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育人事管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七章教育人事管理第一节教育人事管理概述第二节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第三节教师的管理第一节教育人事管理概述一、教育人事管理的涵义二、教育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三、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一、教育人事管理的涵义所谓人事,是指用人以治事,力求人与事的协调。人事管理,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为完成其具体使命,运用科学方法对于工作人员的选拔、使用、培训、考核、奖惩以及工资、福利待遇方面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和措施所实施的管理活动。教育人事管理是教育人事机关对教育行政干部、学校行政干部及学校教职工的选拔任用、配备、考核、培训、调动、晋升、奖惩及福利事宜等的管理,它是教育行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的人事管理,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教育行政部门自身的人事管理,其中包括对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所属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所属学校的领导、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的管理。二、教育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教育人事管理的任务,从宏观上说,主要有两条:一是知人善任,量才使用。即发现、选拔符合现阶段干部标准,能开拓创新的学校领导干部和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二是人尽其才,事竟其功。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的调配及监督奖惩,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全体成员的作用,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一)制定教育人事管理的具体政策根据中央和上级确定的人事政策、法规,在所授予的权限范围内,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人事规章制度和工作细则。同时,还要不断地改革人事管理体制,完善管理组织体系,增强自身管理的功能。(二)任用称职的教育人员任用称职的教育人员,必须按照教育部门各个不同的职位的要求来配备教育工作者,使每一个从事教育的工作人员都感觉到自己处在适当的位置上,能够把所有的能力最高限度地贡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教育人事部门首先应明确规定各职位所应承担的全部任务和任职人员必需具备的政治和业务标准,以及必要的学历和资历标准。其次,要坚持任人唯贤的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到知人善任,量才使用,使处在不同职位上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完成其职位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和要求。第三,还应十分重视对于他们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使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以适应各种变化。对于不称职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教育或调整。(三)综合运用人事管理的各种监督和调节手段,发挥教育人员合理组合的作用古希腊拥先哲亚里斯多德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整体大于各个部分的简单总和”。这就是系统论的观点,即只有当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员结成有机总体时,才能产生一种新的力量,即分工协作的集体力量,这种力量远远大于个体能力的简单相加。教育人事行政管理的任务就是运用各种监督、控制和调节手段,在科学地确定合乎实际的机构编制的基础上,对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组合,即领导人员、一般管理人员及具体业务工作人员,配合合理,使其具有结合、内聚、合作力量,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四)建立健全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是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重要的组织措施。建立健全一套培养与使用相结合,按劳分配与人才开发相结合的使用、培养、考核、晋级、报酬相联系的完整的教育人事管理制度,如教育人员的录用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工资制度、奖惩制度和晋级制度等,是教育人事工作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三、教育人事管理的原则“干部决定一切”。“人才,那是世界上所有一切宝贵资本中最宝贵、最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在制定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以后,党的干部就成为党的领导和国家领导的决定力量。但是要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就要有干部,就要有懂得党的政治路线、把党的政治路线当作自己的路线来接受、决心实现它、善于在实践中实现它、能够对它负责、能够捍卫它、能够为它而奋斗的人。”(一)德才兼备所谓德,就是指干部所具备的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治观点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道德品质则主要包括:思想上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上坚持原则,踏实肯干,奋勇进职,善于开拓创新;作风上谦虚谨慎,艰苦朴素,联系群众。所谓才,是指从事某方面的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实际能力和本领,是干部的知识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工作经验的综合反映。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必须全面、正确理解和掌握这项原则。德才兼备。就是德才并重,二者不可分割。“才”好不等于“德”好,“德”好一定要“才”好。离开了“德”,“才”就失去了正确方向,缺乏“才”,“德”也就成了空洞的东西。但德才相比,我们要更注重于德,就是说,要把党性强、作风正派、敢于坚持原则放在首位。德才全尽——圣人德才兼亡——愚人德胜于才——君子才胜于德——小人古之用人之道,首推圣人,君子次之。二者皆无,再取愚人,而小人则不可用。德才全尽,善无不至,才胜于德,恶无不至。“战友”有的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挑拨离间;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这样的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不会绝迹。作为一般的个人,我们要提防之;作为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更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这样的人钻了空子。升官的“捷径”最容易升官进班子的是:略显才干而又干得不多,略有一点原则而又不太坚持,略闻名于上下而又不入矛盾旋涡,略接近领导而又不靠得太紧的有心人。——摘自《文摘报》关系铭想人重用,拍马就行。欲己晋升,礼拜要勤。斯是诀窍,惟吾高明。胡话贵乎多,献媚在于精。善于拉帮派,惯于巧钻营。可以讨喜欢,拿奖金。无办公之辛苦,无下乡之劳神。绒线细细织,清茶慢慢品。人赞曰:聪明绝顶!——摘自《河南日报》(二)因事择人在职位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业务的繁简难易以及所需的学识、才能等条件,确定各职位的人选,这就是因事择人。唐太宗李世民说:“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挥官者乱。”宋代大臣许应龙也说;“为官择人,则官虽简而常若有余;为人择官,则官虽繁而常若不足。”(三)适才适所所谓适才适所,就是把人才安排到最适合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国外管理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他才能干得最好。适才造所,是教育人事管理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清代诗人顾嗣协的《杂兴》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陈云同志早在1938年就曾指出:“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括某些缺点,缺点里也同时含着某些优点。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天下没有一个人是毫无长处,毫无优点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毫无短处,毫无缺点的,所以我们说,在革命队伍中,无一人不可用。”(四)动力激励动力激励原则,就是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使全形成一种进取向上的动力,并对其工作成果给予肯定和激励。贯彻动力激励原则,主要应正确运用以下两种基本动力:1、精神动力。2、物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需要:食物;水;空气;住房等。(2)安全需要: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3)归属和爱的需要:对友谊、爱情及归属关系的需要。(4)尊重需要: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赏识,并有机会得到晋升等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工作取得成就、自主性和创造性得以发挥后的心情体验等。美国学者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公司政策和管理成就监督认可与上下级关系工作自身工作条件责任感工资发展地位和安全成长激励理论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第一,在学校管理中,应提倡同步激励论,即物质与精神同步激励。精神激励就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觉悟,使其自觉地献身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当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应给予相应的荣誉,如表扬、记功、树立先进典型等,作为精神奖励。物质激励就是以适度的物质刺激作为杠杆,来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如增加工资、给予额外物质或金钱奖励等。物质与精神——黄永玉:《力求严肃认真思考的札记》在教师管理方面,我们既要强调对教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又要给教师多办实事,切实解决教师中多年来存在实际问题,为教师提供实实在在的实惠。在实际工作中,应坚持以精神激励为主的原则。因为两者相比,精神激励对人发挥的作用的时间更长久。当然,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就是唯心论,也不能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第二,应提倡公平分配,把公平分配作为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激励因素。所谓公平分配,一要破除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二要防止分配上的差别过于悬殊。第三,深入分析教育工作中的激励和负激励因素,持续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很多情况下,一个本来是激励因素的东西,把握不好就会成为负激励因素。如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做好了,就成为激励因素;做不好,就转变为负激励因素,给工作造成被动。教育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正确区分哪些是激励因素,哪些是负激励因素,然后创造条件,促使负激励因素向激励因素转化。(五)动态调节由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所承担的任务要发生变化,同时,由于人自身条件的变化,使原来的职能对应、整体优化等适应、稳定、平衡的结构,变成了不适应、不稳定和不平衡。因此,要经常对工作人员的使用进行合理调整,以保持动态的相对平衡。在调整过程中,首先要破除人才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旧观念,对于那些学非所用、在本单位确实不能发挥作用的人员,应允许其流向能够发挥其作用和特长的岗位和单位。其次,要制定有关法规,只要流向合理,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全局,就要给予政策上的鼓励。第二节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一、学校领导干部的职责、职权二、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三、中小学领导干部的考核四、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培训一、学校领导干部的职责、职权(一)学校领导干部的职责1、全面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自觉抵制各种违反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倾向。2、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干部政策,团结、依靠教职员工。3、全面主持学校工作。4、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二)中小学校长的职权职权是在职务范围内拥有的权力。校长职权是校长应拥有的权力。履行一定职责的人,必须赋予一定的权力,权力是履行职责的必要条件。职权是国家赋予的,带有某种强制性。职权与职务紧密相联系,职位越高,责任越重,权力也越大。所以,作为学校最高行政领导人的校长,要尽职尽责,不可滥用职权。校长应该拥有的主要权力1、办学自主权在执行统一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的前提下,校长的办学主动权,是校长行使决策和指挥权最基本的条件。没有自主权的决策,只能是上级决策的重复,没有自主权的指挥,只能是上级指令语的重复。这样的学校管理,校长办学的创造性很难发挥,而没有创造性的校长,就不可能出现有特色有生气的学校。校长应该拥有的主要权力2、人事权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校长的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指挥、为了实现对人的指挥,校长必须有人事支配权,包括校内人员聘用和辞退权、岗位调动权、编制内进人权、机构设置权和教职工奖惩权等。校长应该拥有的主要权力3、经费支配权办好学校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费是办学最起码的条件。所谓经费支配权,主要指对上级下达的预算经费的分配、使用权和预算外经费的管理、使用权。二、学校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一)学校领导干部的任职条件学校领导干部,是指由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机关任命的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管理人员,如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等。学校领导干部的任职条件,是指学校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1、在政治方面,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2、在教育思想方面,热爱社

1 / 8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