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优质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写作好帮手1/23《出师表》优质教案【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出师表》优质教案【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出师表》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2、扫除文字障碍,熟练掌握表中的内容。3、了解《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情节。教学设想:1、安排三课时。2、第一课时主要扫除文字障碍,听录音及了解有关情节,体会诸葛亮在文中流露出的`感情,分析6、1、2(机动)段。3、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剩余的内容,主要是3、4、5、7段,明确诸葛亮在文中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政治愿望。4、第三课时结束课文内容讲解,。总结“以”字用写作好帮手2/23法,并小测本文知识。教学重点:1、诸葛亮向后主所提的建议及其政治愿望。2、疏通文意。教学难点: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及本文情词恳切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必知的东西:例如书法家不能不知道《兰亭序》;军事家不能不知道《孙子兵法》,二胡演奏家不能不知道《二泉映月》;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是忠臣不能不知的文章------诸葛亮的《出师表》。苏轼曾经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二、简介作者及文体: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人称“卧龙”,汉末为避战乱,隐居隆中。后扶佐刘备统一了我国西南地区,使全国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主陈述作者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不同的名称:写作好帮手3/23战国时期称为“书”,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在内容上各有其不同的分工(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此外还有一种专门议论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晋南北朝时,此类文章又称为“表”。三、听录音感受文章的情感,扫除文字障碍。cjinzhzngpzhoyuywi崩殂忠谏陟罚臧否昭攸祎以遗陛下bquwisshjindnfizhngji裨阙猥夙庶竭驽钝菲彰咎zuzho咨诹遗诏四、析文。⒈上面已经介绍了诸葛亮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么诸葛亮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又为什么会对刘备刘禅忠心耿耿呢?请齐读第六自然段。⒉指名翻译本段,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①茍全:苟且保全。②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③猥自枉屈:“猥”是“辱”的意思,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④驱驰:奔走效劳。写作好帮手4/23⑤有:通“又”⒊生翻译全段,师订正。⒋说说有关“败军之际,危难之间”的有关情节。⒌生阅读有关刘备“白帝托孤”的情节,结合刘备“三顾茅庐”的有关情节,领悟诸葛亮写此文的感情。小结:总而言之,诸葛亮在这里表明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也述说了为什么对皇帝是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那他将怎样来报答皇帝呢?从政治家角度来看,他要给皇帝提各种治理国家的建议,从军事家来看他应当保卫祖国为国征战。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提建议,又是怎样为国征战的。⒍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注意以下字词的翻译。①崩:古时指皇帝的死亡。②殂:死亡③诚:实在④秋:时⑤内:在宫廷内。⑥外:指宫廷外。⑦盖:原来。⑧殊遇:特别厚待⑨诚宜:应当。⑩妄自菲薄:过分的看轻自己。⑾引喻失义:“义”是适宜、恰当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说话不恰当。⒎为什么要向后主刘禅提出建议呢?明确:这是形势决定的。好,就请同学们也当一回政治家,分析一下当时的写作好帮手5/23形势有什么优势,又有什么劣势。劣:客观上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优:主观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师:也就是说形势上有好有坏,国际形势是严峻的,但众臣有报国之心,那么这个时候什么人将起到决定的作用?明确:皇帝师:也正是如此诸葛亮才向后主提出建议。诸葛亮在这里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明确:诚宜“开张圣听”。提这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以光先帝遗德,恢士之气,免塞忠谏之路。⒏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机动)⑴指名翻译,注意以下字词的解释。①陟:原意为登高,这里指奖励。②作奸:奸指奸邪的事情③科:科条法令。④有司:职有专司,就是专门管理某种事情的官。⑤昭:表明;显示。⑵本段作者和向后主刘禅提出什么建议?明确:“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即要严明赏罚。⑶生齐读本段。写作好帮手6/23五、小结。六、布置作业:⒈熟读课文,背诵一、二、六段。⒉预习剩余的段落,并试着翻译。板书设计:出师表《出师表》教案【第二篇】教学目的:一、背诵全文,了解“表”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三、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一、结合课文注释、提示,理解文意。二、学习本文,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的热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老师要鼓励学生记忆、背诵的热情,在写作好帮手7/23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解题:《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1篇奏章。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学们听说过“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吗?它说的是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刘备是汉朝皇室的后代,他为兴复汉室,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抗争,在兵败失利的情况下,曾三次屈尊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湖北襄阳)茅屋中拜访他。诸葛亮感其“三顾茅庐”之恩,就答应随其出山,接着就是奉命出使东吴,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在赢得赤壁大战胜利之后,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后来,他又接受刘备临崩托孤的重任,扶持后主刘禅。因此诸葛亮对刘禅既有臣下对皇上的恭敬与忠诚,又有长辈对下一代的关怀与期望。刘禅是个糊涂皇帝,诸葛亮对他很不放心,在自己亲领大军出师伐魏之前,写了一份“表”规劝和告诫刘禅。这份“表”,后人称之为“出师表”,就是我写作好帮手8/23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1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二、老师指导阅读课文:《出师表》教案【第三篇】一、继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明确:这样写,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21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人情人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2、第7段表明“受命”以来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写作好帮手9/2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这一段是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他又担心出师以后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推荐贤臣;一方面始终在激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3、第8段表达伐魏兴汉的坚定决心。(1)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2)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的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4、第9段:结束语。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写作好帮手10/23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二、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1、讨论: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明确:(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写作好帮手11/23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情色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历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4)小结。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写作好帮手12/23《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三、重读《出师表》与《隆中对》,试比较两文的异同点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1篇小作文。《出师表》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解题、背景、作者、表2.指导阅读、分段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教材分析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2教具:写作好帮手13/23预习指导: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二、朗读课文(5)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三、检查预习:(3)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写作好帮手14/233.一人简介诸葛亮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8)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第二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