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归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older自行在空框上画图1第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断的学问,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断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还是减少了福利。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观性、伦理中性、相对性。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线分析法)。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效率。罗尔斯型社会福利:主要强调公平。2、经济福利: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可以比较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部分才是经济福利庇古根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基本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入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入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说和无差异曲线分析的基础上,以避免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较关系问题。其主要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不可以用基数来度量的。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较的。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older自行在空框上画图2第二章帕累托原理和资源配置效率第一节帕累托原理1、帕累托改进(社会改进的标准)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帕累托改进的三种情况:(理解)(1)全体社会成员福利都有所改善,此时改革最理想,是可取的。(2)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其他人福利并未减少,是可取的。(3)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同时给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造成不利影响,此时改革是否可取,难以确定。帕累托改进的两种类型:(理解)一是社会政策变革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而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我们叫做效率式改进(EI);二是社会政策变革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而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我们叫做罗尔斯改进(RI)。2、帕累托最优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帕累托最优的三种类型1、生产领域中帕累托最优状态:在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源禀赋下无论如何改变投入要素组合,要使一种产品产量增加,就必然使另一种产品产量下降。2、交换领域中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现有消费方式和商品总量下,无论如何改变交换比例,在增加一部分社会成员福利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下降。3、双重帕累托最优:既要达到生产资源配置的最佳化,又要实现商品组合的最优化,就是达到了双重帕累托最优,也就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状态。第二节帕累托最有条件与资源配置效率3、帕累托最优下纯交换条件在纯交换领域中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注意:纯交换领域是只有商品交换的领域,不涉及生产或其他活动。市场经济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其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其二是实现充分竞争契约曲线(帕累托集):曲线上每一点代表了帕累托最优均衡交换点。阴影部分:共同偏好区A、B两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点:帕累托最优状态点。此切线斜率——边际效用替代率:MRS1=MRS2埃奇沃斯框图older自行在空框上画图3P18例题1:如果MRS1AB=1、MRS2AB=2,则1和2应如何调整A、B的拥有量才能实现资源最佳配置?(MRS=边际效用替代率)解:MRS1AB=1,说明MU1A=MU1B;MRS2AB=2,说明MU2A=2MU2B;也就是说此时A与B对一是无差异的,而对2来说A的边际效用是B的两倍,因而A的价值更大,即2更需要A,因此2将以B与1交换A,直至MRS1AB=MRS2AB为止。4、帕累托最优下生产条件: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通过调整投入要素组合能够实现最大产出组合的条件。5、帕累托最优下综合条件: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和一定的交换方式下,通过生产要素的组合以最大效率的生产实现消费者最大福利的产品组合的必要条件。6、生产可能性曲线:(PPC)在既定的资源水平和技术水平下,存在一条生产契约曲线,也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7、效用可能性曲线:(UPC)在现有消费方式和商品总量下,存在一条生产契约曲线,也就是效用可能性曲线。8、总效用可能醒曲线:(GUPC)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成为总效用可能性曲线。P20例题2:如果MRSAB=1,MRTAB=2,帕累托最有条件能否满足,如何调整使得资源最佳配置?(MRT=边际转换率)解:因为MRSAB=1,MRTAB=2所以MRSAB≠MRTAB,故帕累托联合最优条件得不到满足。由于MRSAB=1,所以消费者对A、B产品来说,边际效用相同;而MRTAB=2,表示A与B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2,即减少一单位A的生产可增加2单位的B的生产,因此可将原来用于生产A的资源转用与生产更多的B产品,这样就会使得MRTAB下降,直到MRTAB=1为止。当然,还可以通过交换,改变MRSAB的大小以等于边际转换率。第三节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9、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是指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结论:(理解)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的结果不仅说明了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而且也反映了福利经济学理论的应用领域和方向。2、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有效的,因为资源配置可以通过价格信号进行灵活调节,并且市场决策由市场主体自主自发进行,具有时效性、目的性以及相关性等特征。而计划经济体制由于缺乏灵活性和自发性,其资源配置是低效的、僵化的。政策启示:1、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干预市场定价有可能导致市场低效率;2、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对交易者的禀赋进行征税并不能改变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始于任何初始商品禀赋的交易都会导致一种帕累托有效率配置。不管一个人如何重新分配禀赋,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均衡配置依然是帕累托有效率配置older自行在空框上画图410、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从任一个初始资源配置状态出发,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形成的均衡必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也就是说,任意一个帕累托最优状态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均衡实现。结论:(理解)收入分配与资源配置效率无关。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每一帕累托有效率配置均能达到竞争均衡。它表明分配与效率是可以分开来考虑的,任何帕累托有效率配置都能得到市场机制的支持。价格在这种市场机制中起到两种作用:一是配置作用,表明商品的相对稀缺性;二是分配作用,确定不同的交易者能够购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第三章补偿原理及其应用第二节补偿原理的主要内容1、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仍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2、潜在帕累托改进:是指对于经济政策改革前的状态A和政策改革后的状态B,不存在所有社会成员都一致地偏好B,但相对于原始状态A,均一致地偏好对状态B的一个重新分配,那么我们称B潜在帕累托优于A。3、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4、双向检验标准:(即西托斯基补偿标准)即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检验标准。符合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的政策变革的两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不会相交。也就是说,变革之后的效用可能性曲线整个地落在变革之前的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上方。连续两次使用次托付斯基补偿检验标准,标准就失效了,因此,西托夫斯基的检验标准不具有动态一致性,应用范围就有很大局限性。5、李特尔补偿检验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如果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再分配是好的,那么变化就是一种改进;如果没有通过卡尔多检验或希克斯检验中的某一个,并且再分配是不好的,那么,变化就不是一种改进;其他情况,无法判断。•李特尔标准实际上基于两个标准:(1)帕累托改进标准,即一项社会变革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改善的同时不影响其他人的福利水平;(2)收入分配标准,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收入分配更合理,则社会福利有所改善。李特尔标准对帕累托标准和分配标准这两个标准的使用是相对独立的,在先判断满足了效率标准之后,再来判断是否满足分配标准。至于效率和分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有一定的替代,李特尔标准则未予以考虑(不是完善的标准)第三节补偿原理的应用6、商品税与所得税的比较商品税是指针对商品或服务营业额按一定比例或数额征收的税收;所得税是指对企业等单位或个人所获older自行在空框上画图5得的净收入按一定比例征收的税收。因此,商品税一般会改变市场比价关系;而所得税智慧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影响市场比价。两种税收的影响区而已用补偿原理来加以分析说明。如图所示:D为需求曲线,S为供求曲线,S’为征税之后的供给曲线,t为税率。A点代表征税前的均衡点,B点代表征税后的均衡点。征税前的总收入为R0=P0Q0,征税后的总收入为R1=P1Q1。征收商品税之后,社会福利总损失为TSL=Sp1p0BA+Sp0p2CA,其中政府税收为Sp1p2CA,因此社会福利净损失为SBAC。从补偿原理角度来看,征收商品税的补偿收入为TSL,而政府实际所得税收为Sp1p2CB,这就意味着政府征收Sp1p2CB商品税相当于征收TSL数额的所得税,故征收商品税的福利效果劣于所得税。7、公共品定价问题:阶梯水价如图所示,如果实行较低水价,则居民和企业用水会加大;如果提高水价,则居民和企业用水量会减少。图一:直接提高水价如果直接提高水价到某一较高水平,尽管可以明显缓解用水紧张,但是自来水用户的福利大大减少,超过自来水供应部门的直接收益和节约水资源的潜在收益。▶▶▶图二:实行阶梯水价阶梯水价可以是自来水用户的福利受损减轻,相对于直接提高水价会增加两个小三角形面积的消费者剩余量。因此,从补偿原则看,阶梯水价更为有效,既能够在不是自来水用户福利受损较大情况下,使水资源得到有效节约。←←←第四章经济剩余分析第一节经济剩余的含义1、消费者剩余p52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金额之差。也就是说他希望拥有某种东西时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超过他实际支付的部分。消费者剩余是买者为购买一种商品愿意支付货币量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的节余部分。图一图二older自行在空框上画图6(以下理解)消费者在确定购买一定数量的该商品之后,购买的最后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要小于之前的每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每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与最后一单位该商品的边际效用之差的累积和就是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实际上是两种情形对比的差额:(1)不允许购买该种商品的任何量;(2)在某一价格下购买该种商品相应的量。在理解消费者剩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消费者剩余并不是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是一种心理感觉。第二,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者剩余大。因为消费者对此类物品的效用评价高,愿意付出的价格也高,但此类物品的市场价格一般并不高。2、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的实际所得和其期望所得之间的差额。也就是生产厂商总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