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下编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现代社会福利体系社会福利体系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安全体系)(1)社会救助体系(2)社会保险体系2其他社会福利体系(1)公共福利国家公共福利(教育、医疗)地方公共福利(文化、健康)(2)职业福利(福利设施、福利津贴)(3)社区福利(文化健康等设施服务)(4)其他社会组织社会福利第三部门:特殊社会福利服务教会:慈善救助、教育、医疗国际社会捐助:环保、救灾现代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源头萌芽成形发展慈善救济《伊丽莎白济贫法》《疾病保险法》《社会保障法》《贝弗里奇报告》开源节流改进成熟•1、剩余型社会福利•以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行的《济贫法》为标志。•政府只对特殊人群提供保障或照顾:严格的条件限制;耻辱印记;最低生活保障。•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作用有限•中国基本上处于剩余型社会福利的高级阶段,或者说过渡时期。•2、制度型社会福利•政府承担全民社会福利的基本责任:全民性、普遍性、高层次性(体面的生存)。•社会福利的内容与标准于国家的发展水平、历史传统有关。•制度型社会福利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发展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以德国(1883、1884、1885)社会保险立法为标志;•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颁行了《社会保障法案》,成为美国现代社会福利的基础。•(2)福利国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为福利国家的产生提供了关键性的经济学理论支撑。•1941年,英国《贝弗里奇报告》奠定了欧洲福利国家的基础。•1948年,英国开始建设福利国家,其后其他欧洲国家纷纷效仿。•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面的生存;不同国家的福利水平并不一致;北欧国家的水平最高。•(3)福利国家的调整•福利国家的危机,“福利病”:政府负担日益沉重,不堪重负;高税收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高福利导致福利依赖。•20世纪7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先后开始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调整,比较著名的是英国撒切尔夫人的改革。•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大力削减福利开支;福利服务多元化;重新增加对福利对象的条件限制等。•3、发展型社会福利•20世纪90年代,以布莱尔为首的英国工党政府上台,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新的调整,提出所谓“第三道路”。•提出发展型社会福利的新主张,还只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上的尝试。•发展型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主张社会福利与人的成长历程相对应,以激发人的发展能力为目标;把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投资和社会发展目标;强调国家与个人责任的结合;福利多元化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背景•第二节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三节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第一节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背景一、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大量使用机器带来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增加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工厂和企业的建立要求集中劳动,人群的聚集带来骚乱和群众运动,也促成劳工阶级形成。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高速发展关于社会问题——失业带来生活危机前现代时期的劳动家庭式作坊式非制度化自我雇佣现代时期的劳动企业式工厂制制度化雇佣劳动工业革命时期的失业大潮贫困是欧美国家的另一幅面貌贫富分化和原始积累导致的贫困现象在19世纪的欧美国家比比皆是。恩格斯《法国工人阶级状况》汤普森《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布斯《伦敦人的生活与劳动》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纺织厂社会调查的贡献•新闻记者的努力•全国性调查反映出城市贫困的现状•——英国记者梅休的伦敦调查(1849)•——美国记者雅各布.瑞斯的曼哈顿调查(1891)•刘易斯•海因(LewisHine)用摄影的方式记录在矿区、磨坊、纺织厂和农场工作的童工工厂童工二、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为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欧洲各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福利立法,客观上推动了社会民主和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三、社会福利实践的变化•1、英国•2、德国•3、瑞典•4、美国第二节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什么是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古典经济学中的社会福利思想有哪些?古典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又称古典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大约从1750--1875年这一段政治经济学创立时期内的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外的所有的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马尔萨斯一、威廉·配第(1623—1687年)出生于英国一个手工业作坊主家庭,是个才华横溢的人,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后来成为医生、国会议员兼大资本家,但他关心并研究经济理论,主要经济著作有:《赋税论》(1662)、《政治算术》(1672)、《货币略论》等,并使之成为“英国经济学之父”。•“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好比人体,工农业好比国家的血液,商业犹如血管,经济运动与人体生理活动一样有其内在联系和规律。”——威廉·配第威廉·配第的主要贡献•(1)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最早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学说•(2)最低限度工资理论:工人的工资要等同于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价值•(3)租税学说:一国的财富主要来自土地和劳动收入,所以只需对地租和劳动收入课税•(4)资源和劳动力利用学说二、亚当·斯密(1723—1790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一定程度上已形成。”——马克思•“我们可以把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的那年看作是现在所学的经济学的诞生之年。《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独立宣言》也发表于这一年,全面地考虑,很难说清楚哪一部文献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独立宣言》向社会发出了一个全新的呼吁,呼唤社会致力于生活、自由和快乐的追求,而《国富论》则解释了这样的社会是如何运行的。”•——萨缪尔逊(1723~1790)经济学鼻祖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现代经济学之父”“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代表作:《国富论》、《道德情操论》•1.主张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国家只是充当“守夜人”角色•2.社会利益建立在个人利益的基础之上,如果每个人都能顺着自己的利己心来活动,社会全体也会受益•3.关注平民福利,主张制定最低工资率•“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然而,在这样做的时候,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亚当·斯密思考•1.比较亚当.斯密和韩非子的自立自为论?•2.韩非子“自立自为论”的积极方面?视频学习•耶鲁大学公开课视频。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社会学系主任,匈牙利科学院博士学位。2009年录制本课时,他在耶鲁大学担任萨姆纳社会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三、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从来没有进过大学,由于和非犹太教女子结婚,他父亲和他断绝关系。当时他仅有800英镑,12年后,他赚得了亿万家财。这时候,他偶然阅读了斯密的《国富论》,并对经济学着了迷。1817年,他出版了主要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这是他全部理论的总结,在很多方面发展了斯密的理论,也标志着古典经济学的最后完成。大卫·李嘉图的主要贡献•(1)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的;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可分为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2)劳动工资论:应依据所得的相对产品量而不是绝对产品量来判断地租率、利润和工资•(3)增进国家财富论:增进国家财富应该用更多的收入来进行生产性劳动,同时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4)自由竞争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多余的,市场具有自行调节的功能•(5)国家职能论:政府应该是节约和廉价的,小额税收和杜绝大量发行公债•(6)自由贸易论:国际贸易同样以自由主义为原则•(7)比较成本理论:一个国家能够从进口甚至那些它以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中获益,只要它在生产其他商品上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马克思•“(自李嘉图以后)令人高兴的是,关于价值规律,已经没有什么需要现在和将来的著作家加以说明的了。”——约翰.穆勒四、西斯蒙第(1773——1842年)•出生于瑞士日内瓦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因家庭变故先后迁居伦敦、意大利,后回到日内瓦。1819年他出版《政治经济学新原理》,首次提出不同于英国古典学派的观点,使他成为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西斯蒙第的主要观点•1、不仅要注重生产,还要注重消费。消费先于生产,决定生产。•2、资本主义人口过剩是“机器排挤人”,是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是一种相对过剩。•3、强调国家干预,以防止经济危机和生产过剩的恶性循环。•4、劳动改良措施以及劳动保险。基本评价•(1)强调经济增长优先于社会福利,强调劳动、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穷人•(2)强调最低工资必须保障工人及其家庭的基本需要,看到了国家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开端第二节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劳动价值的学说奠定了现代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经济学基础,他们强调自由放任主义,国家不干预经济社会事务的的观点深深地影响了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基本内容,即社会问题是个人责任的结果,它的解决应该依靠自己而不是社会和政府,反对国家通过济贫法来解决社会问题。一、自由放任主义•主张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自发的市场调节比国家关于更有效•把自由竞争当做实现社会福利的最有效方法•国家和政府除了那些绝对必要的干预,应把自己的作用降低到最低二、利己主义•人都是“经济人”,都是关系经济利益的人,从事谋利活动的人,利己主义是人的正当属性。•社会利益是建立在个人利益基础之上的,如果每个人都能顺着他的利己心来活动,社会全体也会受益。•人追求个人利益的经济活动是和整个社会的集体利益相协调的。•“每个人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而且,在这样做时正象在许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到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绝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大得多。——亚当·斯密三、最低限度工资•配第主张政府对工资的规定,要考虑劳动者为“生存、劳动和传宗接代”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斯密认为要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同时,也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使劳动者能分享到经济繁荣的成果。四、对济贫法的态度•对政府实施济贫制度解决社会贫困问题大多持反对意见•李嘉图认为济贫法存在很多弊端,主张废除济贫法•马尔萨斯反对国家以济贫制度解决贫困问题五、社会福利的国家责任•在社会福利方面,国家要做一些有限的、必要的干预•配第将国家公共经费分成六个部分,其中“救济费”和“基础设施和福利事业经费”直接关乎社会福利•斯密认为政府的职能之一就是举办私营企业无利可图的公共福利事业六、人口与社会福利•人口的过多或过快增长会影响到民众的社会福利•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参考书目:《福利社会学》,景天魁著。总结•古典经济学在社会福利问题上的立场反映了欧洲社会从宗教改革以来强调劳动、反对懒惰和反对国家救助穷人的自由主义倾向。•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是西方现代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开端,对后来的经济学和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四节英国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思想•一、边沁的功利主义•二、穆勒的功利主义福利思想•三、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功利主义简介•功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潮,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基础,从趋乐避苦的人性假设出发,阐述了个人主义的利己主义幸福论和功利主义福利观,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代表人物:边沁、穆勒功利主义简介•其基本原则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一、边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