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力资源3级 1-6章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薪酬管理一、薪酬的概念:范指员工获得的一切形式的报酬。包括薪资,奖金和保险等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报酬。二、薪酬管理的概念: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要求,通过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完善,薪酬激励计划的编制与实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薪酬形式如工资,奖金和福利等的激励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三、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目标1,保证薪酬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性,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2,对各类员工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使员工及时地得到相应的回报3,合理控制企业人工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4,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确立,将企业与员工的长期,中短期经济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与员工结成利益关系的共同体,谋求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四、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1,对外具有竞争力原则2,对内具有公证性3,对员工具有激励性4,对成本具有控制性原则五、企业薪酬管理的内容1,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2,企业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3,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4,日常薪酬管理工作:1、开展薪酬的市场调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分析报告2、制定年度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对薪酬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深入调查了解各类员工的薪酬状况,进行必要的员工满意度调查4、对报告期内人工成本进行核算,检查人工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5、根据公司薪酬制度的要求,结合各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对员工的薪酬进行必要调整。六、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1,体现保障,激励&调节三大职能2,体现劳动的三种形态,潜在形态,流动形态,凝固形态3,体现岗位的差别:技能,责任,强度,条件4,建立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机制5,合理确定薪资水平,处理好工资关系6,确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结构,对人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7,构建相应的支持系统,如机动灵活的用工系统七衡量薪酬制度的三项标准1,员工认同度2,员工感知度3,员工满意度七、制定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基本依据1,薪酬调查2,岗位分析与评价3,明确掌握企业劳动力供给于需求关系4,明确掌握竞争对手的人工成本状况5,明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要求6,明确企业的使命,价值观&经营理念7,掌握企业的财力状况8,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员工特点八、起草单项工资管理制度的工作程序是1,准确标明制度的名称2,准确标明制度的作用对象&范围3,明确工资支付与计算标准4,涵盖该项工资管理的所有工作内容,如支付原则,等计划分,过渡办法九、岗位工资&能力工资的制定程序1,根据员工工资结构中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所占比例,根据工资总额,确定岗位工资总额或者能力工资2,根据企业战略等确定岗位工资或能力工资的分配原则3,岗位分析与评价或对员工进行能力评价4,根据岗位评价结果确定工资等级数量以及划分等级5,工资调查与结果分析6,了解企业财务支付能力7,根据企业工资策略确定各工资等级的等中点,即确定每个工资等级在所有工资标准的中点所对应的标准8,确定每个工资等级之间的工资差距9,确定每个工资等级的工资幅度,即每个工资等级对应多个工资标准,工资幅度是指各等级的最高工资标准与最低功能最标准只见那的幅度10,确定工资等级之间的重叠部分大小11,确定具体计算办法十一、奖金制度的制定程序1,按照企业经营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确定奖金总额2,根据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等确定奖金分配原则3,确定奖金发放对象及范围4,确定个人奖金计算办法十二、工资奖金调整的几种方式1,奖励性调整2,生活指数调整3,工龄工资调整4,特殊调整十三、工资奖金调整方案的设计方法1,根据员工定级,入级规定,根据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能力评价结果或绩效考核结果给员工入级2,按照新的工资奖金方案确定每个员工的岗位工资,能力工资&奖金3,如果出现某员工薪酬等级降低,原来的工资水平高于调整后的工资方案,根据过渡办法中的有关规定,一般是本着维持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原则,维持原有的工资水平,但薪酬等级按调整后的方案确定4,如果出现员工薪酬等级没有降低,但调整后的薪酬水平比原有的低,则应分析原因,以便重新调整方案5,整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供上级参考,以便对调整方案进行完善一、作岗位评价的概念: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衡量标准,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以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的资格条件以及劳动环境等方面进行的测量,评定二、工作岗位评价的特点1,工作岗位评价的中心是客观存在的事或物2,工作岗位评价是对企事业单位各类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衡量的过程3,工作岗位评价是对同类不同层级岗位的相对价值衡量评比的过程,工作岗位评价的最后结果,不但为岗位的分类分级提供了前提,也为企业事业单位构建具有公平公正性的薪资制度奠定了基础三、工作岗位评价的原则:系统性、实用性、标准化、能级对应、优化原则。四、岗位评价的功能:1、为实现薪酬管理的内部公平公正提供依据。2、对岗位工作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权限大小,所需的资格条件等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测评,从而以量化数值表现出工作岗位的特征。3、使单位内各个岗位之间,能在客观衡量自身价值量的基础上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并具体说明其在企业单位中处的地位和作用。4、系统全面的工作岗位评价制度为企事业单位岗位归级列等奠定了基础。五、岗位评价的步骤:1、按岗位工作性质,将企事业单位的全部岗位分类。2、收集有关岗位的信息。3、建立工作岗位评价小组,培训有关的评价人员。4、制定工作岗位评价的总体计划,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或实施细则。5、找出与岗位有直接联系、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及其指标,列出细目清单。6、通过评价专家小组的集体讨论,设计有关调查问卷和测量评比的量表。7、先对重要岗位进行试点,以便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8、全面落实评价计划,逐步实施。9、撰写出企事业单位各个层级岗位的评价报告书,提供给各有关部门。10、对工作岗位评价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吸取经验和教训。六、工作岗位的评价要素的分类:1、主要因素;2、一般因素;3、次要因素;4、极次要因素。七、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构成:1、劳动责任要素;2、劳动技能要素;3、劳动强度要素;4、劳动环境要素;5、社会心理要素。八、工作岗位评价要素和指标的基本原则:1、少而精的原则;2、界限清晰便于测量的原则;3、综合性原则;4、可比性原则。九、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的制定方法:(1)劳动责任要素所属的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分为质量责任指标、产量责任指标、看管责任指标、安全责任指标、消耗责任指标、管理责任指标标准、知识经验要求、操作复杂程度、看管设备复杂程度、产品质量难易程度、处理预防事故复杂程度分级标准。(2)劳动强度、劳动环境和社会心理要素所属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分为、体力劳动强度、工时利用率、劳动姿势、劳动紧张程度、工作轮班制、粉尘危害程度、高温作业危害程度、噪声危害程度、辐射热危害程度、其他有害因素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和社会心理评价指标。十、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计分标准的制定方法:(1)单一指标计分标准的制定。可采用自然数法和系数法。(2)多种要素综合计分标准的制定。包括简单相加法、系数相乘法、连乘积法和百分比系数法等。十一、工作岗位评价指标的权重标准的制定方法:评价指标权重标准的制定是指各类权重系数的设计。权重系数通常是预先规定的,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用概率加权法。十二、工作岗位评价结果误差调整的方法:分为事先调整和事后调整两种。事先调整主要是通过加权来解决,而事后调整多采用平衡系数调整法,平衡系数可用于调整总分,也可用于调整各要素结构和积压项目指标,适用于测评过程初始调整、中期调整和终结调整。十三、岗位测评信度和效度检查:(1)信度的检查,是通过信度系数即两次测评得分的相关系数来完成的。(2)效度的检查。1、内容效度,主要依靠专家来完成,有时也可以采用一些数量化指标。2、统计效度,通过建立一定指标来检查测评结果的效度。十四、各种排列法的步骤:(1)定限排列法。工作程序:将最高与最低的岗位选择出来,作为最低界限的标准。(2)成对排列法。工作程序:将企业中所有工作岗位,成对地加以比较。十五、分类法的步骤:(1)确定岗位类别的数目;(2)对岗位类别的各个级别进行明确定义;(3)将被评价岗位与所设定的等级标准进行比较,将它们定位在合适的岗位类别中的合适的级别上;(4)当岗位评价完成以后,就可以以此为基础设定薪酬等级了。十六、因素比较法的步骤;(1)获取岗位信息;(2)确定薪酬要素;(3)选择关键基准岗位;(4)根据薪酬要素将关键岗位排序;(5)根据薪酬要素确定各岗位的工资率;(6)根据工资率将关键岗位排序;(7)根据两种排序结果选出不便于利用的关键岗位;(8)确定岗位薪酬等级;(9)使用岗位比较等级。十七、评分法的步骤:1、确定工作岗位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2、根据岗位的性质和特征,确定各类工作岗位评价的具体项目。3、对各评价因素区分出不同级别,并赋予一定的点数,以提高评价的准确程度。4、将全部评价项目合并为一个总体,根据各个项目在总体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分别给定权数。5、为了将企事业单位相同性质的岗位归入一定等级,可将工作岗位评价的总点数分为若干级别。十八、人工成本—企业人工成本,也称用人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于和支付给员工的全部费用。人工成本的构成: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含不在岗员工生活费)、社会保险费用、住房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和其他人工成本。人工成本的影响因素:企业的支付能力、员工的标准生计费用和工资的市场行情。十九、人工成本核算的意义:通过人工成本核算,企业可以知道自己使用劳动力所付出的代价,可以了解产品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可以及时、有效地监督、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改善费用支出结构,节约成本,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二十、人工成本核算的程序和方法:(一)核算人工成本的基本指标。包括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企业从业人员年人约工作时数、企业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企业增加值(纯收入)、企业利润总额、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企业人工成本总额等。企业从业人员人均工作时数=(企业年制度工时+年加班工时-损耗工时)/企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纯收入(1)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2)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人工成本=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费用+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其他人工成本(二)核算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指标1、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与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比率=人工费用/销售收入(营业收入)=(人员费用/员工总数量)/(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员工人数)=薪酬水平/单位员工销售收入(营业收入)2、劳动分配率劳动分配率=人工费用/增加值(纯收入)二一、企业如何确定合理的人工成本?1、劳动分配率基准法(劳动分配率是指企业人工成本占企业附加价值的比率)计算附加价值扣除法:附加价值=销货(生产)净额-外购部分=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相加法:附加价值=利润+人工成本+其他形附加价值的各项费用=利润+人工成本+财务费用+租金+折旧+税收合理的人工费用率=人工费用/销货额=(净产值/销货额)X(人工费用/净产值)=目标附加价值率X目标劳动分配率(1)用目标人工费用(也称计划人工费用)和目标净产值率(也称计划净产值率)及目标劳动分配率(也称计划劳动分配率)三项指标计算目标销售额(也称计划销售额)。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费用/人工费用率=目标人工费用/(目标净产值率X目标劳动分配率)(2)运用劳动分配率求出合理薪资的增长幅度。具体办法:在计算上年度和确定本年度目标劳动分配率的基础上,根据本年的目标销售额计算出本年目标人工费用,并计算出薪酬总额的增长幅度。目标劳动分配率=目标人工费用率/目标净产值2、销售净额基准法(根据前几年实际人工费用率、上年平均人数、平均薪酬和本年目标薪酬增长率,求出本年的目标销售额,并以此作为本年应实现的最低销售净额)目标人工成本=本年计划平均人数X上年平均薪酬X(1+计划平均薪酬增长率)目标销售额=目标人工成本/人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