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富第四极——“第四个副省级新区”猜想《中国经济周刊》实习记者李妍●王群|西安报道1992年,横跨黄浦江的松浦大桥是大上海的贫富边界。向东望去,外滩高楼林立、霓虹闪烁;向西望去,浦东阡陌纵横、杂乱不堪。同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迎来了华丽转身的机会,成为我国第一个副省级经济区。八年后,上海浦东新区有了新称谓——“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世界瞩目的“东方明珠”。松浦大桥成为见证者,连接上海外滩与上海浦东两个时代的鼎盛繁华。2009年11月,天津滨海新区成为我国第二个副省级经济区。在这片荒芜的盐碱地上,国家级开发区、中国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高新出口加工区成为点燃燎原之势的三颗星火。一年后,天津滨海新区脱胎换骨,成为“环渤海明珠”。2010年6月,重庆两江新区成为后继者——我国第三个副省级经济区、我国内陆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重庆的目标是,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成为长江上游商贸金融中心。两个月后,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封面文章称,重庆两江新区是“长江上的芝加哥”。它们共同的身份——“副省级经济区”被称为“新阶段特区”,其定义是:我国在特定地区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区划不变,行政级别提高,享受政策、税收、发展平台等方面的特别照顾。它的另一个定义是:一个经济区被盖上了“国”字印,背后是最强大的国家支持、最实惠的倾斜政策、最具有吸引力的招商资本。2011年6月,位于中国西北的陕西西咸新区成为第四个幸运儿。西咸新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核”,西部大开发的“增长极”,它承载着将西安建设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梦想,并以特殊的战略地位、重要的资源效应得到了“国家级”支持。然而,其管理体制冗繁、向心力不足、定位不清等问题也饱受外界的质疑和诟病。西北重地,一个“国字号”新区振翅欲飞,等待它的会是什么?6月13日上午10点,陕西省省长赵正永、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和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坐在国新办的主席台上大声宣读《西咸新区总体规划》,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副省级新区”一锤定音。同一时刻,千里之外的陕西也激起了沸腾之声。陕西、西安、咸阳三地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正在同步直播,当地的《华商报》用半个头版发布了超大字体的标题“西咸新区:中国第四区”……西安北二环,“陕西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下称“西咸办”)的牌子被摘下,换上的是“陕西省西咸新区管理委员会”(下称“西咸管委会”)的标牌。这意味着由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副主任李忙全带队的西咸办成为了历史,由陕西省副省长江泽林挂帅的新任领导班子将承接“中国第四区”的所有期望和未来……“迟到”的审批“目前正在敏感的审批阶段,国新办还没有发布消息,个别媒体就称副省级在望,这不是添乱嘛!”今年5月初,有媒体称“西咸新区即将成为我国第四个副省级新区”。随后,西咸新区的每一步进展都吸引了无数眼球。划分五城、五城定位、成立管委会、副省长挂帅……在外界看来,“副省长任管委会主任”就意味着管委会属副省级级别,西咸新区也随之升级,成为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并列的第四个副省级新区。但实际情况是,“西咸管委会属正厅级级别,不能因为副省级领导挂帅就提升机构的行政级别。”西咸管委会一位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不过,根据三大副省级经济区的领导配置情况可以看出,成立正厅级级别的管委会,并由副省级领导挂帅,是副省级新区的“必备班底”。5月下旬,又有媒体称“5月30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将宣布西咸新区成为第四个副省级经济区”。至此,已经有人为西咸新区做起了倒计时,等待最后的激动人心的时刻。5月30日,风平浪静。本刊记者在当天致电陕西省新闻办公室,得到的答复是:“个别媒体发布不实信息,西咸新区并没有敲定副省级,而且由于媒体干扰,我们压力很大。”接线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正在敏感的审批阶段,国新办还没有发布消息,个别媒体就称副省级在望,这不是添乱嘛!”另外,西咸新区的竞争对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也在同步申请副省级新区,两地的战略地位、资源优势、发展前景都不相上下。与舟山群岛新区的低调相比,西咸新区的“高曝光率”让其一度陷入被动。因此,西咸新区的申请进展被当做机密严格保护起来。直到6月10日,西咸管委会人士还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西咸新区并未申请副省级新区,而且西咸新区刚刚起步,距‘副省级’还有较长的距离。”6月13日,严丝合缝的大幕才缓缓拉开,西咸新区以“副省级”身份闪亮登场,尘埃落定。虽然与上海浦东和天津滨海的“区政府”相比,西咸管委会稍显“不给力”,但是,参照以上两区的发展历程和重庆两江新区的现状可以看到,管委会是每个副省级新区的必经阶段。西咸新区,只是刚刚开始。按照最新公布的《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西咸新区的规划范围将从原本的560平方公里扩大到882平方公里。“两区一带”也转变为“一河两带四轴五组团”。其中,“一河”是指横贯东西的渭河,“两带”是指渭北帝陵风光带和周秦汉古都文化带,“四轴”是指正阳、沣泾、红光、秦汉四条大道,重点区域“五组团”则是将原“两区一带”拆分扩大,划分为五个新城——沣东新城、沣西新城、空港新城、泾河新城和秦汉新城。西咸新区完成“变身”,开始新行程。争抢“第四区”的内陆与沿海“按照之前的进度看,国家在最近几年都不太可能再批副省级新区。”西咸新区并不是唯一一个“瞄准国家级”的新区,在相隔千里的东南沿海群岛上,浙江舟山正在主打“海洋经济”牌,在同一个月等待着国务院的批复。6月10日,西咸新区“升级”前夕,“较劲”进入高潮。“我们在按照副省级的方向争取成为中国第四个新区,现在已经启动了保税港区,接下来就是财税政策。”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浙江省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一位相关人士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形容等待中的舟山群岛新区。提起西咸新区,上述人士认为“显然不是对手”,“西咸新区是在陕西省‘十二五’规划里的,而舟山群岛新区是在国家‘十二五’规划里的,是一个级别吗?”西咸却不以为然。“舟山群岛新区?我第一次听说。他们也在申请副省级吗?”西咸管委会人士对记者的问题感到诧异。6月15日,中国第四区落定西咸,记者再度致电舟山。“这个不影响,他们动作还挺快,我们也在等待批复,这个月应该有消息。”上述舟山相关人士认为,“舟山有自己的特殊优势,海洋经济是国家战略,我们很有信心。”西咸管委会人士则言简意赅地回敬:“我们已经成功了。”梳理两个新区的申请历程,西咸新区显然动手更早。2009年,“西咸新区”就已经出现在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印发的《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中。次年2月,西咸办成立,西咸新区内的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设立管委会,基本架构搭建完毕。当西咸新区破土动工之时,舟山群岛新区刚刚进入调研阶段。2010年3月,83岁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应邀率团到浙江调研,“开发海岛”作为一个设想开始逐步酝酿。两个月后,在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舟山才被定位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可到了2010年底,舟山群岛新区一度后来居上。2010年全年,西咸新区都在忙于大造声势,各种战略研讨会、文化论坛相继召开,政界、商界、学界的知名人士也如走马灯般应接不暇。然而,2010年10月,一直低调前进的舟山群岛新区出现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根据外界解读,舟山群岛新区是占据了“海洋权益”的重要战略地位,搭乘了“海洋经济”快车,飞速冲进了中央视野。就在大家乐观看好舟山的时候,情势再度出现逆转。6月13日,西咸新区传出捷报——“中国第四区落定”。在很多专家看来,这相当于宣布了舟山的失败。“舟山已经失利,按照之前批复副省级新区的进度看,国家在最近几年都不太可能再批副省级新区。”有专家如是分析。“老四”发家靠什么?“如果说关中是陕西的白菜心,那么西咸新区就是白菜心里面的心儿。”而且,“其他城市哪里有那么大的空间?”西咸新区与三个“兄长”相比有优势吗?以区位而论,“浦东新区临近东海,滨海新区临近渤海,都可以做海港运输,两江新区临近长江河道,可以做河运,西咸新区怎么解决?”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曾昭宁问道。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则认为,西咸新区位居“原点”——中国版图中心,被多个“米字网”重重覆盖,是我国最核心的交通枢纽。“以西安为中心,辐射出铁路、高速公路、高铁等多个交通‘米字’,还有咸阳机场的辅助,西咸的运输是优势。”可是,以运输成本相较,西咸新区显然底气不足:运什么才赚钱?“我们只有运输高附加值产品。”张宝通向《中国经济周刊》坦承。另外,三个“兄长”都诞生于直辖市,西咸新区却处于“欠发达省份”,论起“家庭条件”,西咸新区先天不足。而且,“西咸新区是由两市共建的,与其他新区相比,在管理体制上显然不够精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对《中国经济周刊》评价道。虽然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西咸新区的成长速度却犹如坐上了火箭。“其他三区都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建设才通过审批,西咸新区只用了一年多。”西咸管委会综合处负责人介绍说。快速审批的负面效应则是准备不足。“都是荒地。”西咸管委会人士坦承。“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政府才能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才能积极入驻。”曾昭宁认为。最让人揪心的是,比起“三位兄长”的个性分明,西咸新区的“综合经济布局”面临质疑。“就是‘摊大饼’。”张宝通对《中国经济周刊》说,“五个新城做十几个产业,西咸新区到底是干什么的?”在饱受质疑的同时,西咸新区作为唯一一个位居西北的副省级新区,也并非没有优势。“这是国家战略需要。”张宝通再三强调,“西北的安全问题,东西部经济平衡问题,西部大开发需求,以及国家想把西安打造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需求,都需要通过西咸新区来满足。”张宝通认为:“西咸新区将会拿到比其他三区更优惠的政策。”另外,深居西北内陆的西咸新区在资源供给上显然更为充足。“西北地区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较少,这里都是‘富矿’,后劲十足。”肖金成认为,其他三区都已面临高耗能瓶颈,西咸新区潜力无限。让所有人都津津乐道的是西咸“无可比拟的人才优势”。“西安是仅次于北京的高等教育重地,各方面人才齐备。”张宝通认为,陕西作为我国“第一科技大省”,将为西咸新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最重要的是,“这里的人才成本非常低,人员稳定性居全国前列。”多位企业家表示,“高质量、低成本”的人才资源是吸引他们落户西咸新区的最关键要素。成本低的还有土地。西咸新区集中了陕西全省的土地指标,这对于企业来说,是最优惠的条件。《西咸新区总体规划》为西咸新区的招商引资规划提出明确要求:“3年400亿元,5年900亿,10年1700亿。”西咸管委会人士信心满满地表示:“对外省不敢说,对陕西省来说,西咸新区的吸引力还是非常大的。”他打了个比方,“如果说关中是陕西的白菜心,那么西咸新区就是白菜心里面的心儿。”而且,“其他城市哪里有那么大的空间?882平方公里!”以“滨海”为榜样“你们看人滨海新区干得是热火朝天,咱们这喊都没喊亮,干得也是冷冷清清,就那三两个工地在干。如果一直按这个力度和速度建设,那我们原来喊的口号就是一个空口号。”西咸新区与滨海新区之间渊源已久。“与其说是竞争,不如说是学习。”西咸管委会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说。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波及陕西汉中地区多个区县,危难之际,天津作为对口支援城市千里救急,两地自此结下兄弟情谊。2010年,天津援建项目逐步完成,陕西派出代表团到天津对援建表示感谢,带队的正是时任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如今的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当时,陕西代表团还在天津开展了多项参观考察活动,其中的重头戏就是滨海新区。出乎意料,此行让陕西代表团感触良多。首先,咸阳与天津找到了情感共鸣。“两地很像,都是‘灯下黑’,站在大城市的阴影底下。”一位代表团成员、西咸管委会人士说,“天津就提出要转变思路,与临近大城市调整产业分配,走‘差异经济’。”席间,两地领导相拥笑称“难兄难弟”。更令陕西代表团热血沸腾的是,滨海新区居然把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滨海新区原本是一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