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2022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心得体会材料稿汇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三篇2022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心得体会材料稿汇编2022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心得体会12022年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也拉开了2022全国两会的序幕。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京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依法行使职权,共商改革发展稳定大计,共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经济管理学院积极组织学生支部党员同志认真观看学习2022全国两会,就2022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发表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在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体悟初心使命,并从中汲取不懈前进的力量,在新征程上书写新的华章。针对总理关于制造业发展回望和规划更加以关注:规划中指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强化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促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在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下,通过多渠道资本投入促进中小微企业进行信息化转型。面对疫情情境,通过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延续实施扶持制造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减税降费政策,并提高减免幅度,扩大使用范围,对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等等。报告中既有目标设定,又有发展层面的具体措施,给出了明确方向,这让我想起很多次研究领域专家指导我们学术工作时,告知我们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做顶天立地的科研工作的建议。我们做科研的目标与情怀,应该立足于国家发展与民生需求,需要站在前沿的同时促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府工作报告》件件实实在在,句句掷地有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信心如磐的中国,一个汇聚磅礴力量的中国,在创新发展的路上,我们底气足、信心更足。2022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心得体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结束不久,冬残奥会已盛大开幕,今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隆重召开更是揭开了我国2022年的新篇章。在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现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政府对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的关切与回应,充分体现了政府始终关心关注着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这样一份振奋人心、积极务实的政府工作报告,背后凝聚着全国上下的毕力同心、苦干实干。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国家必将克服国内外风险挑战,顶住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带来的压力,爬坡过坎、稳中求进。作为当代青年,躬逢其盛的我们更应把握人生的黄金时期,将爱党爱国热情转化为个人奋进之动力。当前,国内外形势具有诸多不确定性。面对各种“不确定”,突出我们的“确定”,这是新形势所“发出”的一项新要求。围绕这一新要求,展现新作为,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在疫情大背景下,我们在前进道路上遇见了一些难题、遭遇了一些挑战。但难题是用来解决的,挑战是用来战胜的。2021年,我国经济保持恢复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4万亿元,增长8.1%。全国财政收入突破20万亿元,增长10.7%。这个成绩振奋人心。过去的一年,我们同样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但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事实说明,只要树立“尽力而为”的信心,迎难而上,笃行不怠,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目标,创造更大成绩。“不确定性”越是多,越是制造干扰,我们越是要凝神专注、保持定力,越是要科学决策、勠力同心。这是我们勇闯难关的动力所在——2022,我们更确定。与此同时,花更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让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福利,是激发斗志与豪情,增强社会抗压、抗风险能力的关键所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些庄重承诺,字字句句暖人心。2022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心得体会一个公共政策能不能带来获得感,不仅要看当前可不可以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也要看它和群众心目中的好日子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日前的一份两会热门问题调查显示,关注度最高的5个关键词,4个与民生有关,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引起刷屏的热词,大到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小到提速降费、全域旅游,也集中在民生领域。工资涨一点,雾霾天少一点,交通顺畅一点……群众的这些利益关切,寄托着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希望。民生政策能不能让民心满意,关键看获得感有多强。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人心生满足感。另一个在价值层面,当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近年来,许多民生政策不仅注重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并且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价值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考虑进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近日印发的《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也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关怀。其抚慰作用,无疑会超越具体的受益者而扩展至全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久前征求意见的网络餐饮管理办法,直指“黑厨房”的安全隐患,但并未把“网上美食”一棍子打死,而是预留了成长空间。这样的政策尺度,体现了对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新生活习惯的尊重。不久前,江西南昌启动了儿童DNA数据库建设,以预防拐卖儿童违法犯罪。这种回应社会呼声的政策,也很解渴。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的当下,政策考量应该是多方面的,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量力而行,民生政策才能行稳致远。只不过,判断群众的某种呼声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被现有利益格局所束缚,还应该把改革空间计算进来。比如,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地,也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协调医保、民政、扶贫等部门,还要实行新的结算制度。可见,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还要有一股子韧劲儿,群众期盼的公共政策,才不会被那些可以改革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条件一成熟,具备可行性,民生政策还是应该顺应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出台。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党员干部有更多渠道和机会了解群众诉求。从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监测,到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民生政策的制定在频繁互动中日益贴近群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还可以把政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价值期待。两方面都解渴了,才能更精准地发现并维护好公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凝聚更多社会共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