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人才培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工程教育发展的多样性特征与“分类”基础上的“分层“的策略思考清华大学余寿文2013‐11‐30,北京提纲•1‐‐目标‐‐培养社会社会需要的各类工程科技人才,建设工程科技人力资源的强国•2‐‐工程教育研究的部分建议系统改革几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工程硕士学位CDIO计划分层与分类;专业与学科3‐‐”分层“与”分类“实施的策略选择4‐‐选择的内涵,工程教育理念的思考5‐‐新的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景”需求驱动、积类成层、差异协同、层类平衡、分类卓越、分层递进、和谐发展6‐‐‐一个本来是协同的两难问题—办好专业与发展学科7—结束语‐‐‐教育的根本—育人引言•中国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工程教育大国,仍处在新型工业化的阶段•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全球经济,服务建设四个现代化国家需要的智体全面发展,获得必要的工程师训练的高级科技人才,建设工程科技人才的强国;•如何实现这样战略目标的策略选择‐‐‐‐‐策略选择——即实现目标的手段•目标确定之后,它在一定时期具有不变性,而策略手段则具有灵活性近年在工程教育部分系统性改革的实施的回顾•2012年,全国高等学校学生总数达近三千万人,其中的三分之一主修工科,专业数达170个左右•在实务改革方面:•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到2013年,招生人数达13.9万人。多年来,已培养出近27万名工程硕士•研究生已有几年的实践经历;工业企业生产实际的题目和项目;双导师;研究、设计、实施、检测等,写出研究报告;校一企双方组成答辩委员会;•为工业现代化提供了合格的高层次人才资源“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0年6月,“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194个高校的821个专业(学科)点参与•指导思想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各类工程师都要”卓越“•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包括在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阶段•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制定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设立国家级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改革工程教育教师的职务聘任、考核与培训制度•教师职务职位与考核从侧重评价理论研究和发表论文为主,转向侧重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品、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等方面为主等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高等工程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的”专业“,其评估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多样性的分专业类评鉴•1993—今;建筑与土木建设类的专业评估‐‐评估了约17%的该类专业国内的专业点•2006后,认证了十四个专业大类的近一百七十多个专业点,2013‐‐‐95个点•按照国际实质等效的认证标准实施•2013‐6月‐‐成为“华盛顿协议”(国际工程教育本科学士学位互认协议)接受为预备会员•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学习结果•标准设立最低的专业认证的门槛•认证协会组织来完成•展现了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的进一步合作CDT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和实践CDTO(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工程教育模式•开展试点的高校有大几十所,并在全国组织了近二百多所院校参加的CDIO系列会议•建立我国CDIO工程教育联盟•CDIO本土化的改造过程中,创造出许多新的经验•上个世纪,有真刀真枪开展毕业设计,本世纪开展基于项目/问题的学习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CDIO的实践是工程教育的一种重要具有特色的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模式•是在大工程环境下,学习工程系统的一种科学的认知途径•是加强高校与工业界联系的桥粱•是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一代新人的方针的一条大道•要解决两个认识问题:宏观—分类基础上的分层;微观—学生为本,办好专业,发展学科二、工程教育发展与改革策略取向•目标:建设高质量的工程教育大国,进一步要建设工程教育强国•工程院的“走向创新”的咨询报告[5]中提出:中国应该走世界科技发展与本国产业发展双结合的“两轮驱动”的多样化的工程人才的培养道路•我们应该培养出能研发设计制造诸如航天飞船、深潜设备、超高速计算机、高速铁路等的高科技的人才,也应培养诸如从事现代制造、大型建筑结构等满足广大人民衣食住行医疗保健与教育的各种工程科技的创新人才。2.1 三种策略选择•1‐‐‐集中力量,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专业,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去占领原始创新的高地‐‐‐“分层”•2‐‐‐发展大众化的教育,集中力量,普惠大众,将资源集中去发展当前需要的转口加工制造,及与服务业相应的量大面广的科技人才—“分类”•3‐‐‐大力发展创新型应用科技所需的人才,同时又赶超国际前沿科技与大系统工程发展所需要的创新骨干人才;我们称其为”两轮”或多轮驱动的策略‐‐‐分类基础上的分层(1)‐‐分层•从第(1)种策略出发,则对高校、专业、学科的发展,强调“分层”•评出高校、专业、学科的优良中差•驱使各个不同层次向上跃升•少数跃居高端者受惠。用一种评价标准,可能导致各种不同的专业、学科、高校趋同•分层并集中投入各种资源于一部分高校与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功,但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单纯依靠分层调控的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2)‐‐分类•从第(2)种策略出发‐‐考虑当前人力市场的多样性需求•满足于当前生产需要的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供给•着重发展应用型、管理型、复合型的急需人才•可能疏于宏观长远布局限于局部,而不能从全球经济的长远发展出发多样性特征‐‐大学平面图‐‐复合型复合型研究型应用型研究应用质量门槛曲线(3)分类‐‐》分层•可取的策略选择可能是第(3)种—分类发展基础上,注意使各个不同层次(分层)的专业、学科和高校的有差异的匹配协同的发展•具体地实施“两(多)轮驱动”的发展策略•分类发展,且各类都要卓越的基础上,有调控的支持不同层次的专业、学科与高校的发展•适应中国的国情以及它在世界工程人力资源格局中的应有位置•又能弥补相当一段时间来过分强调“分层”而忽略或较少顾及与鼓励多样性需求的“分类”引致的趋同效应•它既是长远的一种策略选择又适应当前补短效应的需要2.2“分类”‐‐“分层”还是“分层”‐‐“分类”?•潘懋元等人在讨论高等教育的分类方法论问题时指出:•建立相应分类标准及指标体系,……以便于人们确定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高等教育分类的内容是将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统一的开放系统进行类型和层次的划分,这种划分不仅包括横向上的分类,也包括纵向上的分层。”•”应当依据所承担的主要任务对高等教育进行横向分类,“”依据社会职能的能级对高等院校进行纵向分层“横向类别划分是纵向层次划分的前提•”横向类别划分是纵向层次划分的前提。”在横向分类的前提下,做出横向分类与纵向分层两个维度相互结合,从而促进高等学校的多样化.”•“分类框架解决的是高等教育及其机构的任务、职责和能级区别的问题,不是解决高等学校的社会地位高低问题。”•十分明确地描述了“分类”与“分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分类“和”分层“的目的•但是人们往往习惯于社会等级观念,首先关注“分层”,而对于层次分划的前提的类别划分(分类)没有足够重视•马陆亭在文[7] 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弱化是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分类发展需要重视的问题。”•把高校”“上层次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引向重特色和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在不同类型上“更上一层楼”•这种”上层次“可给学校带来提升行政级别、增设管理层行政职数、提高生均拨款数额、不同程度放松学校自主确定职称的自由度等. 因此形成干部、教师、学生都能在这种”上层次“中获益。•“分层”掩盖了他们的前提“分类”。有人称之为“大写分层,小写分类”•近年来,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性的系统性改革与发展的举措中,“分层”攀高的趋势遇到”分类“卓越的抑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中,要求做到”各类都要卓越“•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活动中,强调在质量标准的最低门槛基础上特色发展的多样性•工程硕士培养中强调学校与企业结合, 分成几十个领域培养行业与企业需要的工程技术骨干•起点都在于”分类“面向需求•这种”分类“提升的政策取向,恰好是治疗”趋同“与”攀高“的良药,具有现实的意义三、工程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战略目标和策略取向—理性思考•3.1 实现工程教育发展与改革目标的策略取向分析:•分层实施的策略•“层”是客观存在可解释为重叠的级数•有上有下,有高有低; 层还是动态演化的,变动的•“分”人们的动作,是主观将客观的存在的”层”加以区分•授予学位的层次区分:授予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专业,或学科、或学校•层次越高,数量越少,层次越低则体量越大•政策调控及资源分配可加速或减速分层•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各类卓越的多样性的质量观必然导致分”类”发展基础上的分层•忽视多样性的分层的描绘大学排名,学科排名‐‐‐攀爬“金字塔”NSF的设计之一,Obama的改变(2)分“类”实施的策略•“类”是适应外界需求而由自身驱动发展的客观存在•具有共同特征的物象形成的种类•分类”是以对象的本质属性或显著特征为根据所作的划分•”类”与“层”不同,它不相互重叠•任务进行的分类或分型,有如研究型、综(复)合型、设计型、应用型等•类型是客观存在,分类(型)是人们的主观行为•不同的类型是需求的不同,而无层次高低之分‐‐当心NSB的分工论‐以下表面看似分层‐‐‐‐‐‐实则有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工程师的培养有不同的类型,要做到各种类型都要卓越•工程硕士‐‐‐按照不同专业硕士的要求来培养,服务于不同类型的工程领域,不同工程领域本身也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工程教育认证‐‐鼓励不同的专业类型办出特色。给予人才培养充足的空间•不同类型间可以协同和合作,也有竞争,没有排名,不相互攀比,没有分层的重叠层级间的压迫感平原上的”生长—当心NSB的分工论•没有上下层的挤压而自主的生长•不同类型的办学单元实体又会动态地呈现出不同的能级•3‐‐‐‐‐横向分类发展和纵向的分层发展,得到协同和平衡•这种策略适应我国工程教育的发展国情•即从以往十分强调分层发展,按层级投入,到近年来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实际情况•总体上使我们这个人力资源的大国能积累和释放最大的能量,达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资源配置的机遇•人力市场对教育资源配置的作用;•教育管理层面‐‐‐科学,透明,根据需求与发展的资源配置作用;•专业的能动作用。3.2 关于发展策略的理性思考:•(1)‐‐需求‐‐工程科技人才需求的多样性的客观实际‐‐外部需求•从高等教育本身内部,已经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从专业精英人才的培养,过渡到大众化的量大面广的各类人才培养•(2)世界各国的历史不同美国大学强调分层,但专业认证又倾向分类德国的大学,长期按大学与高等专科院校两种类型发展,近年来又推出精英大学计划我国历史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对于高等学校与学科,进行评估排序分“层,近年来鼓励分类发展•(3)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低层级的地区与学校将陷入恶性循环•国家近年来十分重视教育公平,注意缩小教育差异,调控不同地区与不同层次教育的平衡,它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意义重大•(4)工程教育是教育大系院中的一个子系院,从系统论与分类学的角度来看,类别差异永远存在,差异是一种“不同”,不同中成长,在不同情况下协同,•降低发展过程中不同层次办学单元之间的能量耗散,•其间没有”天花板”,进而使办学单元得到发展,层次及能级提升“和而不同”恰好是这种策略取向的哲学阐释•“和”是和谐、统一。“同”是相同一致。和而不同,是追求内在的和谐与统一•“协同”就是协调而不重复,因而达到和谐•黑格尔将“同一”区分为“抽象的同一,排斥一切差别的同一”;“和“具体的同一,包含差别与自身的同一”•费孝通先生在其80寿宴上说的感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承差异协同的哲学•差异可以理解为一种类型间的对立,但非表观的那种矛与盾的对立,是可以协同的构建和谐的工程教育系统•自然界万物,千差万别,协同演化•一首交响乐,和谐为天籁之音•奥林匹克运动会各项比赛类别不同。正是各尽其能百花齐放,才赛出“同一个

1 / 4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