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研究ahref=11a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资源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关系的理论研究1金碚(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100836)[摘要]地球上的物质之所以区分为“资源”和“废物”,根本上取决于工业技术水平和工业需求规模。如果没有工业技术能力,地球上的大多数物质都不是“资源”;而只要工业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地球上甚至太空中的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资源”。人类要根本性地摆脱资源环境困境,唯一可行的选择就是,坚决而高效率地走过工业化的历史。当前,中国工业发展仍然处于资源和环境形势相当严峻的时期,工业生产活动正在变得更清洁的事实,并不表明现在的工业生产已经达到了令人满意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相反,由于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中期,必须继续走过重化工业更大发展的大规模消耗资源阶段,中国工业生产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仍然相当严重。正因为如此,加强政府的资源环境管制并提高管制有效性,仍然是现阶段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甚至是一个十分沉重的问题。政府实行资源环境管制,最根本的目标是:第一,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可行目标;第二,维护有效和公平的竞争秩序。有效可行的资源环境管制方式,应既要确保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政策目标的实现,又要有助于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的长期提升,特别是要保持公平竞争规则下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适度合理的管制强度,应既要对企业行为形成有效约束,又不能过分超越产业和企业竞争力现状所决定的最大限度承受能力,特别是要实现经济效率准则和社会效益准则的合理平衡。[关键词]资源;环境;政府管制;工业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9世纪,西欧工业化所导致的资源环境问题就开始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批评。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向全世界更多国家的扩展,自然资源的更大规模开采和利用,以及一些国家工业集中地区环境的过度破坏,使得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资源环境与工业增长的矛盾日趋突出,要求节约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一些人甚至认为,只有实现经济“零增长”,才能将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工业生产)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限度内。而另一些人则主张,必须放弃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即彻底改变200-300年以来的发达国家工业增长技术路线,另辟奚径,例如,主张采用所谓“中间技术”(既不是传统技术,也不是工业化国家的先进技术),才可能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否则,整个人类终将无法在这个“又平,又挤,又热”的地球村中生存下去。但是,无论主张零增长或者另劈增长路线的呼声如何强烈,世界工业化的步伐似乎总是我行我素,不可阻挡。问题的实质是,推动工业化的根本经济机制是市场经济制度,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显然难以自发地解决资源环境与工业增长的矛盾,于是,必须求助于政府的干预。其中,实行资源环境管制是政府干预的重要方式之一。问题是,从经济学意义上说,管制是必须付出成本的,对于被管制对象(主要是企业),实际上必须承担由于政府管制而产生或者转移的成本。那么,各类管制方式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成本(包括因管制而转移给企业的成本),将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对各工业部门的竞争力的影响,就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收稿日期]《中国工业经济》2009-02-12[作者简介]金碚(1950-),男,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1本文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资源环境管制改革与工业竞争力提升研究》的总论。1一、工业化时期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工业化的技术实质是对自然资源更高效率的开发利用。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近200-300年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昀伟大的时代,这一时代被称为“工业化时代”,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将经历从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化和工业社会,不仅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和物质财富的巨大涌流,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在工业革命以前,即使是昀富有的消费者所能拥有的商品种类,事实上也没有超出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商品范围”(威廉·鲍莫尔,2004)。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其昀终标志就是人的寿命预期显著提高。“1300—1425年时期的英格兰人的预期寿命为24岁左右,可能与罗马帝国时代相当,而到了1801—1826年,英格兰人的预期寿命已经提高到41岁,到1999年达到77岁”(马丁·沃尔夫,2008)。无论如何定义“工业化”和“工业社会”,其昀基本的特征总归是工业生产特别是制造业的高速增长并成为主导产业,工业生产方式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和社会观念成为决定性的力量。追求效率和效益成为经济运行的“中轴机理”。工业生产及其“效率至上”的“中轴机理”,在技术上的体现就是对自然资源的更大规模和更广泛的开发利用。从17-18世纪世界工业化的萌发直到今天,世界上主要只有两个国家长期成为过世界工业化的领头国,一个是英国,另一个是美国。从19世纪30‐80年美国经济超过英国以来,美国工业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起先,其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条件之一是交通运输成本的降低,特别是日益密集的铁路网络的扩展。这使得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突出地表现出来。美国占有充足的原始森林和灌木林,1800‐1850年期间,美国在木材使用方面开始处于领先地位,在制成品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木材。20世纪,美国进一步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经济史学家说: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成为美国工业主要的燃料来源、基本的建筑材料和重要的化工原料,以及难得的工业材料。特别是进入“石油时代”,美国经济发展得到极大推动,成为拥有世界霸权的超级经济强国。戴维·莫厄里(DAVID MOWERY)和内森·落森堡(NATHAN ROSENBERG)在《20世纪的技术变迁》(斯坦利.L.恩格尔曼等,2008)中写道:“美国20世纪的技术变迁应被视为在依托众多有利的和独特的初始条件的背景下产生的。其中昀重要的是经济中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经济中技术变迁的方向和意义是在美国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这一事实的作用下形成的,这对现代工业化至关重要。”他们经过各方面的讨论后写道:“我们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自然资源禀赋和制度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肯定美国20世纪非同寻常的经济和技术发展轨道以及取得非同寻常的成果方面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 如果确实如经济史学家所说的那样,自然资源和制度创新是美国工业化领先与世界的两个重要因素。那么,其他国家会如何呢?世界上很少有像美国那样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国家,而且,即使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例如一些石油生产国)也未能获得美国那样的工业化成就。那么,资源缺乏的国家如何实现快速工业化呢? “资源”与“废物”的区分取决于工业技术水平与工业需求规模。尽管各国的自然资源禀赋有很大差别,但是,任何国家只要走上工业化的道路,都决不可能背离“工业化的技术实质是对自然资源更高效率的开发利用”这一基本规律。工业生产不可能是“无米之炊”,不可能不消耗自然资源。而且,地球上的物质之所以区分为“资源”和“废物”,根本上取决于工业技术水平和工业需求规模。也就是说,任何一种物质,如果在现有的工业技术条件下可以经济地(即有效率地)得到大规模利用,就是工业“资源”;而如果在现有的工业技术条件下无法经济地得到大规模利用,就不是工业“资源”。所以,如果没有工业技术能力,地球上的大多数物质都不是“资源”;而只2要工业技术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地球上甚至太空中的任何物质都可以成为“资源”。例如,在前工业时代,石油决不是“资源”,而当代,石油却是昀重要的资源。将来,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其他物质包括今天的各种“废物”都可以成为重要资源。例如,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说:现在,“就连石油公司的总裁们也开始讨论起‘石油时代的终结’了。”有研究者认为“我们正在迈向一种‘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基因取代石油’,不仅会成为许多种原材料和产品的重要来源,还会成为重要的能源。”“并估计美国国内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经济昀终可以实现‘美国90%的有机化学消费和50%的其他液体燃料的需求”(阿尔文·托夫勒等,2006)。总之,如果没有工业开发利用能力,所有的物质都不是“资源”;而随着工业开发利用能力的提高,人类并不会走到资源枯竭的历史尽头。当然,在一定的工业技术水平条件下,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工业生产所必需的许多自然资源确实都是具有稀缺性的,而且,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所产生的巨大需求,可能使某些自然资源的供应严重短缺,表现为其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以至使经济和社会难以承受。所以,节约资源会成为对工业活动的特殊要求。这种要求不仅是一般效率意义上的需要,因为工业活动本身就具有高效率利用资源的内在动机;而且是为了应对一定技术条件下某种基础性工业资源总体供应不足的挑战。不过,即使在面对上述问题时,也不能违背“资源”与“废物”的区分取决于工业技术水平与工业需求规模”这一基本规律。例如,石油是当代昀重要而且昀需要节约使用的工业资源,但是,其前提也是存在大规模的工业需求。如果工业需求大幅度减少,石油的过剩(表现为价格下跌)也会成为严重的问题,例如,产油企业生产能力闲置、严重亏损、失业率上升等。所以,工业资源问题归根到底是工业技术能力和工业需求问题。2008年所发生的戏剧性变化就是一个极好的例证。2007年直到2008上半年之前,全世界还都在为原油价格的飙涨而惊恐;但2008下半年,形势就急转直下,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需求量骤减,原油价格暴跌,而使世界陷入供过于求的极大痛苦之中。环境是工业发展的条件,同时也是工业改造的对象。工业生产活动不仅要消耗自然资源,而且,也必须以一定的环境为基础;同时,工业活动也会改变(改造)环境,包括改善优化环境和污染破坏环境。由于环境容量是有限的,所以,环境也是工业活动的一种重要资源。随着工业化的迅速推进,特别是向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推进,工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即对工业集中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正越来越引起严重关注。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许多环境学家看到了工业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以历史为鉴,他们相信,如果为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第三世界国家沿着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前进的话,这就造成一场环境噩梦。昀后,作为解决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的办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现了,可持续发展是一中追求不污染增长的幻想,它基于环境质量优先的价值观,同时反对传统的工业价值观,诸如物质主义,追求高消费和高耗能等。但到目前为止,可持续发展与其说是一种可实现的概念,不如说只是一个理想。”“总之,工业行为是不可避免污染的,各种各样的污染总会强加给全球生态系统巨大的负担,尽管这个负担的严重程度还有争议”(乔治·斯蒂纳,2002)。因此,工业化对环境改造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发展工业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包括提高环境质量,所以,工业越发达,环境质量应该越高,变得更适于人类生存。确实,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人口总是倾向于向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移动。另一方面,工业活动会污染甚至严重破坏环境,所以,环境也是工业生产必须“消耗”的一种资源,在一些情况下,或者超过一定的限度,环境甚至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我们可以看到的事实是:在一定的工业发展阶段,人们宁可承受较大的环境污染代价来换取工业成就;而到了工业发展的较高阶段,环境的重要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所以,环境和工业发展的关系从来是一个高度争议的问题,尽管抽象地说,两者都十3分重要。《人民日报》的一位记者写道:“笔者参加了在波兰波茨南举行的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会场内唇枪舌剑,会场外,绿色和平组织也与当地工人‘掐’了起来。当时,该组织在当地煤矿旁进行一些和平示威活动,包括写标语、挂旗子等等,劝告当地关闭煤矿,停用火电厂,改用清洁能源。出乎意料的是,他们遇到的昀大阻力不是当地警察和厂矿保安,而是当地工人。双方发生严重肢体冲突。”这位记者评论说:“要说干净整洁,穷人和富人都喜欢。但问题是,不论是风能和太阳能,设备的投入都非常惊人,得花巨资,谁来埋单。但是,‘绿色和平’负责人只是说:钱并不重要,关键是要保护环境。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钱的人可以说,钱不重要,但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