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挤出与环境保护政策设计ahref=1a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该文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第7期制度挤出与环境保护政策设计*--兼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有效性张其仔郭朝先[内容提要]经济学预言,经济激励的强度和绩效呈正相关,制度挤出现象的发现推翻了这一预言,并引发了关于经济激励产生挤出现象的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实验找到经济激励存在挤出问题的证据。制度挤出问题这一极其重要现象的发现,对标准的经济学模型提出了挑战,对环境政策的设计意义非凡。忽视制度挤出现象,一味固执地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行为理论出发设计环境保护政策,可能适得其反。[关键词]制度挤出;环境保护;W效应[中文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环境问题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环境经济学建立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之上,环境经济学研究的两个主要领域,环境价值化和环境管制,都受新古典经经济学的行为理论所支配。坚守新古典标准假定的经济学家,虽然不否定人类动机的多样性和解决环境问题存在多样化的制度安排,在政策设计时,却忽视了这些动机和制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假定他们是可分离的。但一些心理学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发现分离失败的证据,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学家对这一发现进行了一些研究,证明了制度挤出现象的存在。这一发现对环境政策的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忽视制度挤出现象,一味固执地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行为理论出发设计环境保护政策,可能适得其反。一、制度挤出标准的新古典经济模型预言,工作的努力程度、工作绩效会随经济激励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个看似颠扑不破的真理现在已经受到制度挤出理论的挑战。制度挤出理论建立在一系列的心理学和经济学实验的基础上,它批评新古典经济学忽视激励方案可能产生的隐性成本,指出制度挤出现象极其重要,它会导致经济激励方案产生与我们预期完全相反的结果。1,关于制度挤出的争论制度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互补和挤出两种。当一种制度更有利于另一种制度发挥作用时,或一种制度只有在另一种制度存在时才能发挥作用,制度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当一个制度破坏另一个制度时,就会出现制度挤出。与制度互补相比,经济学对制度挤出的研究相对较晚,但关注的程度有日益增加之势。20世纪60年代,医院对血液的需求大幅度增加,CooperandCulyer对如何才能有效地满足日益增加的血液需求开展了研究,发表了血液的价格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血液是经济物品,通过提高对捐献者的付费将增加血液供应。Titmuss(1970)通过对英国和美国献血制度的比较研究却发现了完全相反的结论。在他研究的时代,英国、威尔士实行的是无[作者简介]张其仔(1965-),男,汉族,湖南衡东人,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郭朝先(1971-),男,汉族,江西鄱阳人,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源约束条件下的工业增长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金碚。1偿献血制度,美国实行的有偿献血制度。通过统计分析,他发现,无偿献血制度更能增加血液供给,而且更能保证血液的质量,血液和捐献关系的商业化,对利他主义形成挤出。Deci,Lepper和他的同事研究发现,当外部奖赏具有非偶然性、有形、显著、可预期、无法传递参与者的能力信息等特征时,会对参与者的内部动机产生挤出。一些行为心理学家对此并不认同,CameronandPierce(1994),EisenbergerandCameron(1996)等对1970-1991的相关研究进行后指出,对动机挤出现象是否存在持否定态度,但是他们的结论受到了Deci,KoestnerandRyan等人的质疑。后者在对1971-1997年的59篇文章中涉及的68个实验的97种实验影响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有形的奖励,特别是物质补偿,在代理人的眼中表现为委托人对自己的控制和自我决定权的丧失,从而对内在动机形成挤出(1998)。随着心理学对经济学影响的增加,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济学家开始研究制度挤出现象,对金钱激励或处罚的挤出效应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GneezyandRustichini(2000)在以色例对罚款的挤出效应开展了研究。他们选择了6所日间托儿所进行实验。第一期,他们记录下迟到父母的数量,第二期,引入处罚机制,对迟到的父母进行处罚,结果却出人预料,迟到父母的数量不降反升,翻了一番多。这一数量直到处罚被撤消16周以后仍没有下降。期间控制组迟到父母的数量却没有变化。这一实验验证了挤出效应的存在。进行处罚使父母按时到的责任转化成为一种金钱关系,货币激励挤出了父母按时到的责任感。经济学家中类似的证明挤出效应存在的研究很多,如Fehr,E.hr,andS.GächtGächter研究了激励合约对自愿合作的影响,证明了激励合约对互惠的挤出效应;FreyandGötte研究了经济激励对对志愿者行为的影响,证明了志愿者的经济激励会降低志愿者的努力程度(1999);等等。2,制度挤出对标准经济理论的挑战挤出现象的发现,对标准的经济模型提出了挑战,一种产品、服务等的供应只与相对价格相关,经济学的这一标准模式可能难以成立。标准经济模型只考虑货币等外在激励,并不关心其它的激励,把货币动机与个人的其它动机相分离。只要这种分离成立,即使承认人类动机的多样化,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仍然成立,考虑货币之外的动机,只不过是在货币动机之外线性增加罢了。挤出现象的发现推翻了这一假定,对政府设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制度的挤出效应可以用图1加以说明,假设为了鼓励个人为提供环境公共品做贡献,政府采取经济激励的办法,以提高其积极性,个人的努力程度与奖励成正比,不考虑挤出效应,那么报酬与努力程度的关系就是AAˊ,考虑到挤出效应,报酬与努力程度的关系可能变BBˊ(BrunoS.FreyandRetoJegen,2001)。报酬RˊBˊAˊRBA努力程度图1制度的挤出效应2二、环境保护中的挤出问题制度挤出研究相当一部分是与公共产品供应与合作有关。环境质量因为是一种公共产品,解决环境问题又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环境经济经济学建立在标准的新古典经济学之上,它据此设计的解决环境问题的政策方案,同样会产生制度挤出,从而影响环境政策的效果。1,环境保护中的挤出现象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外部性。当外部性存在时,从生产者的角度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其福利最大化的条件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如果生产者有权污染,为了使自身福利最大化,就可能不采取任何降低污染的措施,仅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那么其产量和污染量都会高于社会最优时的规模。而至于受害者,为了使自己的福利最大化,其选择则会与社会最优时的条件相符。为了解决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同,就需要引入各种机制,如行政强制、排污收费等政策,这些政策是否会产生挤出问题?相关研究已对此做出了肯定回答。Frey等在核废料的处理上发现经济补偿对公民责任或内在动机的挤出现象在一些地区建设有负面影响的工程,为了不致引起当地居民的反对,一般的做法就是对这些地区实行经济补偿,但这种补偿可能会引起更大的反对。为了验证这一假设,Frey等人对瑞士的一些社区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询问其是否同意中央政府把本社区作为核废物处理场所,结果是50.8%居民同意把本社区作为核废料处理点,44.9%的人反对,4.3%的人对此并不关心。调查完毕后,研究者改变了激励结构,对作为核废料贮藏地的居民进行补偿,然后调查居民是否同意把本社区作为核废弃料贮藏地,表示同意的居民比例由没有补偿时的50.8%下降到了24.6%(Frey,B.S.andF.ObeOberholzholzer-Ger-Gee,1997)。Cardenas等在哥伦比亚进行过现场的关于近郊森林砍伐实验。在没有引入显性激励的情况下,受试者所选择的砍伐水平只是略高于社会最优水平,而远远低于完全自利条件下最大化个人利益的纳什均衡水平。但是在对受试者的砍伐量引入监督,以及对过度砍伐的农民引入罚款制度后,砍伐的数量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大幅度提高了(Cardenas,J.C.,J.StranlundandC.Willis,2000)。2,什么可能被挤出?要分析环境保护中的挤出现象,首先需要厘清,环境保护中包括那些可能被挤出的因素,就是要找出,在除从新古典经济学出发设计标准政策之外,那些其它的因素对环境保护会有所影响。由于环境质量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所以,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分析各类环境保护研究,而且还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公共物品研究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G.哈丁(G.Hardin)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公用地灾难》的文章。文章指出:可以设想一个向一切人开放的牧场。每个人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每个牧羊人都从他的牲畜中获得直接利润,并且当他或其他的牧羊人过度放牧时就承担公用地退化所引起的延滞成本。因为牧羊人从其牲畜中得到直接利益,而只承担由于过度放牧所产生的成本的一部分,所以,这就促使他增加更多的牲畜。“这是灾难之所在。每个人都锁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牲畜的制度中”。每个人都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这一预言从理论上可以用囚徒的困境加以解释,只有一次机会的囚犯两难游戏唯一解是自私的纳什均衡。但大量的经验和实验研究证明,这一理论预言并不完全正确。BrunoS.FreyandAloisStutzer(2006)对一系列公共产品博弈实验结果进行了总结,其核心结论如下:(1)个人对公共产品的贡献在一次性博弈和有限次重复博弈中会将其40-60%的财产用于公共品生产。3(2)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贡献会下降,但仍大于0。(3)固定配对博弈中,个人对公共品生产的贡献大于随机配对博弈。(4)在较长期的博弈中个人学会战略性合作的能力处于中等水平。(5)相信其它人也会为公共产品做贡献的个人对公共产品的生产贡献较大。(6)面对面的认同与交流有助于提高合作的可能性。(7)参与者愿意承担成本,以处罚那些对公共物品生产的贡献低于平均水平的参与者。为什么经验证据和理论的预见相反?为什么会发生制度挤出?制度挤出的形成机理是什么?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分别从偏好、信念和内在动机等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BrunoS.FreyandRetoJegen,2001;SamuelBowles,2007)。基于这三种解释,环境保护的制度挤出也可分为三种类型:偏好挤出、内在动机挤出和信念挤出。新古典经济学在政策设计时假定偏好一定。在设计任何政府体系时,每个人都应该被假想成流氓,他的行动除了追求他的私人利益之外不再有任何其他的目的。我们必须利用这种利益来控制他,也要利用这种利益使他为了公共利益的善而合作。这是大卫·休谟的格言。但是,一项政策出台会改变人们的偏好,如基于个人自利基础上的制度设计,会对个人的社会偏好产生抑制作用。政策与法律的有效性不仅仅依赖于它们引导自利动机实现社会目的的能力,而且还取决于它们所引导或唤起的偏好,一个为流氓设计的制度可能只产生流氓(鲍尔斯,2006)。第二个角度与内在动机有关,某些激励方式的引入可能使代理人感到其自尊、自由受到了影响(BrunoS.FreyandRetoJegen,2001;SamuelBowles,2007)。第三就是与信念有关。不同的激励方式,传递了不同的信号,将报酬与工作努力挂起钩来,传递了委托人的偏好和委托人对代理人的形态分布的信号,会改变代理人对委托人的信念。3,制度挤出与环境保护绩效环境保护中制度挤出试验虽然找到了经济激励可能因为对内在动机形成挤出,从而导致环境状况更趋恶化的情形,但从理论上而言,环境保护中运用经济激励机制是否导致环境状况更趋恶化,取决于制度挤出与价格效应的平衡,只有当制度挤出大于相对价格效应时,环境状况才会更趋恶化,否则就是改善环境质量环境保护政策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和自愿管制等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环境保护政策会产生不同强度的挤出,因而对环境质量的改善存在不同的影响。“命令-控制”型政策是通过对厂商制定统一的标准,强制企业或个人遵守。这类政策采取的标准是基于技术和绩效的标准。技术标准给企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