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解忧愁1/16《邹忌讽齐王纳谏》精编教案【汇编4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邹忌讽齐王纳谏》精编教案【汇编4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德育目标: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美育目标:感受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美(邹忌举重若轻的心智美,齐王从谏如流的胸襟美)。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好范文解忧愁2/16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是1篇比较浅易的文言文,要求学生用自学、答疑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完成对这篇自读课的学习。教学难点:学生对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方法的领会和运用。可通过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考,学生讨论的方法来解决。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本文是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设喻论证的,文中邹忌巧妙设喻,以私事比国事,从生活小事推及国家大事,由近及远,又小及大,讲述道理,表明见解,娓娓动听。教师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讽谏”的好处。2.本文结构层次别致,从头到尾一直用三层相比的手法,如:三问、三答、三比、三赏等,学习时利用本文结构上的这一特点来指导学生背诵。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一些名言警句流传千古,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有这样两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投好范文解忧愁3/16影)我们知道这“良药”确实“苦口”,“忠言”也很“逆耳”,那么能不能让忠言不必逆耳呢?战国时就有一个人做到了这一点,他就是邹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邹忌和齐威王之间的故事,来了解这两个人物,从而增加一些人生的感悟。(二)教师范读课文、正音。(三)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意。(四)学生再读课文,并结合问题在文中找出答案。1.邹忌向他的妻、妾和客提出了什么问题?得到了怎样的回答?2.邹忌从这些回答中受到什么启发?3.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弊”的?4.听了邹忌的分析,威王采取了什么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效果?(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和结构。)板书以下内容:三问比美反思{三答讽谏的依据三思巧谏齐王三比(类比)讽谏的内容下令——三种赏赐好范文解忧愁4/16纳谏强国{进谏——三种情况讽谏的结果强国——“朝于齐”(五)分析人物形象。(结合对问题的思考和解答)A.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邹忌的两次“窥镜”,反映了他当时什么样的心态?2.邹忌不厌其烦地询问妻子、妾、客,是不是很无聊?为什么?3.邹忌的“三思”使他从迷惑中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反映了邹忌具有什么样的品质?4.邹忌向齐王进谏时,为什么先要从自己的生活小事说起?表现出邹忌的什么本领?(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概括出邹忌的人物形象。)(板书)邹忌: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缘事及理;忠于职守,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B.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邹忌进谏后,写齐王的反应只有——王曰:“善”。乃下令“……”两个举动,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好范文解忧愁5/162.“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与齐王有什么关系?反映了齐王的什么精神?(通过学生的回答及争议,在教师指导下概括齐王的人物形象。)(板书)齐威王:闻过则改,虚心纳谏;明智果断,兴利除弊。归纳:邹忌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知君王心理的谋士;齐威王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六)引导学生提出“设喻”和“类比推理”,解决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点拨:1.“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设”是设置,“喻”是比方。“设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设置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另一种是借用乙事物比方甲事物来说明一个二者共同蕴涵的道理。这里的甲、乙两事物既可以是同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类的。毛泽东曾在1945年七大致闭幕词好范文解忧愁6/16时,借用“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比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说明了做事情只要有毅力,持之以恒,不怕困难,就一定能胜利的道理。2、提问:本文邹忌是怎样设喻说理的?点拨:邹忌抓住私事与国事之间的相似点,那私事去比国事,说明了“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所以不能轻言信奉承话的道理。3.提问:邹忌用设喻说理的方法,拿私事比国事,推导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从逻辑角度讲,他运用的是哪一种推理?(类比推理——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推出的结论越可靠。(七)总结扩展:A.总结。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以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也表现了邹忌高超的讽谏艺术。B.扩展讨论:邹忌和齐威王这两个人物你更欣赏谁?为什好范文解忧愁7/16么?(八)布置作业。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写一个续集。《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了解大概故事梗概,解决生字生词。2、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预习导学一、解题与作品介绍。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的是邹忌用设喻的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接受别人的意见。讽,婉言规劝。谏,好范文解忧愁8/16直言规劝。“讽”与“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这题目不能解释成“邹忌劝告齐王听取意见”,而应该把题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邹忌讽齐王”,一部分是“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460—220)。《战国策》是国别体。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合作探究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1)昳丽()(2)窥镜()(3)寡人()(4)纳谏()(5)谤讥()(6)期年()(7)暮寝()(8)妻妾()好范文解忧愁9/16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1)形貌昳丽()(2)吾孰与徐公美()(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4)暮寝而思之()(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6)期年之后()3、翻译下面的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本文的结构层次,概括各层意思。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展示提升各小组在预习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订正补充。教师点拨穿插于以上各个环节中。达标测评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1)朝()(2)与()()()好范文解忧愁10/16(3)观()(4)燕()()()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邹忌修八尺有余()(2)徐公何能及君也()(3)旦日,客从外来()(4)徐公来,孰视之()(5)王之蔽甚矣()(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7)能谤讥于市朝()(8)朝廷之臣莫不畏王()3、指出下面句子中“之”字所指代的内容。(2分)(1)问之:“吾孰与徐公美?”(2)暮寝而思之(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4)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布置预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进一步落实的字词句,掌握易读错的字,理解重点字词。好范文解忧愁11/16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3、通过探讨记叙的故事、人物形象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4、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委婉劝说别人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培养学生委婉劝说别人的能力。教学方法:练习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词句(一)读准易错的字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窥(kuī)镜期(jī)年朝(cháo)于齐间(jiàn)进(二)理解标题中的“讽”、“谏”两个字意思1、讽,这里是动词,讽,这里是动词,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2、谏,这里是名词,指批评意见。(三)巩固其它字词(1)修(2)尺(3)明日(4)美我(5)地方千里(6)王之蔽甚矣(7)面刺(8)虽欲言(9)皆朝好范文解忧愁12/16于齐(四)翻译以下各句: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再读课文,感知文意(一)提问:结合,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朗读课文三、整体把握课文1、你能讲一讲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吗?2、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3、讨论:邹忌和齐王分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四、拓展延伸提问: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五、学一学劝说语境1:初春天气,时冷时热,假如你要劝你的母亲多穿件衣服,你该怎么说?你的母亲要劝你,又该怎么说?语境2:小英时不时的在看男同学写给自己的信,好范文解忧愁13/16假如你是母亲,你将如何与女儿谈话?语境3:齐景公酷爱打猎,非常喜欢捉野兔的老鹰。烛邹不当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去斩首。晏子走上公堂,怎样进谏才救得了烛邹?六、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2、发挥想像力,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3、课外选读《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寓言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第四篇】1、作品简介: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以古为镜,知其兴衰;人是一面镜子,能看到得失。”历代帝王如果没有几个敢出谋献策的大臣,是不可能取得巨大成功的。忠言是否奏效,取决于皇帝是否明智,告诫是否注重建言的艺术,从而使“良药”“益口”、“益病”。战国时期,齐威王很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惠的大臣走吉。而以雄辩著称的谋士的讽刺和规劝方式更令人惊异。在这一天,我们欣赏的历史散文“邹骥讽刺性齐王谋略”好范文解忧愁14/16选自“战国政策”。(写《邹忌讽谏齐王》)2、解决问题1、摘要《走极讽谏齐王并受谏》巧妙地用并列句式指出了文章资料的两个方面:走极讽谏齐王,齐王受谏。2、今译齐国的谋士邹骥经历了桓公、魏王、宣王三个朝代,以敢言善辩而闻名。今译齐威初,谋士春雨·昆奈好色而不从政。春雨用耳语告诫他:“天下有大鸟。他们在王宫里停了下来,三年不飞不唱。国王知道这只鸟的什么事?”齐威王听了,恍然大悟:“如果这只鸟不飞,它就会展翅高飞;如果它不唱歌,那就太棒了。”从那以后,齐威王努力治理国家。三世。战国战略与战国时期信息(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由于该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军事家们的意见和行动,故流传至西汉末年,经刘向校勘校勘,定名《战国策》。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部佳作,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1)第一次读课文,读正确的发音。产品(y)李朝(z)服装冠(GU)相机(KU)周期(Jī)从CHo霁西安好范文解忧愁15/16(2)再读一遍课文,把句子读清楚。诉整体感知1、根据笔记,学生可以理解课文。2、讯问。(学生互相交流,直到他们解决问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