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平行和垂直教学设计【第一篇】平行和垂直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4页——65页。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特殊位置关系,能正确判断互相平行和互相垂直。2、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与比较、操作、概括等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3、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位置关系。学习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尤其是对看似不想交而实际上是相交的现象)。教学过程:一、激趣定标1、回顾旧知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老朋友(出示:直线图),你们说说它是谁?(直线)那么回顾一下,直线有什么特点呢?(生: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2、想象活动:如果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呢?(学生想象)3、学生自由反馈3、揭示学习目标: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包括垂直)的特殊位置关系。(小黑板出示课标)二、自学互动活动:(学习例1.)探究同一平面内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现象。(一)认识平行线1、问:如果我们在同一张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几种情况出现?师:请同学们在这练习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然后想一下,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动手试画,教师巡视。)2、展示学生作品。师:你们能不能按照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不同给它们分分类?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的想法。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分类情况。提示学生直线可无限延长的特点,因此会有如下情况出现:a分为两类: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b分为三类:交叉的一类,快要交叉的一类,不交叉的一类。4、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进行第二种正确分类。(1)、快要交叉的现在是这样,延长后永远都是这样吗?(2)、在老师的点拨下,让学生知道快要交叉的直线延长是可以交叉的。5、进行分类,并说出正确分类的理由。师总结:像这样两条直线交叉在一起,用数学语言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了,那也就是说我们画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相交的,一类是不相交的。(板书:两条直线相交和不相交)。6、小组讨论:不想交的两条直线的现象应成为什么?小组反馈师小结:在同一平面内无论把两条直线怎么延长都不会相交,像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平行线。(板书:平行)6、动手操作,加深记忆。让学生在自己的桌面上用纸条摆平行线,同桌之间互相欣赏。(二)认识互相垂直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两条直线,当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后,出现了什么?2、结合教科书第65页的画图操作:分别给两条直线画延长线并观察相交成的角3、学生互相讨论:相交后的角都成那些角。4、学生阅读教材p65,并解决问题: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属于什么关系?5、抽象概括互相垂直的概念。。师:在同一平面上,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6、判断互相垂直。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图示,问:刚才我们知道了互相垂直。你看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吗?为什么?说说你们的理由?(学生回答)师:看来只要是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就是互相垂直的。7、操作验证。同桌用纸条操作验证,加深记忆。5、课堂小结:师:我们研究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你现在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吗?(板书:平行与垂直)三、测评巩固。1、师: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平行或垂直的现象。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找出一些例子来吗?(学生在现场找出平行与相交的现象)2、填空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2、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关的习题。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第二篇】《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课题:8和9的组成教材版本:人教2011课标版学科年级:一年级上册学时:1课时教材分析:8、9的组成教材在编排上比6、7的要求略高一些,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去摆出8和9的组成,其次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则要求学生通过联想去推出,特别是9的组成要求学生看到一组,马上想到另外一组组成,并且要求明显高于6和7的组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学情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孩子们对数学越来越感兴趣。有少部分孩子接收新知识较慢。因为刚步入小学,孩子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竞争性评价机制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并掌握8、9的组成。2.引导学生运用学具,帮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认识并掌8和9的组成。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掌握8和9的组成。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9个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激趣导入:男女生派一名代表比赛做题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确。(多媒体技术应用:此处应用鸿合白板的显隐功能出示计算题,再应用了书写功能)预设学生活动:男生、女生各派一名代表上多媒体写答案。2、猜一猜: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②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两个朋友,看一看它们两个是谁啊?(多媒体出示熊大熊二图片)。今天熊大熊二给你们带来了几颗糖果做为礼物,想知道有几颗吗?那老师告诉你,它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预设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进行回答。3、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8、9的组成)预设学生活动: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又好奇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探究新知(一)探究8的组成1、分糖果:现在要把这8颗糖果分给熊大熊二,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分?预设学生活动:自由说答案。2、猜糖果游戏:老师把这8颗糖果分别藏在两只手中,你们猜一猜老师是怎么分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此处用两只拳头的图片把8颗糖果分别藏在下面。使用鸿合白板漫游功能一组一组呈现,一共3组。男女生比赛猜一猜,再应用拖拽功能呈现答案)同学们都这么积极,那么现在请同桌之间玩猜一猜的游戏,多媒体出示游戏规则。预设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参与猜测每一只熊能分得几颗糖果,同桌之间互相猜一猜。汇报展示(教师鸿合白板板演),整理得出8的组成。师范读。预设学生活动:先分别找同学读,再齐读。3、探究记忆方法:知道了8的组成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观察黑板上的内容,你能想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之间讨论一下。预设学生活动:同桌之间积极参与讨论,说一说,再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就想到。这样只记住四个即可。(重点强调:8可以分成1和7,8可以分成2和6,8可以分成3和5,8可以分成4和4。)并引导发现规律、帮助记忆。(多媒体技术应用:此处应用物体遮盖功能把8的组成下面三组遮住,引导同学们应用看一个记两个的方法记忆8的组成)(二)探究9的组成1、动手操作:同学们现在有9颗糖果老师想要把它们分给熊大熊二,想一想能怎么分呢?用你们手中9个小正方体代替糖果同桌之间分一分,并记录下你们小组分的结果。(教师巡视)预设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动手摆一摆9的组成。2、读一读:引导学生根据8的组成的读法读9的组成。3、找规律:通过咱们学习8的组成,你觉得怎样记9的组成容易?比一比看谁记得快。预设学生活动:能根据8的组成的记忆方法记住9的组成。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知识的欲望,通过摆一摆、说一说让学生感知并掌握8和9的组成。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三、巩固练习1、帮助小动物回家。预设学生活动:学生自己上白板上操作展示,帮助自己想要帮助的小动物回家。(多媒体技术应用:此处应用鸿合白板的拖拽功能把小动物移到家)2、连一连。3、猜一猜,每一只小动物下面藏着的是几?(多媒体技术应用:此处运用鸿合白板的显隐功能呈现答案)4、做游戏:和同学们一起玩拍手游戏。预设学生活动:根据老师说出的数快速说出另一个数,使两个数合起来组成9或者8。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能力,最后通过游戏加深对8和9的组成的记忆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预设学生活动: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知道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学到了什么,进一步系统的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使之内化于学生的脑海。五、布置作业设计意图: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六、板书设计地理教案: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第三篇】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所起的作用;了解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以及各层大气的特点;通过对图表的分析,训练学生阅读图表分析问题的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以及各层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初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教学建议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是关于大气的垂直分布以及各分层的特点,特别是对流层和平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极为密切,教材讲述的较为详细,平流层以上部分,包括中间层、热层、外层,教材归纳为高层大气,这是新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教材这样处理,既突出了重点即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的对流层和平流层,同时又利于学生了解高层大气中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的电离层,至于目前与人类联系相对较少的其他几层大气,简略处理,减少学习的头绪,详略编排得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各大气层的特征,应该抓住关键环节,即气温的垂直变化不同引起大气的运动特点各异,对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因此导致大气对流运动显著,由于对流运动,使水汽易于凝结,而对流层大气固体杂质丰富,因而容易形成降水;平流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因而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不易产生复杂多变的天气,利于飞行。由此可以看出每层大气其运动特点都是由于气温的变化引起的,气温的变化可从教材提供的图像中得以了解。关于大气的组成的教学分析本节教材介绍的关于等知识,是了解大气环境的最基础知识。其中低层大气的各种组成物质及其对生命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教材通过表格形式介绍了低层大气中所占比例较大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分的比例关系,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主要成分的比例悬殊很大,氮、氧所占的比例非常大,其他成分所占比例很小,但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二氧化碳及表格中未涉及的臭氧,它们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这一点教材着重进行了描述,对于低层大气中比例较少的水汽和固体杂质,主要强调其对地面和大气温度以及大气降水的影响,同时教材指出它们在大气中的含量因时因地而异,这与干洁空气有所不同,这为后面讲述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干预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和大量排放污染物质导致大气中固体杂质增多,形成大雾天气等天气变化埋下伏笔。教材在介绍人类活动对大气影响时,提出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二氧化碳增多,而且大气中出现了新的成分如氟氯烃化合物,而这种成分可以导致臭氧总量的减少,大气中这些微量成分的变化都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构成威胁。由于本节教材使大气环境这个单元的起始部分,因此教材中没有涉及有关大气中各组成成分对大气热状况、大气降水等如何起作用,只是将结论描述出来,至于作用机理留待后面相关章节进行解决。关于教学方法的教学建议建议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运用启发式进行授课。讲授“大气的组成”时可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