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供参考1/16高中生物教案【最新4篇】【题记】这篇精编的文档“高中生物教案【最新4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上传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高中生物教案【第一篇】1、营养物质功能提供能量:糖类、脂肪、蛋白质均能氧化分解供能。其供能的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蛋白质是构建和修复组织的主要原料提供构建和修复物质:糖类和脂类是构成细胞膜和神经组织的重要部分Ga、Mg、、、P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酶和一些激素是蛋白质提供调节物质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2、营养不良:蛋白质供给不足,影响发育和抵抗力营养供给不足缺钙影响骨的发育缺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好文档,供参考2/16营养过剩:如获取能量过多,导致肥胖摄取营养的种类、数量、比例符合实际需要合理加工食物,减少营养素的损失,提高利用率3、合理膳食:食物对人体无毒害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合理膳食制度题例领悟例1、下列属于人体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最全的一组是:①水②脂类③糖类④蛋白质⑤纤维素⑥无机盐⑦维生素A、①③④⑤⑦B、①③④⑥⑦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⑥⑦解析:参与构建和修复人体组织的物质主要有水分、蛋白质、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而纤维素是植物体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纤维素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质。答案:C例2、下列各项中不是成人每天要进食一定量蛋白质的原因是:A、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储存。B、蛋白质不能全部由糖类和脂肪在体内转化而成。C、蛋白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大部分能量。好文档,供参考3/16D、体内蛋白质每天要少量分解一些,更换新的。解析:蛋白质作为生物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其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非主要的,体内物质供能的顺序依次为糖类、脂肪、蛋白质。答案:C自我评价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人类营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由于蛋白质能参与各项生命活动,所以每天食物中以蛋白质含量最高为宜。B、淘洗大米时次数不宜过多,以防止维生素B1的损失。C、蔬菜应先洗后切,大火快炒,防止维生素C的损失。D、食物加工既要防止生物污染,又要防腐剂等过量带来的化学污染。2、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出现()A、纤维素B、红细胞C、蛋白质D、激素3、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A、多吃蔬菜B、多吃馒头C、多喝豆浆D、多喝水好文档,供参考4/164、1克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分别是17。15千焦、38。91千焦和17。15千焦,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三者都可作为能源物质B、蛋白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C、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D、脂肪是主要的能源物质5、下列哪一组疾病是营养不良引起的:()A、脚气病和坏血病B、夜盲病和巨人症C、糖尿病和软骨病D、佝偻病和心脏病6、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种都增多D、两种都未增多高中生物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2、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情感态度方面1、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好文档,供参考5/16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引入新课2、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小结课后练习教师活动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好文档,供参考6/16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些实例)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系统(什么是系统呢),而且这些生命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的关系。(以一只龟为例分析)单一个心肌细胞就是一个生命系统,(为什么呢?)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而使细胞能表现生命特征;心肌也是一个系统(分析略)。引导学生分析心脏、循环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等也是一个系统学生活动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细胞内)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阅读资料并讨论:(实例一:草履虫除了分裂和运动,还能镊食、排泄,生长,应激;实例二:精子和卵细胞作为桥梁,胚好文档,供参考7/16胎发育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有关系;实例4:例如疟疾、非典感冒等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生物系统的层次性、以及尝试分析后面几个层次作为生命系统的原因。(着重引导说出多个组分互相配合影响成为整体)完成资料后的“思考与讨论”。七、板书设计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为什么说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生物生物类型生命活动基本特征说明草履虫单细胞生物运动和分裂人多细胞生物生殖和发育人多细胞生物缩手反射病毒非细胞形态的生物入人体的淋巴细胞人人和高等动物免疫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结构层次概念举例学生举例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细胞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心肌组织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好文档,供参考8/16在一起心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循环系统个体由各种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单细胞生物由一个细胞构成生物体龟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龟生活的水生生态系统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地球上只有一个生物圈三、小结: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篇】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简述生物膜的结构过程与方法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好文档,供参考9/16情感态度方面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二。教材分析本节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此外,还应重点理解和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三。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但是对问题探索的动力主要来自对相关问题的好奇与有趣水平,目的性不十分明确。所以教师的思维导向就显得十分重要。本节课利用科学史实验资料,设计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进行基于资料和问题的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层层深入。按照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顺利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好文档,供参考10/16识过渡。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难点: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1、引入新课2、讲述膜的磷脂排布3、演示电镜照片4、演示实验过程5、引导构建模型6、总结内容教师活动介绍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并提出问题:“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中有什么物质?你作出推论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回答。“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头部是亲水的,尾部是疏水的。并逐步提出问题:好文档,供参考11/16磷脂分子在水表面(空气-水界面)上将怎样排布?磷脂分子在水中呈球状又是怎样排布的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哪一种最可能是生物膜的磷脂分子的排布方式。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有机溶剂提取了人类红细胞细胞膜的脂类成分,“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膜脂展开的面积二倍于细胞表面积。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分析,得到答案。“若将资料中的红细胞改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实验,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仍然恰为口腔上皮细胞表面积的2倍吗?若将资料中的人红细胞改为鸡或去壁的原核细胞,进行实验,结果又将怎样呢?为什么?投影了罗伯特森电镜下的发现及其提出的假说(见教材),然后启发:根据不同生物之间的差异,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你能对这一模型提出质疑吗?随后的一些实验技术显示了双层膜脂中存在蛋白质颗粒。为此,是否验证了你刚才的质疑?真棒!你还能推想出膜中蛋白质分子还可能有哪种分布状态?能否将你所想的图示出来?播放“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融合实验”课件,然后追问:这一实验显示了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处于一定的运动状态,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分子都好文档,供参考12/16处于运动状态?脂质分子呢?据此,人们将膜的结构特点并没有概括为“运动性”,而是“流动性”,你能探知其中的缘由吗?能否举些实例证明膜具有流动性?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和周密思维的好习惯,激发深入探究,帮助理解“膜的流动性”。桑格和尼克森通过对已有的模型进行修正,于1972年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这一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至此,同学们也能想象出这一模型的“相貌”了,先自主想象一下,再掀起它的神秘面纱。总结归纳,随堂练习。学生活动探究膜的主要成分体验实验过程思考实验结果观看动画体验发现过程自主构建模型六、板书设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探究历程1、现象:脂溶性物质易进入细胞膜结论: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好文档,供参考13/162、现象:单分子层面积是膜面积的2倍结论:磷脂双分子层3、现象:暗亮暗结构结论:三层结构,静态统一4、现象:杂交细胞膜蛋白流动结论:膜上分子有流动性二。流动镶嵌模型(图)高中生物教案【第四篇】一、DNA是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主要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线粒体、叶绿体中有少量DNA,它们都有复制和遗传的自主性。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发育时期或不同组织的细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3、所有诱发DNA结构变异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遗传突变。4、蛋白质不具备以上这些特征。二、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原理: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体内的物质合成T2噬菌体自身的组成成分,从而进行大量繁殖。好文档,供参考14/16(2)过程:①用35S和32P分别标记不同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②用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细菌;③在噬菌体大量繁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检测。(3)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败血症死亡。(2)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过程:①R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②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③加热杀死的S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结论: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进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使小鼠死亡。(3)离体细菌转化实验(体外转化)①过程:S型菌DNA+R型菌R型菌+S型菌;S型菌蛋白质+R型菌R型菌;S型菌荚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