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汇编4篇】【导读】这篇文档“小班教案【汇编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班教案【第一篇】后面为你推荐更多小班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故事,了解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并能用动作进行模仿。2.知道小动物在摘果子的过程中,果子的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3.感受小老鼠和海豹互相帮助摘到果子的快乐心情。4.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5.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幼儿的表现力。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PPT,flash2.经验准备(1)幼儿对于一些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本领有一定的了解。(2)学习律动《摘果子》3.重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会用叼、卷、扫等动作模仿动物摘果子的动作。活动过程一、导入:1、律动进场(摘果子)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做的律动是什么?(摘果子)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动物们是怎么摘果子的?2、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二、逐段播放PPT,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1、有一天小老鼠来到一棵苹果树下,苹果树上长了7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苹果散发出一阵阵的香气,小老鼠看到树上红红的苹果。(1)小老鼠会怎么想呢(观察图片并讲述:小老鼠想吃苹果)?(2)你们吃过苹果吗?吃上去是什么味道的呀(苹果又香又甜)?(3)你觉得小老鼠能摘到苹果吗?为什么?小结:小老鼠太小了,苹果树又高又大,它可能摘不到树上的苹果。2、小老鼠正在想办法的时候,有只动物来摘苹果了。(1)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小鸟)(2)小鸟能够摘到苹果吗?(能)它是怎么摘苹果的?(小鸟飞过来用嘴叼走了一个苹果。现在树上还有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6个苹果)小老鼠看到小鸟摘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观察图片:小老鼠想,我要是能飞起来就好了。)说着小老鼠在干吗呢?(小老鼠用胳膊像小鸟一样扇了几下。可是怎么也飞不起来。)3、谁又来摘苹果了。(大象)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大象是怎么摘苹果的?(大象长鼻子一伸卷走了一个苹果,摘走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5个苹果)小老鼠看到大象摘到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长长的鼻子就好了。)说着小老鼠在干什么?(小老鼠使劲地拽鼻子,可是怎么也拽不长。)4、是谁又来摘苹果了?(蛇)蛇是怎么摘苹果的?(蛇绕着树爬呀爬,咬下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4个苹果)5、小老鼠是在学谁的样子?(猴子)猴子是怎么摘苹果的?(爬上树摘走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我们一起来数一数(3个苹果)小老鼠看到猴子摘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会爬树,那该有多好呀。)小老鼠在干吗?(小老鼠慢慢的爬上了树,刚爬了一半就滑下来了。)6、看,谁又来摘苹果了?(鳄鱼)鳄鱼是怎么摘苹果的?(鳄鱼长尾巴一扫扫下了一个苹果,树上还有几个苹果)?(2个苹果)小老鼠看到鳄鱼拿走了苹果,它是怎么想的?(小老鼠想,要是我也有长而有力的尾巴就好了。)学学这些动物摘苹果的样子。小结:大象、蛇、猴子、鳄鱼都摘到了苹果。可是小老鼠没有长长的鼻子,也没有长长的脖子。也不像猴子会爬树。更没有鳄鱼那么长而有力的尾巴,还是摘不到苹果。7、小老鼠摘苹果(1)看到树上的苹果只剩下两个了,小老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急的快要哭了)(2)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小老鼠摘到苹果呢?(3)小朋友你们看,海豹来了,小老鼠请海豹帮忙,可是海豹也没法摘到果子,小老鼠灵机一动对海豹说:你不是会顶球吗?请你把我顶在你的鼻子上往上抛,那样我就会摘到果子啦。于是海豹把小老鼠顶在自己的鼻子上往上一抛,小老鼠顺势一跃就摘到了果子。(海豹像顶球一样,把小老鼠顶起来,所以就摘到苹果了。)三、播放flash,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次故事四、情感提升:小老鼠为什么要给海狮一个苹果?(让幼儿们自由讨论)师:是的`,海豹用自己的本领帮助了小老鼠,把小老鼠送上了高高的苹果树。这才让小老鼠摘到了苹果。小老鼠没有忘了感谢帮助过它的朋友,所以要给海豹吃一个苹果。师:小朋友们,如果别人帮助了你,你又会怎么做呢?(引导幼儿感受朋友之间相互帮助后要表示感谢的方式,分享快乐的心情)师:小老鼠聪明吗?以后我们要像它一样,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五、结束活动小朋友们,请你们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教教他们小动物是怎样摘果子的,好吗?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教具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色彩、动作等方面都比传统的图片教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很集中。语言活动《小老鼠摘果子》的故事内容简洁易懂,天真童趣。故事中的动物朋友都是幼儿所喜欢和熟悉的,有小鸟、小猴子、大象、蛇、鳄鱼、海豹和小老鼠。在课堂中教师充分运用了示范、鼓励、表扬等方法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用动作模仿各种动物摘果子的不同方法,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活动中,我采用了明暗两条主线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一条明线是:观察有哪些小动物来摘果子?是怎样摘果子的?并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来学一学,理解动词:叼、卷、咬、摘、扫,帮助他们梳理小动物摘果子的方法;另一条暗线是:引导幼儿观察果子的数量由多到少的变化,小鸟摘掉了一个、大象卷走了一个、蛇咬掉了一个,果子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到最后剩几个?在这一过程中同时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树下的小老鼠表情的变化,如:当小鸟、大象都摘走了果子,小老鼠的表情怎样?它做了什么动作?后来小猴子、鳄鱼也来摘走了果子,小老鼠又是怎样表现的?从小老鼠表情的变化中,让幼儿了解它心理着急、特别想要摘到果子的那种急切的心理。故事的最后海豹和小老鼠坐在树下一起吃苹果时,我对幼儿进行了分享教育,通过海豹帮助小老鼠摘果子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总的来说,这个活动我觉得比较成功。设定的目标完成了,活动中幼儿积极主动参与,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的很愉快。小班教案【第二篇】目标:1、在教师语调、体态动作的暗示下,尝试一边唱一边按歌词内容做动作,学习按乐句变化动作。2、理解并遵守游戏规则,知道“小花狗”叫过“汪汪”后,“肉骨头”才逃回自己座位。准备:“小花狗”头饰2--3件,“肉骨头”和幼儿人数相等。过程:1、教师出示头饰,引起幼儿的兴趣。2、教师清唱,幼儿听歌曲。“刚才歌曲里面唱到的是什么小动物?”“小花狗想干什么?”3、再次范唱。“你们想一想小花狗是什么样子的?”“蹲在大门口怎么做呢?”“两眼黑黝黝又怎么做呢?”“谁来学一学想吃肉骨头?”幼儿逐句的进行动作创编。4、教师边唱和幼儿边做动作。教师用语调、体态暗示幼儿,每一乐句的开头变化动作。5、钢琴伴奏下进行一边唱歌一边动作表演。6、玩音乐游戏《小花狗》。游戏玩法:教师扮演“小花狗”,幼儿扮演“肉骨头”站在场地中间,“小花狗”唱过“汪汪”后,“肉骨头”迅速的跑回自己的座位上7、戴头饰分角色表演。可以请幼儿扮演“小花狗”,教师和别的幼儿扮演“肉骨头”玩2--3次后,幼儿互换角色。8、结束:我们一起到草地上去玩吧!小班教案【第三篇】设计思路:水果是幼儿熟悉、喜欢的,同时它又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设计了以运水果为情境的学习性区域活动。让孩子扮演小司机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水果仓库和水果超市,让幼儿根据水果图片对水果进行一一对应和分类。提供不同纸张制作的水果和大小不同的夹子,感知不同材质的特性。同时拖拉小车的过程让幼儿的活动变得更为生动有趣,转换与两个不同的场景之中,孩子天性好动的需求得以满足,也使这一活动更有趣。活动目标:1、根据水果图片或水果影子,把水果夹入相应的图片下,并把一样的水果放在一起。2、在夹水果的过程中,锻炼幼儿手指肌肉和手眼协调能力。环境创设:常见的水果图片和水果影子图片,用不同材料制作的水果(卡纸、橡皮纸、瓦楞纸),小篮子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夹子,自制的拖拉小汽车。玩法:第一层次:幼儿根据水果图片和水果影子,把各种水果用小车从仓库运到超市里,用夹子夹入相应的图片下。第二层次:在水果上贴上三角形、圆形、方形的标签,根据水果图片上图形,夹入相应的水果。指导要点:幼儿夹水果的同时,要看清是什么水果,以及水果图片上的图形,做到一一对应。第三层次:水果图片上贴上1——3个圆点,幼儿根据圆点的数量夹入相应的水果。指导要点:幼儿要做到手口一致的点数,并夹入相应的水果图片下。活动反思:教师在预设活动时,可以显性,隐性目的地投入让孩子发现探索的材料。对于帮助幼儿了解常见水果的特性,让幼儿把水果根据图片进行一一对应,我将其目的隐性化。事先不说明,而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己发现,自己感悟。当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自己观察,不但发现了水果图片上那些常见水果的特征,而且加深了对图形和数量的认知,在“小司机”的游戏情境中去感知发现,使幼儿感受到乐趣,同时也让他们获得经验的提升。小班教案【第四篇】小班孩子的良好日常生活常规习惯的形成,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幼儿班中的“豆豆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由父母、祖父母宠着、护着,他们中很多孩子在家的吃饭、穿衣、如厕都是由大人包办完成。让“豆豆们”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乐意学着做自己的事情可是一个漫长而辛苦的过程,期间渗透了太多的汗水与智慧。为了让他们尽快习惯使用自己的一份物品,我先让每个“豆儿”自己选择并记住喜欢的小动物小贴纸,然后在各项物品上分别贴上幼儿选择的小动物标记,在多次巩固后,大部分孩子都能够辨识贴有自己的小标记的茶杯、毛巾、蜡笔、橡皮泥、绘画袋等物品。经过一次次不厌其烦的激发引导、鼓励帮助后他们也慢慢知道了幼儿园里洗手、喝茶、做操、拿玩具等等活动都要开着“小火车”排队。尽管他们能辨识自己蜡笔盒上的标记了,但是每次美术活动时仍然会有那么几个孩子找不到自己的蜡笔,活动后又会把蜡笔堆放得乱七八糟。一次偶尔的机会,我发现班里的曦曦等几个小朋友围在一起比数数,细听居然都能数到10以上了。于是我就按组序在蜡笔盒子白色的两端写上了“1—6”的数字,并告诉幼儿以后蜡笔要和自己组里的小朋友的叠放在一起,1和1的叠一起,2和2的叠一起,依此类推。尽管有的孩子可能还不完全认识这些数字,但是他们可以根据数字的形象差异去辨别去归类。尝试后,效果还真不错,现在很多孩子都愿意给蜡笔排队,绘画时也能又快又准地找到自己的蜡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