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关于推进我区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对《关于推进我区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的通知各镇(街道)教育组、区属教育事业单位、局机关各科室: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推动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我局秘书科草拟了《关于推进我区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现将《意见》发给你们,请审阅,并结合本区、本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请于6月5日(星期五)前将修改意见和建议以电子政务OA或书面形式转给秘书科刘进华收,联系电话:22830221,传真:22830223。顺德区教育局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二日2关于推进我区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推动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根据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顺德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意见》等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明确中小学人力资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把人力资源建设摆在教育发展的重要位置1、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和发展的重要性。均衡和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均衡发展谋求的是共同发展,优势互补,整体提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在实施“科教兴区”、“人才强区”、“人才兴校”战略中,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我们要切实重视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和发展工作。2、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顺德教育现代化建设为动力,以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统筹规划,创新机制,优化我区基础教育系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着力提高学校的软实力,提高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3量,推动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3、总体目标。教师队伍数量、质量和结构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位提升;构建城乡学校联片发展共同体,完善校际结对和教师交流制度,使区域内城乡教师队伍均衡状况明显改善;实施“名师引领工程”,进一步壮大名师队伍,并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盘活全区教师资源。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盘活教师资源1、改革教师招录制度,创新教师补充机制。要充分认识新进教师公开招聘的重要性,择优录取优秀人才补充教师队伍。一是吸收录用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创新招聘方式,规范用人行为,坚持“凡进必考,择优录用”和对特殊人才实行“绿色通道”的原则;二是要统筹制定教师公开招聘计划,充分考虑岗位需要、编制限额、学科需求结构等因素,提高用人效益,防止用人的盲目性;三是要认真组织好考试工作,考试是公开招聘的关键环节,考试的内容、形式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避免“考非所学、考非所教”;四是实施阳光工程,公开制度、程序以及聘用结果,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招聘过程公开、公平、公正。2、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完善教师合同聘用管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掌握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得进入教师队伍。在岗专任教师要具有相应教师资格,未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予聘任相应岗位,不得申报教师职称评审。依照按需设岗、民主公开、4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教师聘任制度,细化聘用程序。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任”。积极推动教师在校际之间合理流动,使有能力、有水平的教师工作有岗位,发展有空间。3、加强编制管理,规范学校机构和岗位设置。严格贯彻《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暂行规定》和《顺德区中小学机构设置及领导职数配备标准实施办法》,合理设置学校机构和领导职数,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核定学校人员编制,在核编过程中做好中小学教职员的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工作。按需设岗,以岗定人,明确岗位职责,并采取积极措施压缩非教学人员,分流、消化中小学超编人员,引导教师从城镇学校、超编学校向农村学校、缺编学校合理流动,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办学效益。4、建立优绩优酬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推进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分配激励机制的改革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指导意见》,改革我区教师原有的分配办法,我局将出台新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并在我区中小学全面推开。实施以完善工资分配办法为主要内容的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制定能够体现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教职工岗位职责、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的工资保障和激励机制。在具体操作中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和适当拉开差距。同时,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实现“干多干少有体现,干好5干坏大不同”的分配格局。5、建立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顺德区教职员工考核方案》实践经验,我局将出台切实可行的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并在我区中小学全面推开。教师绩效考核结果是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对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合理公正,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积极探索个体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和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等评价办法。杜绝片面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对教师进行奖惩性评价的现象。评价的内容可由职业道德、工作量、班主任工作、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合格率等要素组成,确定权重指数,构成重业绩、重质量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科学地评价教师。三、坚持师德建设为首原则,分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全区师德建设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为抓手,我局出台了《学习实践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建设活动方案》,将组织全区中小学教师,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阶段进行师德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查摆问题,整改提高,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大力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全面提高教师师德素质和水平。引导广大教师淡泊名利、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引导广大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6思想和教学理念,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引导广大教师以大局为重,树立大教育观,积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推进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工作。四、实施“名师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创造条件让特级教师“有名、有利、有为”,设立“特级教师工作站”,注重发挥进站特级教师的龙头和示范作用。出台《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站工作条例》,明晰特级教师的责权利,要求特级教师承担科研课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通过“师徒结对”,培养有实力、有潜质的中青年教师,力求在区域内形成特级教师辐射作用和群体效应。结合前三批区骨干教师评选工作的实践经验,出台《顺德区骨干教师管理办法》,规范骨干教师的评选,明晰骨干教师的职责和权利,压担子,定目标。要求骨干教师服从组织安排积极参加支教等活动,促进师资均衡发展。组织区名校长、名教师评选,每三年评选一次。明确名师定位,从骨干教师中产生,是区骨干教师的延续和发展。名教师的培养要遵循教师专业发展和名师成长的规律,大力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育专家名师。实行“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特级教师)”的梯级培养路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科学的梯级平台,增强教师的事业成就感,有效克服教师职业倦怠。五、加强和完善教师交流制度,大力推动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7在总结与反思2006年以来教师交流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与我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相适应的教师交流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一)解放思想,转变学校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打破教师“一校所有”的局面,教师的身份关系由“单位人”转变为“教育系统人”,给教师流动设机制,破除校际间的人才流动壁垒。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教师参与交流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教。(二)推进城乡学校联片发展共同体建设,完善学校结对和教师交流制度。均衡不是简单的平均主义,均衡是个动态的过程,目标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同时缩小非优质资源与优质资源的差距,使区域教育实现均衡。通过组建共同体办学联盟,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城乡中小学结对互助活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迅速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主要做法:1、充分发挥优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与薄弱学校组建共同体办学联盟,结对帮扶。以镇(街)为主,从2009学年开始实行为期三年的“捆绑式”结对联动帮扶活动,每年一轮换。结对学校双方要做到“两个互派”,学校干部要互派挂职,教师要互派任教。加大交流幅度,坚持“派其所需,注重实效”的原则。今后,培养选拔干部,重点在支教或在顺德区内有两所及以上学校任教经历,表现优秀的教师中挑选。教师支教以市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优教师为重点。教师支教期间,保持“两不变”,8人事关系与工资福利待遇不变。教育行政部门对帮扶效果进行考核评价。2、鼓励教师校际调动。鼓励城镇教学经验丰富、事业心强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或任职,并办理人事关系转移。结合今年新一轮教师聘任,促进教师队伍由超编学校向缺编学校、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城镇学校向农村学校流动。(三)继续实行区镇高中、职校结对帮扶制度,进一步深化帮扶实效。由教育局统筹安排,今年启动第二阶段结对帮扶工作,区属学校和镇(街)高中、职校继续结对挂钩,区属学校分别与一到两所镇(街)高中、职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互派教师支教,不定期互派教师代表跨校听课、评课、兼课,开设讲座,组织教研活动等。互相交流,共同成长。(四)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交流实效。1、从2009年起,申报中学高级、高级讲师、小学高级(副高)职称评审,区属学校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镇属高中、职校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个学期以上的经历,或参加由学校以上部门组织的讲师团任教示范课累计不少于50个学时;镇属初中、小学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经历,或到镇面以外学校任教示范课不少于50个学时。2、交流经历和业绩作为干部提拔的重要条件。今后,学校干部换届或届中提拔,必须有在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任职或支教1年以上的经历,本身在农村学校、相对薄弱学校任职的干9部不受此限制。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有计划地选派后备干部人选跨校挂职锻炼。3、交流经历和业绩作为推荐和评选特级教师,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的重要条件。4、鼓励优秀教师支教,实行交流目标责任制,对在交流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校予以表彰和奖励。六、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保证并逐步增加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拓宽教师继续教育的思路与途径,以提高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培训重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和完善区、镇(街)、校三级管理网络,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构建有利于校长和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环境。七、加强领导,保证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工作的顺利实施中小学人力资源均衡配置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必须加强领导,有序推进。建立中小学人力资源建设专项督导制度,定期检查各镇(街)、各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将推进城乡学校联片发展共同体,完善学校结对和教师交流制度建设情况作为督查重点,把中小学人力资源建设情况作为学校、校长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体系。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