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教案5篇【导读】这篇文档“桥教案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桥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把握课文内容——桥之“美”美在哪(2)形象优美的语言2、能力目标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3、情感目标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学重点1、学习一种新的审美视角2、品味形象优美的语言教学的难点探究本文作者说明的技巧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合作法、比较阅读法教学课时的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走进桥的世界去感受“桥之美”。二、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1、问题.a.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b.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c.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2、四人小组讨论明确:a.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b.举了四个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c.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3、研读与赏析(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7重点研读第④小节。(出示学生绘制的四幅图画)4、四人小组讨论:a.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b.请有绘画天赋的同学点评。c.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明确:a.◆厚厚实实的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弱、轻重、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因桥的轮廓精心设计而和谐统一。◆长桥一般建筑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整个环境似乎有了灵气和生命。◆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b.点评语言、欣赏的角度。c.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5、美句赏析。(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a.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体味句子的情昧。b.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重点赏析以下语句:◆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真是赏心悦目。同是写桥的文章,《中国石拱桥》与之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四、_拓展延伸比较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不同?明确:本文是1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一些具体的例子。但是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五、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风采,生活中有多少美不胜收的景致,或纤弱或雄壮或含蓄……让我们练就一双慧眼去发现、去鉴赏这大干世界吧!六、作业设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的审美方法,选择家乡附近的一座桥,写一写它与周围环境形成的和谐美桥教案(共5篇)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搜索更多其他桥教案范文。桥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的结构特点。2、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3、在游戏中感受音乐带来的诙谐、快乐的情绪。活动准备:图谱四张、长绳子一根、音乐磁带、录音机、老虎头饰活动过程:一、以故事引出话题:1、今天森林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森林之王老虎要到山坡上去玩,可它又不想自己走,于是它大吼一声:“小狗们,快来帮我抬轿子”。(插播第一段的音乐)2、老师继续讲述故事,并随着情节的深入,播放与故事情节匹配的音乐片段。二、完整地欣赏音乐:1、老师带来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你们想不想听?请你听听在这段音乐里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完整地听一遍音乐)2、请幼儿说说刚才在这段音乐里听到了哪些声音?(幼儿自由讲述)3、你们听到了那么多美妙的声音。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段音乐里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再完整听一遍音乐)幼儿在听的过程中老师轻轻地用问题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含义,比如:这是什么声音呀?老虎是怎么打呼噜的呀?这里又发生什么事情啦?……三、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进行节奏练习:1、老虎请小狗们做什么?学学小狗走路的样子。出示图谱一:先让幼儿试着看图谱走一走,然后老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练习一下:踏踏踢踢踏的节奏。2、老虎打呼噜的声音越来越响了,大家一起学学,并随着音乐练习。3、小狗发现了肉骨头,小狗吃骨头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请个别幼儿试试,大家一起学学。小狗吃骨头还会发出什么声音?再跟着学学、练练。4、老虎被小狗们抛到半空中,滚下山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小乐器表示?(拍手)老虎滚下去的时候手可以拍得慢一点,然后越来越快,最后还发出了“砰”的一声巨响。一起用跺脚的方式整齐地发出“砰”的声音。跟着音乐练习一下。四、完整演奏:1、原来,这段音乐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我们用身体小乐器把故事中的声音表现出来吧!完整听音乐,幼儿尝试演奏一下。2、幼儿站起来再完整演奏一遍。五、游戏:抬轿子1、瞧,谁来了,它也想到上去玩,我们来做小狗帮它抬轿子。2、请一个幼儿扮演老虎,其余幼儿扮小狗,抬好轿子(绳子),听着音乐开始游戏,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出来。3、反复游戏几遍。桥教案3后面为你推荐更多桥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雷锋从小乐于帮助别人的故事,教育学生向雷锋学习。2.学会本课7个生字:过、桥、时、座、河、背、又;认识走之儿、广字旁和同字旁;理解“过来、过去、又”等词语的意思;会区别“一个”和“一个一个”的不同意义。3.正确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又、过来、过去”的意思。2.教育学生从小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教学时间:3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新词,完成课堂作业。教学过程:一、谈话导人,揭示课题1、出示雷锋肖像,简介雷锋的生平事迹。2、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过桥”。(出示课题)讲的是雷锋小时候帮助同学的事。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过,读准三拼音,学习新偏旁“走之儿”,学会“过”的笔顺。(先里后外)说说它是什么结构?(半包围结构)。4、学习生字“桥”,三拼音,扩词理解。5、齐读课题。二、听课文录音。要求小朋友边听录音,边思考:课文一共有几句话?讲了雷锋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三、初学课文,随课文学习有关生字。1、课文一共有几句话?在每句话后面做上“/”记号。2、指名四个小朋友分别读四句活。3、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啊?出示卡片,学习“时”,读准翘舌音,字形与“过”作比较,用“时”口头组词。4、雷锋和小同学上学时,得经过什么?a.学习生字:座,认识广字旁,学生自己分析字形?(广+坐)b.学习生字:河,怎样记住字形?(氵十可),扩词理解意思:大河、河水等。5、雷锋是怎样帮助小同学的?学习生字:又,掌握字音字形。学习生字:背,认识月字旁。(北十月)6、认读带读字:léihòumàn雷锋时候漫过7、指导学生在书上的囹字格内给每个生字描一遍。四、巩固练习1、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2、说说偏旁名称:走、广、月。3、齐读生字新词两遍。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本1、2题。六、课外熟读课文。第2课时教学目标:复习检查生字新词,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2、比一比,再组词。(口头回答)过()雨()去()又()时()两()云()有()3、指名朗读课文。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1、指名读第一句。提问:这一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课文中“小时候”是什么意思?2、雷锋他们要过桥,碰到了什么困难呢?齐读第二句话。讨论:①他们碰到了什么困难?②“漫过”是什么意思?打开幻灯,看图理解“漫过”的意思。桥教案4活动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运动技能过小桥,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性。2.能不怕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活动准备宽窄不同的平衡木3至4种;各种辅助材料,如沙包、小塑料圈、塑料碗、小球、小篮子等。活动过程1.搬运活动材料,布置活动环境幼儿和教师一起将平衡木和辅助材料搬运到活动场地上,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布置活动环境。2.听音乐做准备活动幼儿在活动场地上四散开来,听音乐,与教师一起做身体的准备活动。3.分散练习“过小桥”幼儿自选一座“小桥”,有秩序地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练习过“小桥”(从平衡木上走过)。4.尝试“花样过桥”(1)集中幼儿,请幼儿想一想:除了站着正面走过“小桥”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过“小桥”,看看谁能想出过“小桥”的新花样。(2)幼儿四散开来尝试过“小桥”的新方法。(3)待幼儿尝试一段时间后,集中幼儿,请幼儿相互说一说自己的方法。5.尝试“运货过桥”(1)请幼儿帮助教师解决一个难题:“小桥这边有这么多的物品,老师想把它们运到小桥的那一边,你们愿不愿意帮助老师?”并请幼儿“用你们刚才过小桥的新方法把这些物品运过小桥。”(2)幼儿用新方法运货过“小桥”。教师观察并及时。(3)集中幼儿,教师总结活动过程,感谢幼儿帮助教师解决了难题。6.收和搬运活动材料活动结束,幼儿与教师一起搬运平衡木和辅助材料。桥教案5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感受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特点。2.了解卢沟桥成为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狮子形状的描写。教具准备:1张幻灯片录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介卢沟桥及“七七事变”,出示录像。2、齐读课题,说说由题目可看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3、观察图画,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名读课文。2.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教师据情况找适当时机加以解决。三、深入阅读,学生自悟1.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2.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3.“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课文是怎样描写的?四、教师点拨,突破难点1.出示幻灯片和描写狮子形状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们写具体的。使学生体会到除了写看到的,还可以把想象的也写进去。2.教师补充“七七事变”的资料,播放录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卢沟桥的历史意义。五、感情朗读,深化理解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2.会用“大概、甚至”造句。3.背诵第二自然段。4.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朗读全文,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二、围绕重点,学习表达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