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福利了解社会福利的内涵、特征及结构熟悉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等基本福利制度掌握这些福利制度的运行规则教学目标概述慈善事业社会福利社会事业国家干预弱强社会福利的基本特征政府主导保障对象的全民性实施过程的社会化社会福利的服务性保障待遇的高层次性社会福利的公平性福利标准的不确定性社会福利的功能和作用•保护妇女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保护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保护全体公民受教育的权利•保护老年人的基本权益•保护并不断改善公民的居住条件•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以城镇职工福利为核心的一套相互分割、封闭运行的福利制度•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实施的传统社会福利制度,是典型的补救式福利•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原有的福利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中国的社会福利二、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残疾人工厂(福利工厂)、就业保障、康复服务、特殊教育(盲聋哑学校等)及其他福利(如公园门票优惠等)妇幼福利设施(如儿童福利院、妇女庇护所等)、妇幼保健服务、托幼事业(幼儿园、托儿所等)、独生子女补贴等青少年活动中心、心理辅导及有关优惠服务等住房公积金、公共房屋(廉租房)、房租补贴义务教育、高校学生贷款计划等社会福利制度框架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青少年福利住房福利教育福利老年人福利设施(福利院、老年公寓等)、老年人生活服务、老年人保健及老年人津贴等社会津贴职业福利社区服务主要指向家庭的福利性津贴由企业或单位自主举办的生活福利津贴(如工作餐补助等)、集体福利设施及其他有关福利由社区自主举办的有关福利性服务或互助项目二、社会福利的基本内容社会福利的形式货币形式实物形式服务形式老年人福利我国养老保险的现状有固定养老金的和离退休人员不到55岁以上老人比重的30%,全国三分之二的老人不能享受养老金待遇,没有养老保险金的农村人口高达90%。未来养老保障体系的阶段性目标2020年前,基本实现人人享有老年保障。争取2012年实现养老保险覆盖城乡所有无保障老人,65岁以上无保障老人月补贴分别达到300和100元。2020年,补贴实现并达到555和285元。社会福利中的老年一般是根据国家或政府法律制度规定的享受社会福利或退休金的年龄标准来确定。这个标准各个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退休年龄标准一般在60—65,而不发达国家退休年龄在50—60。一般意义的老年1.生理老年2.心理老年3.社会老年老年的含义老年人的福利需求•身体方面•社会心理方面•经济方面•住房和环境方面•教育•文娱和参与社会生活•就业老年福利的产生•老年福利的产生是人口老龄化、工业化和家庭结构功能变化的必然结果。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口的增多国际社会老龄化的标志,是以60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量的比例来表示的,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数量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7%就标志着有人口老龄化趋势。世界人口老龄化•1990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已经开始,人口比例达到9%。现在全世界正处于人口老龄化之中。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和比例成加速度的方式上升。•据估计,在未来30年内,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占人口比例由1990年的9%上升到2030年的18%。我国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文献中,提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0-2000年,中国人口由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第二阶段2000——2020,进入典型老龄化阶段,形成老年型人口国家。老龄人口将达到2.45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6.61%,80岁以上的人口达3000万,占老年人口的12.07%•第三阶段2020——2050,属于严重老龄化时期,到2050年老龄人口超过4亿,达到4.3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28.76%,80岁以上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21.81%我国从2000年开始,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34%,宣布了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家庭结构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变化•传统家庭结构下,养老的方式是家庭养老,而现代社会家庭结构和功能都发生变化,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家庭功能越来越单一,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改变。养老必须走向社会化、制度化。社会转型:由农业走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三种理解:一是指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老年社会福利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下,对处于特殊困境下的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和抚养人的孤寡老人和部分生活不能自理、家庭无力照顾的老年人所提供的供养、医疗、康复、娱乐和教育方面的服务。老年社会福利的含义1.基本理念爱老敬老\社会风气2.老年保障养老金\医疗保险\亲属抚养和贫困救助3.机构照顾老年抚养\老年病养\老年休养和老年综合服务4.老年服务咨询服务\医疗康复\家庭服务和免费住宅5.老年活动休闲活动\团体活动\老年教育和老年就业6.社会敬老礼遇\老年节\优惠老人我国老年福利我国古代养老制度家庭养老是中国养老制度的主要方式1.国家法令规定亲属的赡养义务2.从财产制度上为老年人提供物质上的保障3.官吏退休制度肯定了老年人在社会上的地位计划经济时期老年福利这一时期主要指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的福利模式完全是国家负责,政府包办民政福利模式和单位包办的职工福利模式。老人福利基本上是城乡二元福利结构城市老人福利,表现为职工福利农村老人福利:五保制度和养老院市场经济时期老年福利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着手社会保障方面的改革,确立了养老保险改革的总体思路,即未来养老保险应当是以国家集体兴办老人福利机构为主干,以社会力量兴办老人福利机构为新增长点,以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家庭养老服务和保障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人福利体系。•老人福利事业初具规模,但与老龄人口比例还不协调.应当大力兴办民办福利事业•社区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单一.应当大力发展社区服务,构建居家养老体系•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民间”“义务助老”我国老年福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残疾人福利残疾人的确认1、国际劳动组织的定义2、联合国的定义3、我国的定义4、残疾人的含义5、残疾人评定标准国际劳动组织大会在第159号《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就业公约》中第一条对残疾人是这样定义的:残疾人指因经正式承认的身体或精神损伤在适当职业的获得、保持和提升方面的前景大受影响的个人。联合国大会在《残疾人权利宣言》中指出,“残疾人”是指任何由于先天性或非先天性的身心缺陷而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取得正常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上一切或部分必需品的人。我国200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2条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二)关于残疾人社会福利的理念1、供养理论2、回归社会理论3、增能理论4、新的完整的残疾人观新的完整的残疾人观增能理论回归社会理论供养理论残疾人社会福利的理念•家人和社会通过对残疾人的供养而表示对残疾人的责任和爱•一般来说,这种供养大多限于经济方面或物质方面•供养理论是对早期残疾人社会福利影响较大的一种理念•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提出的•认为,由于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有可能加重•基本方法是使精神病患者走出封闭状态,进入社会•影响较大的有英国的社区照顾•增能理论站在人的发展立场上,认为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使残疾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失去的机体的、社会的功能,并有助于他们进入一般的、正常的社会生活•它以人的发展理论为基础,关注人的基本价值的实现•增能理论的典型例子:残疾人职业康复(通过帮助残疾人就业来促进他们康复和社会功能恢复、发展)实质:“平等、参与、共享”具体体现:残疾人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是具有宪法赋予的公民权利的人;社会有责任给残疾人以补偿使残疾人回归社会主流,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并平等享有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残疾人同样是社会物质、精神财富创造者;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态度,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标志,残疾人应当奋发图强,成为社会的奉献者和建设者残疾人社会福利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国家保证有残疾的公民在年老、疾病、缺乏劳动能力及退休、失业、失学等情况下获得基本的物质帮助,并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康复、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以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概念及其内容(1)机会均等原则《残疾人机会均等标准原则》(联合国大会第48届会议1993年12月20日第48/96号决议通过)中把“机会均等”定义为:使社会各系统和环境诸如服务、活动、信息和文件得以为所有人特别是残疾人享受利用的过程。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法上的平等就业机会的平等平等的享有环境教育和培训机会的平等平等的履行义务(2)特别扶助原则联合国一系列决议重申:会员国要通过各种措施扶持残疾人,必须制定特别方针,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国际劳工大会特别指出:为残疾人制定积极的特别措施,不应认为是对其他人的歧视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内容残疾人保障残疾人救助残疾人保险残疾人预防采取一些行动来避免出现生理、智力、精神或感官上的缺陷(一级预防)或防止缺陷出现后造成永久性功能限制或残疾(二级预防)。残疾人康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一类是集中式康复:康复中心、康复医院;另一类是分散式康复:社区康复残疾人教育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盲、聋、哑、智力发展落后或残肢的儿童、青少年或成人进行教育残疾人就业第一,利用法律或政策手段保护残疾人的就业机会第二,开展残疾人职业康复,提供残疾人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治疗、职业培训等福利服务残疾人文化体育组织残疾人参加文化体育活动;提供各种文体设施与场所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1)福利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标志(2)有利于社会的团结和稳定(3)有利于实现残疾人的自身价值(4)有利于保证残疾人生活和福利水平的不断提高残疾人社会福利的意义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历史1、初创阶段(1949-1965年)中国盲人福利会/中国聋人福利会/残疾人福利工厂伤残人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精神病院2、停顿阶段(1966-1976年)3、再创阶段(1977年至今)1984年成立了中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基金会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2005-2010)》•近十多年来,在中国残疾人联合组织的推动下,残疾人社会福利各项事业发展较快。•2004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残疾人福利主要内容残疾人康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提出全面康复观点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后,协助政府实施了残疾人康复的一系列计划社区康复第三届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会议“2015年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残疾人教育残疾人教育立法专项补助款发展特殊教育残疾人教育机构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大力开展职业培训无障碍设施建设《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民用机场旅客航站区无障碍设施配置标准》《特殊教育学校无障碍设计规范》妇女福利•生育福利•特殊职业保障•保护妇女的就业和工作权利、儿童福利•儿童生活服务•儿童教育福利•保健•儿童福利院妇女、儿童福利案例分析•王长生,某市某企业退休人员,丧偶。2002年9月,王长生退休后,常常感到生活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