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名词解释--人口: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人力资源:是指能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人力资源也就是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在劳动年龄范围内的那部分人口的总体。--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以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口现象与人力资源现象的研究,揭示人口现象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人口与人力资源是指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人才资源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数量关系图人口资源、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的关系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1.人口与人力资源问题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基础科学是:经济科学。3.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二)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特点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具有阶级性2.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具有实践性二、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的任务(一)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揭示人口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5人力资源数量适龄就业人口未成年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求业人口病残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服役人口其他人口0岁少年人口16岁劳动适龄人口55-60岁老年人口678原料與生產原料與生產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产业链9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二)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1.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⑴.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⑵.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发生作用是客观的。2.怎样认识和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承认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利用规律。(1)正确认识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2)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主要取决于如下方面:对规律的认知程度;阶级背景(三)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类型1.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类型:⑴.一般规律:即一切社会形态及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⑵.特殊规律:即某个社会形态特有的规律。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是互为联系、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2.人口与人力资源的一般规律有:⑴.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规律;⑵.人口再生产及其类型转变的规律;⑶.人口素质与构成趋向进步和优化的规律;⑷.人口分布于迁移的基本规律;⑸.劳动人口职业构成变动的规律3.特殊的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是一般的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特定社会生产方式下产生并发挥作用的:特殊形态。4人口与人力资源的特殊规律有:资本主义人口相对过剩规律社会主义人口增长在计划发展规律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三、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主要内容概述、人口的基本理论、人力资源的基本理论四、学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方法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⑴.联系和发展的方法⑵.科学的抽象方法⑶.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方法⑷.继承与借鉴相统一的方法2.学习人口与人力资源理论的根本方法是:联系和发展的方法。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概述第一节人口的社会性质一、人口的真实内涵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人口是:⑴.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⑵.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⑶.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⑷.既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⑸.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口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现象。人口具有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要服从生物学规律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是:生物属性。2、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简答):(1)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2)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3)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属于人口的社会属性的是(选择):⑴.社会组织;⑵.社会文化;⑶.与他人建立联系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属性。二、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简答)(一)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一个是被动适应自然界,一个是主动改造自然界(二)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爱情、家庭(三)两者的生活环境不同(四)两者决定性的因素不同动物增殖的决定性因素是生物的本能人类的增殖主要受社会因素的影响注意:1.动物的个体互相关系是:纯粹生物性的关系。2.古猿人从动物脱离出来产生人类的标志: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3.人类增殖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人类所生活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影响下的一切社会经济制度。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共同点:⑴.都是由自然界提供食物、住所等生存条件⑵.都是群体生活,都存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⑶.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都受环境的影响第二节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人口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简答)一、人口是全部人类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二、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三、人既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财富的消费者注意:1.人口是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2.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看,人是自然界的:支配者。3.全人类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劳动者。第四节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人口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简答)•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分工的:物质前提。二、人口的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促进社会的发展,有时延缓•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性的作用第四节人口的基本理论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简、论)。《人口原理》1、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人口增殖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没有任何约束的条件下,人口必然会无限制地增长下去2、两个级数的论断。人口以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生产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过剩和食物匮乏成为必然3、减少人口的途径。当人口出现过剩,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就会出现两种抑制人口的力量--“积极抑制”,增加人口死亡率,主要手段有战争、瘟疫、饥荒和各种疾病--“消极抑制”,限制出生人数,主要手段有晚婚、避孕、流产、杀婴和节欲4、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当人口增长到接近生活资料供给的极限时,抵制人口的两种力量就会自然发挥作用,直到人口降到生活资料所能维持的水平以下;然后生活资料再度丰富起来,又使人口数量增多,一定时期后,过多的人口又被两种力量所抑制马尔萨斯依据他的两个自然法则和两个级数,推出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构成其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①.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生产的限制;②.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不断增长(除非受到抑制);③.抑制人口增长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最核心的内容是:人口波动规律理论。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不科学甚至错误的观点有:两个级数的论断是片面的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和手段是违背人性的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建立在纯自然的基础之上,撇开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的性质。二、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一)“两种生产”理论是什么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其本身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马克思主义“两者生产“理论是: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⑵.揭示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的本质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⑷.克思主义人口与人力资源理论的基本观点⑸.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生育的重要理论依据(二)“两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简答)⑴.“两种生产”之间的关系。(“两种生产”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⑵.“两种生产”的各自作用。(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人口的生产和增长对社会发展有影响,它促进或者迟缓社会的发展.)⑶“两种生产”的各自特点。(物质资料生产的特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人类自身生产特点是:生产者、消费者与生育者的统一。)⑷.“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两种生产”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有(多选):⑴.社会劳动者人数增长与社会生产资料数量增长之间的比例⑵.社会总人口的增长与社会消费资料增长之间的比例⑶.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新创造的物质财富增城速度之间的比例⑷.人口质量的提高速度与人口投资的增长速度之间的比例(三)“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人类社会的“两种生产”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在这一对立统一体中,物质资料生产处于支配的主导地位,它决定着人类自身生产;而人类自身生产对物质资料生产只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两种生产”相互关系的一般规律:人类自身的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两种生产”互相适应是通过:计划调整而实现。第三章人口发展与人口结构第一节人口发展人口发展不但包括人口数量的增长变化,而且包括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范畴是一个历史性范畴一、世界人口发展的概况(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据不完全估计,公元前全球人口不超过2000万,青铜器时代约2500万,铁器时代可能达700万•1750年以来,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19世纪初10亿人,用了125年达到20亿人,1957年30亿人,74年40亿人,87年50亿人,99年60亿人。据联合国报告,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超过一亿人口的七大名族:汉族、印度斯坦族、美利坚族、俄罗斯族、孟加拉族、日本族、巴西族•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欧洲和亚洲•联合国根据世界人口发展的趋势,确定世界“60亿人口日”的时间为1999年10月12日(二)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出生和死亡是人口变动的两个基本因素,两者之差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欧洲和北美洲国家出生率最低,死亡率也是低水平,人口增长极其缓慢。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因此人口增长率很高。(三)世界人口的构成1、世界人口的自然构成(1)世界人口的年龄构成,见P21~22四个表当前世界人口年龄构成的特点是,发达国家老年组人口比重较高和发展中国家少年和青壮年组人口比重较高随着历史时间的推移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人口中的少年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青壮年组人口以及老年组人口比重逐渐升。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少年人口比重在40%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在5%以下、老少比重在15%以下者为年轻型人口少年人口比重在30%~40%,老年人口比重在5%~10%,老少比重在15%~30%以下者为成年型人口少年人口比重在30%以下,老年人口比重在10%以上,老少比重在30%以上者为老年型人口(2)世界人口的性别构成世界人口的性别构成,受不同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战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低年龄组通常是男多于女,中年组高年组女多于男发达国家女多于男,发展中国家男多于女。见P24表2、世界人口的社会构成(1)文化构成。P24(2)民族构成。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目前世界上约有2000多个不同的民族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条件是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3、世界人口的地域构成全世界有定居人口的面积约13500平方公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近8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世界人口的地区分布,见P26二、中国人口的发展概况(一)中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中国人口统计表,见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