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打好人力资源牌?直到今天,当年毛泽东那句著名的“人多力量大”才真正为全世界所领悟和印证。正是依靠人,中国才拥有了成为“世界工厂”的绝对资本。但既然是世界的,就不仅仅是中国的;况且,拥有人才的也不仅仅是中国。那么,中国企业如何打好这张“人力资源”牌?正文:各位企业家,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和大家在这里交流: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将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个变化的世界?这些变化会给中国的企业家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庞大的人口正在成为财富〗过去的20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从一个与国际社会比较隔离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越来越受世界瞩目、能够为全球的跨国公司带来竞争能力和效益的国家。在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中国很好地融进了国际的价值链条里,成为这个价值链条上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GDP跟20年前比较翻了17倍,人均GDP翻了15倍,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20年间,GDP平均的增长率差不多在15%左右。与此同时,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差不多有两亿多的人口在过去20年间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对推动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过去我们认为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是一种负担,但是现在中国的人口变成了一种竞争能力,成为一种财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依靠如此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我们能够用最低的人力成本制造出全世界最便宜的东西,这样低成本的制造能力使得中国受到全球众多跨国公司的青睐。中国的人力资源数量究竟有多少呢?按照我们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报告的数据,一直到2050年,中国人能够提供18岁到60岁的劳动力人口达8亿人,这将是贡献给全世界的一笔宝贵财富,也就是说中国在制造上的成本不会在短时间内提高。这也是全世界的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投资越来越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20年的最大变化是人〗中国过去20年的进步表面上看是经济上的变化,实际上是人的变化。我认为中国实实在在创造了一个更宽松的环境。如果没有对人的尊重,就没有今天这么多企业家投身到各自的事业中,中国就不会有今天的发展。但是我认为最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人力资源正在变成我们的一种竞争能力。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中国制造”的品牌在全世界变得越来越有影响力,中国制造的空调在全世界占了50%,电视机占1/3,洗衣机占1/4,还有像电脑、手机等大量的产品都拿到中国来制造,玩具就更不用说了,全世界的玩具大概有80%~90%都是中国制造的。按照一些经济学家的统计,把全世界的产品都拿到中国来制造都可行。所以说中国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最好阶段,我们的竞争能力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中国制造”这个牌子越来越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机会,也为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打了一个很响亮的品牌。中国人真正找到了机会,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对全世界企业都是一种拉动力和吸引力。美国《财富周刊》前些日子做了一些调查,参与调查的这些跨国公司中95%的企业都填写了要在中国制造、研发,要开拓中国的市场,所以现在全世界很多企业包括日本的企业都在考虑向中国移动。过去一段时间,日本人认为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所以在日本有“中国威胁论”的说法,他们认为中国今天制造能力的强大,使得日本很多企业竞争能力下降。但是我会跟他们讲,真正造成日本企业竞争能力下降的原因是来自于在中国投资的这些欧美公司的威胁,应该说谁拿起中国的人力资源牌,谁就能在竞争中获胜。现在,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正在被全世界跨国公司所用,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对全世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冲击波,全球的企业如果不到中国来,他们就会失去竞争能力。〖投资人力资源,我们最大的挑战〗当我们为人力资源的财富而感到骄傲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发人力资源。中国的企业在谈到人力资源开发的时候,不太愿意花很多的钱来为人力资源投资。所以目前虽然“中国制造”这个词在全世界满天飞,但是中国的品牌能够被全世界人所认知的还是寥寥无几,但是韩国却有LG、三星等等品牌,日本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构建这些品牌的时间基本上都用了20年,是一步一步走下来的。所以当我们为自己的制造能力感到骄傲的时候,为我们中国制造的产品能够拿到全世界销售而自豪的时候,我们还应该看到我们许多的产品制造是在别人的销售网络、别人的设计、别人的知识产权下进行的,我们的人力资源正在被利用。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在出卖加工能力,是一种劳动力的外包。尽管这种角色为中国人生活的改变,为我们经济结构的改变,为中国企业的腾飞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需要在不断为别人打工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使得我们的竞争能力不断加强,使我们能够进入一个不断创新、发展的阶段。我们应该看到大规模的外资因为中国的人力资源优势而涌入中国,但这种投资的人力资源结构正在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而目前该压的成本也压得差不多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企业逐渐在成本上算得越来越厉害,于是他们开始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内地转移。并且今天所有的外国企业都关注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挖掘和利用在中国的设计和创意等软性的人力成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成本的压力越来越大,也就是说如何降低这些高附加值的人力成本,已经对这些跨国公司形成很大的压力,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也开始到中国来挖掘受过很好教育、高素质的人才。有人说在中国找人才难找,其实不是难找,只是眼下需求拉动力太大,来得太迅猛,数量不够用,迅速把很多高级人才吸走了,使得我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印度,正在依靠人才追赶中国〗谈到这个问题,印度的例子值得我们研究。印度拥有十几亿人口,其中文盲差不多就有7亿左右,但是印度去年的软件出口达100亿美元,现在是全世界居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大软件生产国。印度造就了什么呢?印度造就了一批从事计算机、软件这些所谓高科技领域里的蓝领工人,能够通过降低成本来为搞研发的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印度的软件工程人员大概有40多万,其中在美国工作的有20多万,在硅谷的软件公司里面由印度人做管理者的大概占40%.所以印度敢于在其5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在2008年成为世界的信息大国,就是因为它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做得很好。如果我们说未来在全世界的制造方面,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谁?我觉得是印度。首先,两国劳动力的成本差不多一样,但印度人的英文能力比中国人要好得多,而且印度人的逻辑思维、数学能力也很好。很多人希望通过学软件而到美国去,以改变他们的阶级身份,所以美国发的工作签证里面差不多40%都发给了印度人。印度通过人力资源的有效培养和输送,在美国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印度在构造全世界IT和顾问咨询人才的网络,而这个网络无形的力量使得它的竞争能力在不断加强。印度正在通过人才素质的提高,使得其整体的竞争能力让全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现在面临的机会也特别好,所以我们要提高素质,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这是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未来我们中国人将不仅仅是工作在现在所说的劳动力密集型的岗位上,而是工作在管理层、在技术开发层上,这些对中国经济在全球的竞争能力提升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并且我们应该意识到,全世界的人才流动就和资本的流动一样,哪有机会,他们就往哪走,哪个国家的技术人员都有表现价值的需求,当我们放开眼界,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我们需要的人才时,我们就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而且随着风险的规避,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不愿意把投资放在一个国家,所以有些公司也在考虑不能将全部的制造都集中在中国,他们担心由于SARS这样的事件而带来的风险。同样,在印度大量的软件开发工作也在同样的思维指引下正在向中国移动。中国和印度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有一个潜力十分巨大的市场。日本有一个经济学家画了一个图,描绘得很准确,北京、上海的经济跟中国最落后的地区经济能够差10年甚至20年,外国人就是看到了这种差距,说中国这个市场不仅潜力十分巨大,而且持续的时间也会特别长,而且短期内中国的人力资源成本并不会上升太快。〖融入全球大环境,才能应对挑战〗在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我认为无论是我们的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如何把我们自身融入到这个大环境里面很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呢?我们现在希望找到有经验的人,现在国外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找到的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而我们应该加强自身对人才的竞争能力,这是中国企业需要努力的地方。所以说在中国的市场上,我们正在面临着一个国际化的竞争。中国市场正在变成一个国际的市场,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卖任何一个产品,如果把竞争对手排序的话,首先就是外国企业。做软件的公司,都是做了一个软件,然后不断拷贝,因为一次性的成本投入而产生越来越多的拷贝,你就会获得一个高利,就像微软,做了一个Windows,之后就像不断印刷一样,拷贝了很多,所以拷贝是赚钱的一个基本模式。那么,东软是如何做拷贝的呢?我们采取了一个很特殊的方式,比如:我们看到了一个前景很好的领域,就是健康领域,也就是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彩超等等领域。这些设备最核心的技术是计算机的控制系统和它的软件,东软正在全世界组织一班最优秀的人,成为一个团队,开始设计这样一套系统。这是全方位的系统,我们从来不制造,我们采用集优化生产的模式。我们的数字医疗产品的竞争对手就是西门子、东芝、飞利浦等等大公司。有一次我到德国去,他们感觉很奇怪就问我,说东软是一个软件公司,你怎么做到这个领域?然后他问我是否知道他们做这个产业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并且问东软是最近几年才起来的公司,怎么会想进入这个领域?于是,我回答说:“你们100年的历史中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大概只有10年,前90年做的东西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前90年你们生产的产品也已经被淘汰了。再有,数字医疗产品制造过程中有软件也有硬件部分,我们东软的聚焦是做软件、做设计,不是做硬件。我们在全世界有很多一流的供应商,但我没有给供应商培训费,而只是和他签了一个合同。”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启示,中国正在融入全世界,中国人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资源,寻找我们需要的人才。我们可以到美国最优秀的公司去挖最好的设计人员,我们付给他更高的工资,我们用最短的速度在对方的产品还没有出来之前,就走向市场,通过人力资源来赢得时间,从而来获得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