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总结5篇【导读】这篇文档“高中政治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总结5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高中政治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总结1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总结高二政治李雪蓉政治课改革的新理念是指符合时代发展脉搏、符合学生成长特点、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新课改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步入社会之后的就业、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的职责更应是顾问、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帮助发现矛盾的人。新课程要求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的呈现方式、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有相应的变化。一、教学观念变化坚持以人为本。一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我们的观念在不断的变化,在上课中,过去考虑的最多的是“如何教”,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认识新课程,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二、教与学方式变化。新课程实施后,课堂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鼓励学生、带领学生去探究。课堂上师生的合奏,演主旋律的是学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敢于大胆对教材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拓展。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学习方式体现个性化、选择性、合作性,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三、作业方式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布置一些要求走入社会,调查研究的题目,上网搜集资料的探究题。对书上记忆的东西,原则上只要求他们能够再现就行。选择多元化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自主精神。四、评价机制变化走进新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单纯地以分数认定,而且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合作性、个体创造性的综合评价机制。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格养成。在一年的课改中,我们也存在疑惑和困难。一、教材与新课标对应的疑惑新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从真实情景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引领学生入门。有些看似贴近生活,实际上没考虑学生、学校实际,可操作性太低。但新教材淡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压缩在时间非常有限的课时内,要求学生跳跃性思维,却带来断层感和挫折感,无疑又影响新课标教学目标的落实。二、遇到来自于学生的障碍绝大部分学生在家庭的过多关怀和直接保护下,获取生活经验的途径还较少,探究活动难以达到实效,致使新课改理念中要求体现的生活化目标难以实现。由于学生对中考政治开卷考的错误认识,加大了与高中新课程政治衔接上的难度。对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缺乏对知识的表述、理解、整合的能力,缺乏对材料、观点和设问的阅读能力,运用理论术语分析问题的能力、规范地书写、有逻辑性地组织答题能力较弱。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一段时间实施发现,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不准备,也不想思考。这样下去可能导致走向两极分化。三、新课程没有了明确的规定性和清晰的知识点陈列,多了些弹性和不确定性,给教学和教师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但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最主要的指标还是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考方案不明确,教学与高考该如何接轨,老师心里没有底,既想有所改革又怕偏离高考。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采取如下措施:一、落实备课组的活动,群策群力。集体备课,统一目标、进度、测试;开展教研活动,相互听课评课;参与市区学校教研活动,借鉴提高;进行阶段性反思、质量分析和教学小结等。二、积极探索多种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实效。我们针对政治学科的特点,尝试多种课堂模式,讨论辩论课、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学等,组织综合探究活动。但仍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加以辩证运用,重视核心知识的强化。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处理好几对关系: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教学进度与学生参与度的关系;教学资源与学生接受度的关系;课堂生活化与社会延伸度的关系。三、引导学生关注时政,感悟生活。利用我校校园网提供的网络资源,让学生点评时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收集资料,体验政治学科的实用性和实现生活化的新课程目标。针对高中部寄宿生较多的特点,建议学校能为每个班级订阅一份较好的报纸,并开发出一小个时间段播放新闻,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政。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工作总结2高中毕业班政治学科工作总结今年高考虽已过去,但我们高三教师的思索却仍在进行。近几年来,文科综合试题的命题指导思想是: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试题往往以社会重大热点、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为背景材料,考察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题型、难度、分值、试题结构稳中有变。为此,教法与学法必须不断探索、创新。下面,简述一下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一、解读考纲信息,研究近3年的高考试题,准确把握高三复习方向,正确实施应对策略。解读考纲信息主要是研究考核的目标和要求、考核内容和范围、能力要求等,使自己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研究高考试题主要是研究高考试题的结构、难度、题型、题量、解题的思路和解题技巧,特别要把握高考命题的特点有何变化、命题的方向和趋势是什么、如何应对。二、深入钻研教材和考纲,立足学生实际,夯实基础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1、第一轮复习必须立足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每个考点的讲解力求“全面、准确、深透”,但又不能平均用力,要大胆取舍,特别注重主干知识和可再生知识的掌握(准确记忆、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2、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发现和归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学科内的知识体系,学生才能在使用时有效的提取知识点,完整地、多角度地、分层次地回答问题。3、第一轮复习中,不能让知识和能力成为“两张皮”。在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始终都要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4、在高考冲刺阶段,回归教材,查漏补缺,从宏观上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三、时政热点专题备考策略1、教师准备的热点材料要广博,功夫要下在平时。及时地关注时事,关注生产和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平时就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多渠道获取信息,准备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搞好热点专题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热点材料来源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时政热点热点分析导与练、半月谈、网络、电视等。2、认真筛选和整理,交给学生的热点专题要少而精,减轻负担。热点问题纷繁复杂,必须进行筛选和整理,尤其要突出以下热点问题:(1)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2)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3)与社会成员,尤其是青少年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4)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5)政、史、地三科相结合的热点问题。非重大热点问题,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一定进行专题复习,可以多角度选择一些试题加以训练,在讲评中适当拓展,注意与基础知识的融合。3、在热点专题的复习中,要敢于站在高考命题人的角度,设计灵活多样的题型,设计恰当的命题角度,组织强化训练,精讲精评,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能力。(1)、命题:把握高考命题的“四个统一”原则:教材基本理论和热点问题的统一;共性理论和个性材料的统一;考生的答题思路和命题人思路的统一;演绎思维和归纳思维的统一。教师要根据高考要求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典型性、准确性和代表性。设计灵活多样的题型,设计恰当的命题角度:政治科命题要体现国家意志,更把握好命题切入点,它往往是从很具体、很小的事例为载体,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小角度切入的。学生对这种命题角度往往感到很棘手,无法生搬硬套,往往得分率不高。单纯的靠背题、压题是不可能成功的。编制的答案要具有科学性、指导性:答案的科学性在于所给答案要符合试题设问的指向和逻辑,全面而准确。答案的指导性是指不仅仅给出答案,要有准确的解析(展示审题答题的思维过程,点拨审题答题技巧,交代评分要点)。(2)定时强化训练:时政热点的训练,尽量设计成50分钟一套的高考模拟试题。组织50分钟的定时训练,创设高考气氛,训练学生应试的心理和应试技巧。(3)讲评:首先通过对试题本身和学生答题情况的深入分析,弄清学生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是基础知识未过关,是解题方法有误,还是偶然失误„„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学生不能被动听课,机械地记录,要引领学生做到主动学习,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的探讨,双方互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训练学生学科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全面性。探究和总结各种题型的题型特点和解题规律,让学生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答题模块,并能够灵活运用。(4).发挥集体智能优势,形成合力。在高三热点专题复习过程中,必须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能优势,取长补短,共同研讨,打好总体战,形成合力。每位政治教师独立承担两个热点专题的整理和编写工作,然后由全体备课组的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和修改,定稿后印发全体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四.抓好练、辅、考、改、评五个环节,做好信息反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每一节课后,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做好知识过手,教师加强检查或全批全改,准确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共同存在的问题,利用辅导时间作重点讲评(时间不宜太多),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搞好个别辅导,做到因材施教。复习完一个单元,让学生完成定时单元测试题。教师做到全批全改,试卷在两天内改完。教师做好学生的错题分析,使讲评有的放矢。一月进行一次全年级统一组织的月考,教师要根据高考要求精选试题,确保试题的典型性、准确性和代表性。试卷有各学科组教师统一流水作业,加强试卷分析,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寻找应对策略。以上几点既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经验,也可算是对下一届政治教学工作的几点建议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相信,在章丘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11届毕业班终将会十年磨一剑,今日铸辉煌!章丘中学一一届高三政治学科复习指导苗光征一、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政治试题,都体现着在对基础考核中渗透着各种能力的考核要求,很多热点的选择都与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相吻合。近三年的山东文科综合试题政治科有以下特点:(1)强调基础性,突出主干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考察。选择题共9道,要想全覆盖四个必修模块的所有知识点是不可能的,所以命题人将重点考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不同的知识放在一个情景中,考察你的分析判断能力。这类选择题具有较强的迷惑性,解答时需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调动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辨别,从而实现模块间知识的内在统一和有机整合。(2)突出对重大热点和现实问题的考察。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命题素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实现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教材中的重点、社会热点的有机统一。今年山东卷的“让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证和谐”、“城乡同票同权”、《沂蒙》、《南下》、低碳经济等热点,既注重了具有全局性的重大热点问题的考察,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提法。又突出了本土化和区域化的现实问题,如山东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的新变化。(3)试题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整合。如今年山东37题《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到“《沂蒙》、《南下》等影视剧”的设计思路,很好的体现了试题设计充分利用山东省的地方文化资源,营造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的目的。(4)试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开放性和灵活性强,鼓励创新思维,张扬个性特长。今年山东卷的第36题以2009年的中国外交活动为背景,以“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中国”为主题,要求考生根据要求写1篇时政评论,结合材料列出要点。该题就是通过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帮助学生自主探究。28题“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应如何履职。”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和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快速整合课本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发挥个性特长,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答问题。二、2011年备考思路和建议。(1)加强对政治学科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