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盐田区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2007年1月10日)深盐府〔2007〕3号现将《盐田区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盐田区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盐田效益盐田的重要阶段,也是我区不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为指导和推动人力资源事业的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发展基础与基本环境(一)主要成就。自1998年建区以来,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机构改革思路,盐田区率先实现了劳动力资源与人才资源的初步整合,夯实了各项劳动管理业务基础,并在建立新型的政府促进就业体制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开创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有力地促进了盐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统计数据截止至2005年12月)。1.充分发挥政府促进就业职能,初步形成了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全方位就业机制和服务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行“劳者有其工”计划,建立了全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出2台了《盐田区促进居民就业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在全市率先推行区直机关事业单位非技术岗位优先安排户籍居民就业的政策。将就业促进职能从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剥离出来,成立区就业管理办公室,理顺了就业管理体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建立了涵盖全区失业人员的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创建了街道、社区再就业基地。高标准建成了深圳东部人力资源市场,为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打下了基础。建区以来,共促进1884名户籍居民实现就业,其中困难失业人员43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5%以内,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70%以上,零就业家庭实现“零”记录。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比例为0.13∶75.30∶24.57,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人口呈上升趋势,人力资源的效能不断提高。2.整合人力资源市场,初步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打破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职能分割,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人力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了以区职业培训中心为龙头,8家民间培训机构为主体的职业培训市场,基本形成了与盐田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相适应的职业培训体系。建立了以市场配置为主的人力资源引进机制,人力资源引进规模逐年扩大,素质逐年提高。设立了盐田区职业技能鉴定所,为构建职业技能鉴定体系打下了基础。开展盐田区“十佳外来青工”评选表彰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了培养和激励人力资源的社会氛围。建区以来,共培训员工23161人次,引进各类人才2444人,其中本科学历以上1134人,中级工以上的技能人才821人,基本满足了我区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了我区人力资源结构的不断改善。3.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处理机制,劳动关系基本保持和谐3稳定。积极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法律意识和用人单位的依法管理水平。大力推广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签订持有率保持在95%以上。逐步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共推动204家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104家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协商协议书。加强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建设,131家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协调组织,初步建立了区、街道、用人单位三级劳动关系协调网络。加强劳动监察,劳动监察覆盖面达100%。严厉查处劳动违法行为,共处罚违法用人单位41家,为劳动者追回工资等经济损失1亿多元。设立劳动信访办公室,创造性地实行了劳动争议协调函制度,建立信访、监察、仲裁分工合作的联动机制,共妥善处理劳动信访案件7254宗,劳动信访调解率达94%以上。设立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三星级的劳动争议仲裁庭,推动了劳动仲裁实体化。加强劳动仲裁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逐年提高,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079宗。4.加强各项基础工作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建立了依法行政为主线的工作机制。坚持“为员工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盐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依法行政为工作主线,制订了《依法行政手册》和《办事指南》,编撰了《劳动法律法规选编》,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实施公共服务的透明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严格内部管理,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近百人次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省、市、区等各种荣誉。(二)有利条件。1.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为人力资源事业提供了4空前的发展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促进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为人力资源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盐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人力资源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我区一直保持经济高速增长态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2.7%,经济总量实现翻番,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既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刺激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与投资,也为人力资源集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3.盐田区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为人力资源事业发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十一五”期间,我区做强港口物流业,壮大旅游业,做精高新技术产业,适度发展总部经济,繁荣商贸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增加,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为人力资源开发、就业促进以及劳动关系的调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4.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及劳动就业工作的重视为人力资源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将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并从政策、资金、措施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三)面临的挑战。1.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性失业依然存在。构建效益盐田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使得人力资源竞争中的优胜劣汰现象不断加剧,必将导致结构性失业现象的长期存在。二是盐田辖区小,企业总量少,就业岗位开发难度大。三是5户籍居民失业压力和再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一方面,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改革的富余人员分流、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持续增加以及其他新增劳动力也给我区就业带来了持续的压力。四是外来劳务工的大量涌入及其对公共就业服务的同等待遇要求,客观上加剧了我区就业市场的竞争。2.劳动关系更加复杂化。一方面,盐田区现有产业基本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物流业为主,由于产业竞争力弱、工资水平不高以及经营成本升高等原因,加上部分用人单位内部劳动管理不规范,导致侵犯员工权益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以及劳动者主体意识的不断增强,导致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对等化、复杂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争议案件的数量持续攀升。劳动关系矛盾的显性化,既直接影响到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也可能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和经济环境的恶化,甚至威胁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3.高层次、创新型、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我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较小,技能人才队伍出现了结构性短缺,高层次、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就业难”和“招工难”,高素质人才“引进难”和“流失快”将同时并存。预计到2010年,我区技能岗位从业人员将达1万人,技能人才需求缺口将达3000人。我区产业发展对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及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劳动力素质偏低、结构不尽合理、培训和引进的规模偏小、企业培训投入不足等因素都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给人力资源事业发展造成了巨大压力。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6(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我区人力资源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建设和谐盐田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实现居民充分就业、开发紧缺急需人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三个重点”,强化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于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于城市功能战略转型以及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功能,实施“特色提升”战略,推行“问题管理”模式,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以上指导思想的统领下,必须树立几种理念:——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位相适、按劳取酬”。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本投资和保障劳动者权益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多元化开发的理念。实现人力资源开发朝多元化趋势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多主体、多层次、多渠道的潜在优势,拓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空间。——公平公正的理念。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关系制度的建立应以确保劳动者权益的相对公平公正为前提,以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为基本内容,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能真正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平等劳动关系主体。——改革创新的理念。在建立公共服务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方面大胆尝试,创新人力资源开发机制、配置机制、分配机制、保障机制,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适应盐田区特色产业体系发展的需要,并率先在重点改革领域实现突破。7(二)发展目标。根据人力资源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到2010年,构建权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服务优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平台;构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平台;构建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构建政府统筹、产业导向、行业推动、企业自主、社会参与的人力资源开发平台;构建长效化、制度化、联动型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营造以人为本、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充分激发人力资源的活力和创造力,努力构建和谐盐田、效益盐田。“十一五”期间,盐田从业人口结构将出现较大变化,第二、第三产业劳动人口将继续上升。继续加大实施“劳者有其工”计划的力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保持辖区“零就业家庭”零记录,实现有就业愿望、不挑不拣者100%就业;人才引进总量达6000人;职业技能培训总人数年递增10%,总量达30000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劳动监察举报案件查处率达100%,立案结案率达100%,劳动信访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劳动仲裁法定时限内结案率达100%。(三)发展战略。——劳动就业的协同战略。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在全市、区域经济体甚至国际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全面拓展就业空间。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地配置人力资源,实行“刚性流动”与“柔性流动”并举,“不求所留,但求所用”,发挥人力资源的集聚、辐射等协同效应,将盐田建设成为人力资源的“活力之区”。——人力资源的提升战略。通过政策、制度、管理等多种手8段,实现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以培训促就业,合理使用人才,提高人才使用效能,提升和丰富人力资源的价值内涵。适才适用,全面激发我区人力资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劳动关系调整的法治战略。加强劳动关系调整工作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使得劳动关系管理成为合法、规范、有序的行为,为和谐的劳动关系创造相对稳定的法制环境。促使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劳动管理,引导劳动者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管理体制的改革战略。充分利用体制、政策以及市场的综合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既要建立权责明确、运转协调、管理规范、高效统一的政府管理体系,充分体现政策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又要充分运用市场调节的力量,促进人力资源的自由、合理、有序的配置。三、主要任务与政策措施(一)完善促进就业机制,推进就业服务体系的制度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建设。1.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机制。落实“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一是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完善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建立责任到人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一把手”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和就业援助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就业专项计划。三是加大再就业资金的投入,做到“责任、政策、资金、措施”四到位,建立规范的9检查评估制度,定期检查、总结和通报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