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精编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精编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精编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1整体设计高中学习的速度概念较之初中所学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学设计先通过说明如何用坐标和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为速度概念的叙述作好准备。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对此要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举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大小和方向两方面来强化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在实际情景中达到建立速度概念的目的。教学设计最后说明速度的应用,特别以“STS”形式从一个侧面说明速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学重点速度概念的建立;速度的比值定义法的理解。教学难点速度矢量性的理解;瞬时速度的推导。时间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含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2、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3、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记住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计算公式,能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2、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含义,会求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2、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导入为了推动我国田径事业的发展,四川省曾举办过一次100m飞人挑战赛。有8名世界短跑名将参加角逐,其中包括我国的李雪梅和美国的琼斯,最终琼斯夺得冠军。我们知道百米赛跑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阶段,李雪梅的途中跑阶段比琼斯的起跑阶段跑得快,但我们都说琼斯比李雪梅跑得快,这是为什么?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就可以给出合理的评判标准。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各种物体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片展示:大自然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天空中,日出日落;草原上,猎豹急驰;葡萄架上,蜗牛爬行。飞奔的猎豹、夜空的流星在运动;房屋、桥梁、树木,随着地球的自转、公转也在运动。天上的恒星,看起来好像不动,其实它们也在飞快地运动,速度至少在几十千米每秒以上,只是由于距离太远,在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内肉眼看不出它们位置的变化。当高台跳雪运动员出现在赛道的顶端时,全场观众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运动员由高处急速滑下,在即将到达赛道底部时,他的速度已达到100km/h。这时,他双膝弯曲,使劲一蹬,顺势滑向空中。然后,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他上身前倾,双臂后摆,整个身体就像一架飞机,向前滑翔。刺骨的寒风抽打着他的脸庞,两边的雪松飞快地向后掠过。最终,滑雪板稳稳地落在地面。在以上的各种运动现象中,都有关于运动的描述,运动的快慢如何,要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来描述,那就是速度。推进新课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复习旧知:在上一节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位移这一较为重要的矢量。大家回忆一下,位移的定义是什么?学生积极思索并回答出位移的定义: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复习此知识点,旨在为速度的引入奠定知识基础,让学生知道位移大小的关键在于初末位置。由位置到位置坐标再到坐标的变化量,使学生的认知呈阶梯状上升)教师引导:既然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所以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位置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问题展示:在训练场上,一辆实习车沿规定好的场参考资料,少熬夜!地行驶,教练员想在车旁记录汽车在各个时刻的位置情况,他该如何做?假设在每一秒汽车都在做单向直线运动。问题启发:对于物体位置的描述,我们往往需要建立坐标系。该教练员如何建立坐标系,才能方便地确定该车的位置?点评:通过设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实现学生的“变学为思”“变学为悟”,达到“以诱达思”的目标。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并总结。小结: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其表示方式也最简单。如以出发点为起点,车行驶20m,我们就很容易地确定车的位置。所以,应该建立直线坐标系来描述汽车的位置。课堂训练教练员以汽车的出发点为坐标原点,以汽车开始行驶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其对应时刻的位置如下表所示:时刻(s)01234位置坐标(m)010—8—2—14根据教练员记录的数据你能找出:(1)几秒内位移最大?(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解析:汽车在0时刻的坐标x0=0汽车在1s时刻的坐标x1=10汽车在第1s内的位置变化为Δx=x1—x0=(10—0)m=10m所以,汽车在第1s内的位移为10m。同理可求,汽车在1s内、2s内、3s内、4s内的位移分别为10m、—8m、—2m、—14m。汽车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的位移分别为10m,—18m,6m,—12m。所以,第2s内的位移最大,4s内的位移最大。答案:(1)4s内(2)第2s内二、速度以下有四个运动物体,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它们运动的快慢程度。运动物体[来源:学*科*网Z*X*X*K]初始位置(m)经过时间(s)末位置(m)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20100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010100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500301250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500102500如何比较A、B、C、D四个物体的运动快慢呢?参考资料,少熬夜!比较1:对A和B,它们经过的位移相同(都是100m),A用的时间长(20s),B用的时间短(10s)。在位移相等的情况下,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即汽车比自行车快。比较2:对B和D,它们所用的时间相等(10s),B行驶了100m,D飞行了200m,B行驶的距离比D短,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即飞机比汽车快。提出问题以上两种比较都是可行的。位移相等比较时间,时间相等比较位移。如何比较B和C的快慢程度呢?它们的位移不相等,时间也不相等。教师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后提出比较意见。方法1:B和C的位移和时间都不相等,但可以计算它们每发生1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即用各自的时间t去除以位移Δx,数值大的运动得慢。方法2:B和C的位移和时间都不相等,但可以计算它们平均每秒钟位移的大小量,单位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师生讨论: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但方法2更能够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点评:问题由教师提出,明确猜想和探究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现象,鼓励大胆猜想讨论。通过这个开放性的问题,创设一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一个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引子:大自然中,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天空,日出日落;草原,骏马奔驰;树丛,蜗牛爬行。仔细观察物体的。运动,我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运动快慢各不相等且发生变化,在长期对运动的思索、探索过程中,为了比较准确地描述运动,人们逐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提出问题如何对速度进行定义?学生阅读课本并回答。1、速度的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2、速度的定义式:v=3、速度的单位:m/s常用单位:km/h,cm/s。提示: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再次呈现:四个物体A、B、C、D快慢比较的表格,让学生分别计算它们的速度。A、5m/sB、10m/sC、25m/sD、200m/s参考资料,少熬夜!对比以上A、B、C、D的速度就很容易比较它们的快慢程度了。课堂训练汽车以36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h,如果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直线上)()A。—8m/sB、8m/sC。—km/hD、km/h解析:速度和力、位移一样都是矢量,即速度有正方向、负方向,分别用“+”“—”号表示。当为正方向时,一般不带“+”号。速度的正方向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自己规定。有时也隐含在题目之中。例如该题中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36km/h,为正值,隐含着从甲地到乙的方向为正,所以返回速度为负值,故淘汰B、D。依据甲、乙两地距离为36×2km=72km,所以返回速度为=—km/h=—×m/s=—8m/s。答案:A方法提炼:速度是一个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在我们选择了正方向以后,当速度为正值时,说明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当速度为负值时,说明质点沿负方向运动,在物理学上,对矢量而言“负号”也有意义,说明它的方向与所选正方向相反。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坐在汽车驾驶员的旁边,观察汽车上的速度计,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速度计指示的数值是时常变化的,如启动时,速度计的数值增大,刹车时速度计的数值减小。可见物体运动快慢程度是在变化的。这时我们说的汽车的“速度”是指什么?提出问题其实,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直线运动,有许多都是变速运动。由于这种运动的快慢是时刻变化的,没有恒定的速度,我们怎么来描述它的快慢呢?课件展示:北京至香港的京九铁路,就像一条长长的直线,把祖国首都与香港连接起来。京九线全长2400km,特快列车从北京到香港只需30h,那么列车在整个过程的运动快慢如何表示?学生解答:已知s=2400km,t=30h,所以v=80km/h问题追踪:计算出的结果是否表示列车单位时间的位移都是80km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此速度的平均效果。既然列车是做变速运动,那么怎么看列车的速度是80km/h?学生总结:如果将列车的变速直线运动看作匀速直参考资料,少熬夜!线运动来处理的话,列车平均每小时的位移是80km。教师设疑:为了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程度,我们可以用一种平均的思考方式,即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应如何定义?师生总结: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2、定义式:=知识拓展:课件展示某些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概念理解。某些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ms—1)真空中的光速c×108自行车行驶约5太阳绕银河系中心运动20×105人步行约地球绕太阳运动×104蜗牛爬行约3×10—3子弹发射9×102大陆板块漂移约10×10—9民航客机飞机×102例1斜面滚下时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1—3—1所示。可以从图中观察分析小球通过OA、OB、OC的过程中的运动快慢。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图1—3—1学生认真计算并公布结果:段:=m/s,段:=m/s。段:=m/s。总结归纳: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等的。计算一个具体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教师点评:由于小球运动快慢是在不断变化的,平均速度不能具体地告诉我们小球在每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可见,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物体在一段运动过程中的总体快慢程度。教师设疑:那么,怎样来描述物体在各个时刻的运动快慢呢?学生通过课本预习知道,要精确地描述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必须引入瞬时速度这一物理量。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以知道:=,对应的是一段位移和一段时间,如何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呢?瞬时速度对应的应该是某一位置和某一时刻。师生探究:我们已经知道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段时间,为求瞬时速度我们可以采取无限取微、逐渐逼近的方法。方法介绍:以质点经过某点起在后面取一小段位移,求出质点在该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从该点起取到的位移越小,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就越小,即质点在该段时间内的运动越趋于匀速直线运动。当位移足够参考资料,少熬夜!小(或时间足够短)时,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可以认为是匀速的,求得的平均速度就等于质点通过该点时的瞬时速度。教师演示:如图1—3—2所示,让滑块沿倾斜的气垫导轨做加速运动,利用挡光片的宽度Δx除以挡光的时间Δt,即可求得挡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图1—3—2将滑块放上不同宽度的遮光片,即Δx分别为1cm、3cm、5cm、10cm,若没有成品挡光片,可用硬纸片自制成需要的宽度。测出每个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所用的一段时间间隔Δt。遮光片越窄、Δt越小时,描述通过该位置的运动快慢越精确,当Δx小到一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