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通用4篇】【导读】这篇文档“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篇】课前自学一、初读诗歌。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大雁汪洋漂砾庐山视而不见斗转星移鉴别皇冠风筝妙不可言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大雁鉴别风筝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23组)4.我能用视而不见、妙不可言各说一句话。5.将诗歌读通顺,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的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哪几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小组内交流,理清诗歌层次。课堂导学二、理解诗歌,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从文章中你懂得了什么?2.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3.你从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4.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呢?三、扩展练习,练习编儿歌。1、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摇尾巴、火烧云等。2、编儿歌:仿照课文的写法,自创诗歌一节。如:哗啦,哗啦,小河里的冰悄悄融化,大自然的语言在小河中,带给我们一个。四、推荐阅读: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课后检测五、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庐山(lúhù)漂(piàopiǎo)砾(lìlè)鉴别(qiānjiàn)山巅(tiāndiān)六、选词填空。鉴别辨别1.在野外,我们要学会()方向。2.这两块玉我无法()孰优孰劣。研究钻研1.你的计划我们需要()一下才好。2.学习上我们要养成刻苦()的习惯。七、按课文内容填空。1.白云飘得高高,说明。2.蚂蚁忙着搬家,说明。3.和可以记载年龄。4.哥白尼通过观察创建了学说;阿基米德的时候学会了;富兰克林在捕捉到了。5.大自然的语言真是,人看不懂,永远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篇】教材分析:本课文是知识性小诗,通过一些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自然的一些规律。全诗共7节。诗歌语言生动活泼,适合朗读背诵。学生分析:本诗歌的语言生动活泼,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生对大自然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对大自然本身有一定的好奇,有探索的欲望,因此理解本诗歌并没有难度。所以教学时着重于朗读背诵,利用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的意思。能力目标:能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能背诵课文;能用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所接的科学知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大自然的其他的语言。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课文。1、灯会说话,它能说些什么呢?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2、复习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阅读儿童科普文章达到方法。触摸文本。自由学课文,课文主要写什么?感知文本。1、分小组学习本课的生字,提出并讨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2、指名读轮读齐读。3、你最喜欢哪句?为什么?体味文本。1、学习第1、7小节。a自由读第1小节,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到处。b讨论: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光仔细观察行不行?c读第7小节,讨论:为什么不行?(还要观察思考。)d指导朗读。小结:要懂得大自然的语言,还要动脑筋思考。小作者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2、再读探究。a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分组学习讨论。出示学习方法:想想你准备研究什么?(1)读好这首诗歌。(2)品味这节诗歌写得好的地方。(3)懂得这节诗歌中的科学知识。b分组合作探究、活动。3、汇报交流。A大雁组B蝌蚪组C蚂蚁组D大树组E白云组4、质疑问难。赏析文本。1、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朗读课文最喜欢的小节,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练习背诵。内化文本。1、刚才我们学了5种大自然的语言,还有很多很多。你能说说其他你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吗?2、你能把你知道的大自然的语言用一节诗歌的形式写出来吗?3、学生习作,赏析习作。作业:完成《课堂作业》。板书设计:14大自然的语言(发现)(理解)(观察)白云、蚂蚁天气(思考)蝌蚪、大雁季节大树、年轮年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掌握“语言、以为、说话、发现、已经、古老、化石、告诉、学习、人们、永远”等词语。认识“察、逗、间、如、粗、意”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有5个小节。第一小节讲别以为人才会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第二、三、四小节是以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山巅的三叶虫化石为例,说明了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五小节是讲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也看不见。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观念。2.识字教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诉”字的读音,应读作“sù”,不读“shù”。采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如顺口溜记字:诉:斤字加点,言字做边,心中有话,全都说完。化:一边首一边人,大稿“四化”建攻勋。习:横折钩,小点提,勤努力来勤学习,语:五口人说话,语声这么大。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如用熟字加偏旁记字,“这”用文化的“文”字加上走之帝,就是这。本课9个生字中左右结构的有5个字,左右大体相等的是“就,那”;左窄右宽的是“语、化和诉”。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些字结构的相同和不同,抓住写好这些字的重点笔画。“语”字的言字帝的第二笔起笔在横中线上起笔,“吾”的“吾”字写在右上格偏左下位置。下面“口”字的竖写在竖中线上。“化”字的第四笔竖弯钩从竖中线上起笔开始写。“诉”的第四笔“撇”要直立些,写在靠近竖中线上的位置。“就”字左下部分的“小”字的右边“点”要离“竖钩”近些,让学生知道这是笔画的避让规则。“那”字的左右两部分基本相等。左边第一笔“横折钩”不要写得太靠下,“横折钩”的“折”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耳刀帝”稍微比左边低一点。“习”字的第二笔“点”与第一笔的起笔对齐写。第三笔“提”起笔偏左一点。“告”字的第四笔写在横中线上,书写时稍长些。“永”字的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横折钩”的“折”写在竖中线上,左右两边的“撇和捺”要写对称。“这”字的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的起笔与上边的横挨上,第四笔。“点”是悬空的。“走之帝”的第二笔在横中线上起笔。3.了解课文内容与指导朗读相结合。(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除注意纠正生字的读音外,还要注意读准轻声,如:多么、鱼鳞上、圈圈、告诉等字的读音。要注意词连读,即使是多音节词,也要读或整体,如:“三叶虫化石”、“喜马拉雅山巅”、“粗心大意”。(2)朗读时要注意节奏和语气。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凭着语感自然停顿。如:“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不爱学习的'人/看不见”等等。注意纠正学生不要唱读。(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如读到“多么像游动的逗号”时,想像春天来了,大脑袋,长尾巴的小蝌蚪在水中欢快、自由地游来游去,多么可爱,多么有趣呀!也可以观察图片,(三叶虫化石)或者实物(鱼鳞)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语言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从一片小小的鱼鳞中,竟然知道鱼的岁数,根据一块三叶虫化石,可以推测喜马拉雅的很久很久以前是汪洋一片,因为这个在2亿多年就灭绝的节肢动物,大多数是生活在海洋里。(4)联系实际,读中感悟,解决难点,诗中有些难句,教学中要把握好尺度。如:“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意思是说不爱学习的人知识很贫乏,对自然界的观察看不懂。教师要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不必讲出诗句的意思。(5)扩展课文内容的练习,主要结合学生观察后说说议议,体会“大自然”的“的语言”的意思。例如:①大雁南飞告诉人们天气冷了。②枫叶红了,说明秋天到了。③晚霞满天,预示着明天是好天气。④月亮四周出现一个圈了(月晕)就是刮风的预兆。⑤夏天,燕子低飞,蚂蚁搬家,鱼儿游水面,表示快要下雨了等等。教师要准备一些说明“大自然的语言”的例子,提供给学生,这样做不仅能丰富“大自然的语言”的内容,而且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兴趣。教法建议一、说话导入。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及词语。三、精读课文内容,指导朗读。1.学习第二小节,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说说蝌蚪在水中游,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在学这段时进行配乐朗读,读出它的有趣。2.学习第三段:出示一条大鱼,让学生讨论这条大鱼有几岁,学生知道有几岁,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理解了。3.学习第四段:由于学生对三叶虫不太了解,通过观察图片,查找有关资料,请同学讲一讲,必要时教师给予讲解。4.课外扩展采取“考考你”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词语解释古老:经历了久远的年代。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镶嵌: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妙不可言:好,美妙。粗心大意:疏忽,不细心。近、反义词近义词:到处——处处仔细——细心观察——观看粗心大意——粗枝大叶反义词:古老——崭新仔细——马虎粗心大意——认认真真句意推敲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既总结了前文,又启示了人只有学习才能知道自然世界的无穷奥妙,而对事物马马虎虎,不善于观察和思考,永远也不可能发现大自然的奥妙。剖析段篇章课文结构全诗共分为5节。第一节:写大自然的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第二、三、四节:具体写出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五节:写不爱学习,不仔细观察是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的。中心思想这首诗歌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只要努力学习,仔细观察大自然,就能发现其中的许多奥妙。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四篇】教材分析:本文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写的1篇说明文,文中作者把一门科学——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趣味,课文告诉读者,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作者把迷人的大自然景物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和基础,并用既生动又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物候及物候学知识,不但能丰富读者的科学知识而且能激发读者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上单元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说明文,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丰富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2、把握说明对象,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能力。3、揣摩语言,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2、指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物候的相关知识。3、研读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概括要点和学习语言。2、积累科学知识。教学难点:理清文章顺序,了解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方法和行文思路。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今天我们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语言。二、欣赏图片(多媒体课件展示四幅画面,并辅以简单介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瞧:多可爱的小草,花也在开放,告诉人们春天来了。酷热难耐的盛夏,蝉情不自禁地嚷着:热死啦!热死啦!这预示着近期天气还会是烈日当空,注意防暑。瞧,这就是所谓的五花山,多么美的图画,秋天来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就是美丽的冬天。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一)学生介绍作者(二)积累生字词:布置预习,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扫清阅读障碍。(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