方向指示式)(操作方式分:测定式、评定式)2标度(分为:量词式、等级式、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3标记】测评标准体系构成1横向结构【结构性要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行为环境要素、工作绩效要素】2纵向结构(评测内容、评测目的、评测制表)类型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2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三、品德测评、知识测评和能力测评的内容和方法:1品德测评,FRC品德测评法、问卷法、投射技术(特点:目的隐蔽性、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的自由性);2知识测评.知识测评是对人们掌握的知识量、知识结构与知识水平的测量与评定,把认知目标分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我国(记忆、理解、应用).3能力测评(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四、素质评测的准备、实施、结果调整和综合分析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