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导游词【精选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八达岭长城导游词【精选4篇】【前言导读】由三一刀客最美丽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八达岭长城导游词【精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呢!介绍八达岭长城导游词【第一篇】各位亲爱的游客: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八达岭观光景区游玩,我是李导游。今天,我很高兴能带你们去长城游览。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今天我们游览的只是其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段——长城八达岭。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中的杰出代表,因为这里四通八达,故成八达岭。可能大家会问,为什么把长城修筑在这里?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八达岭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仅守卫着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师的大门。有一句话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长城非好汉。刚才说了这么多关于长城的事情。大家一定等不及要到长城游览一番。不用着急,马上您也要成为好汉了。八达岭长城有三台两墙组成的,什么是三台呢?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吧!三台分别是城台、敌台。其中城台构造非常简单,只是驻守的官兵避寒的地方。那敌台的构造相对就要复杂一些,分为两层,下层是由回井等字形组成,上层有垛口和望孔是观察军情和射击用的,所以这里也具有防御敌人的功能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百人,燃两烟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到皇宫大内。回头看看那雄伟的长城,这么快就要说再见了,是否有一点依依不舍呢?如果有机会能够再来游览,我一定再来给你们当导游。同学们好!欢迎你们大家来“兵马俑”博物馆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王,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往这边走。我们现在要去参观1号俑坑,这是最大的一个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我们看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就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秦始皇自13岁登基时就开始建造秦始皇陵,直到他驾崩前还没有完工。皇陵建造了38年。这座皇陵墓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占地约25万平方米左右。现在人们公认秦兵马俑有三大特点:一是多,现已挖掘出的兵马俑,分三个坑,约有8000多个武士俑,600多个战马俑。充分展示了秦朝统一六国的强大兵力。二是精,大到布局排阵,小到肌肤纹理无不蕴含巧思、一丝不苟。三是美,秦俑阵有令人震憾的壮丽美感、气势磅雹威武雄奇。好了,现在请大家四处参观吧!达岭长城导游词【第二篇】长城是世界闻名的奇迹之一,它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国北方辽阔土地上。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汽车奔驰在八达岭高速公路上,马上就要进入景区了。前面的山被称为军都山,八达岭长城就盘旋在军都山上。而汽车行驶的这条路就位于20公里长的关沟中,关沟因有古代著名的关口居庸关而得名。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的宏伟建筑便是居庸关。居庸关是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建于明朝,关城设有南北两门,门外均有瓮城。古建筑早已毁坏,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才使古关重现昔日的风采。居庸关内有一著名的汉白玉石建筑,名为云台,它是元朝至正二年即1342年间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台上明朝又在此处建了一座泰安寺,也于1702年被火焚毁,最后只留下这个塔基。云台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过街塔的塔基,也是元代石构建筑的重要实物,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两旁的山上,过去是苍松翠柏好云遮雾障,禽鸟和鸣,溪流淙淙,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金代著名的燕就八景之一“居庸叠翠”就指的是这里。可惜被明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的一场山火焚毁殆尽。近几年虽然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很大力量植树,但由于缺少雨水,历史上的景观已难再现。同时由于修路等人为因素,已往关沟中流传的七十二景,如:穆桂英点将台、仙人桥、弹琴峡等也只能听人讲,不能见其景了。为了让大家对长城有个更好的了解,我现在把有关长城的知识向大家作一介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长城也不例外。中国的长城起源于春秋战国,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前后。那时候诸侯争霸,为了保护自己的领地不受侵犯,他们精编资料,供您参考纷纷修筑了长城,那时的长城都在各自的边界上,是一段一段的,可以叫“互防长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中原,建立了封建王朝。为了加强统治,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秦王朝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来修筑长城。他们把原来北方燕、赵、秦三国长城连接起来,重修加固,又扩充了许多,修起了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延绵万余里的长城。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道万里长城。汉朝的时候,又把秦长城向西延长到盐泽,也就是现在的罗布泊地区。汉长城长1万多公里,是中国历史上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到了明朝,也是长城发展的最高峰,工程浩大、建筑技术精湛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保存至今,仍然完好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朝修筑的。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历史上不光是秦、汉、明等汉族统治者修筑长城,像北魏、北齐、北周、东魏、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都也都修筑过长城,而且金朝修筑的长城长达2500公里,是少数民族修筑长城最长的朝代。细算起来,从春秋战国到明朝经过二千多年的时间,先后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这些长城长短不一、纵横交错,分布在我国的17个省、市、自治区。如果把历朝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可达十万余里。真可谓“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有人做过粗略的计算,假如将各个朝代修筑的长城所用的砖石、土方堆起来,修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墙,那么这道大墙可绕地球10周有余。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它建筑宏伟,防御设施齐全,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明长城中最杰出的代表。讲到这里,有人不妨要问,明朝为什么要在八达岭地区修筑如此坚固的长城呢?这主要是八达岭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它不仅起着护卫明王朝皇陵的作用,同时也是京城的西北门户。大家过一会可以看到八达岭关城门洞的横额上写着“北门锁钥”4个大字,北门指的。是京师的北大门,锁钥说长城的坚固和险要,像一把牢不可破的大锁,锁在这里,只要守住此关,京城就可万无一失达岭长城导游词【第三篇】“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大家多多关照,大家可以叫我叶哥。俗话说:不登长城非好汉。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好汉。”大家看!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化为我们今天的万里长城,守护着这片好江山。它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一共有一万三千多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那是屯兵的堡垒。打战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情景来。不要瞧不起这些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万里长城有一个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一条神龙来到这里,被这片美景所吸引了,就在这住下了。又过了许多年,神龙死了,它的身体化为一股金烟,钻进了地下。过了几天,海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海浪,巨大的海浪正要把这些山脉弄成平地的时候,突然,埋葬神龙的地方出现了一股金烟,这股金烟又凝结成神龙,神龙向巨浪飞去。渐渐地,巨浪消失了,神龙也消失了,当地人民为了报达神龙,就建造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请游客们不要在长城上乱涂乱刻,也不要乱丢垃圾哦!”达岭长城导游词【第四篇】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八达岭长城景光观光旅游区。我是这里的导游小杨。今天将由我来带大家度过一个快乐、美好的八达岭一日游。游客们,这里是八达岭山下的炮台。顺着我的左手看去,我们能看见个炮台上面的炮弹模型的头是尖尖的,后方是平平的。轻轻地敲敲,还能发出沉闷的声音。各位游客们,接下来,我们就要到南城的“好汉碑”去。请大家不要掉队。因为是北城的景色和南城差不多,更因为南城一个世界闻名的“好汉碑”景点,所以我们要往南城去。请往左边看,城墙上那凹进去的地方叫瞭望囗,瞭望口两边高出的柱子叫垛子,垛子下面的方口小洞是射口。你们可以凑近看,会看到一些文字和图画,这些砖块叫“文字砖”。各位旅游客们,继续往前走,我们看见了一个“好汉碑”。上面写着“不到长城非好汉——毛泽东”。想要拍照留念的游客们可以拍照了。我们十分钟后继续往前。游客朋友们,集合了。我们看前方,有一座城台。墙高6——9米,整个像个方形梯。大部城台建在宽阔平坦的地方,有一部分建在山陡凶险的地方,但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墙两边是由花岗岩石条包。最长石条达3。1米,重1。5t--1。7t。在那工具简陋的古代是多么艰难才能运上山顶啊!各位旅游客们,我们现在站在城台顶上。从瞭望口精编资料,供您参考向远处看,可以看到长城像一条白色、古老的巨龙伏卧在这片绿色的神舟大地之上。继续往前走,前方就是烽火台。烽火台是防御工程中最为重要的防御之一。最下面的墩台基石高5丈,周围建起的小墙高五尺。古时候,门道上放置水柜,冬天用来装冰,夏天用来装水。每个烽火台有火铳、炮有各2个,有守卒10人,由附近的驻军防守。我们现在还能看见之前使用摆放的痕迹。烽火台主要的作用是传递情报。通过白天点火,夜晚燃火的方式可以传递警告信号。古时候,燃料成份是狼粪,硫磺和硝石混合物,这样就可以在几小时内传到500里外的地方。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我们要下山了啦,希望我们以后再见,再见!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