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高教学设计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乐高教学设计4篇【导读】这篇文档“乐高教学设计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乐高教学设计1第一课:《火烧云》教学目标认识5个生字。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通过乐高教育故事启发套装StoryStarter,搭建想象出云的变化,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妙景象。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生动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态变化的,并积累词语。1课时回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火烧云》自读课文,理清顺序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纠正读错的字音。注意:红彤彤(单独念tóng,AB结构中读tōng)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划出表示描写顺序的词语)小结:作者就是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顺序来写火烧云的。学习第一部分课文: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上来时是怎样的情景呢?课文的第一小节告诉了我们。请同学们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呢?再想想看,这段课文读的时候要读出什么。(指名读,评价。)小结:火烧云上来了,满天霞光,多新奇呀!多有趣呀!我们要读出新奇,读出有趣!(学生练读)学习第二部分课文:火烧云的变化快速阅读课文第2到6自然段。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两方面来写火烧云的变化的?学习写颜色的这一部分课文。作者写火烧云的颜色,共写了哪些颜色?你还能说出其它颜色吗?这么多颜色,真是太美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归纳吗?火烧云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这些颜色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用一个词语把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连起来吗?连起来读一读你就知道火烧云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了。(一般同学可以参照书上的变办法连连看。)特别聪明的同学动脑筋想想看,还可以怎样连。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描写形状变化的这部分课文。火烧云的颜色绚丽多彩,并且变化极快。那么它的形状又是怎样变化的呢?引读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朗读了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这一部分课文,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按照“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顺序来描写火烧云形状变化的。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按照这个顺序把火烧云形状变化的过程分别说说看。小组讨论,交流。火烧云形状的变化是这样多,这样快,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用StoryStarter搭建故事除了书上的介绍外,空中还会出现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会怎样变化?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你想到的云的样子、变化,用乐高教育搭建出来,然后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即:出现了什么?什么样儿的?怎样变化的?)说给大家听,最后再写下来。每4个人一小组,可以各自展开想象,也可以在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完成一个构建,整个搭建过程20分钟学习第三部分课文:火烧云下去了火烧云下去时又是怎样的情景呢?齐读。找一个词语来说说看。总结全文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动静结合,写得多美丽,写得多生动啊,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之中。希望同学们能认真体会作者观察之细致,想象之丰富,写法之巧妙。《梵高》教学设计2《梵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单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生平的作品。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凡•高对绘画对艺术的一种执着精神。内容分析重点:了解凡高一生及其部分代表性作品难点:对作品的理解教学方法:讲解教学手段:示范板书设计:梵高1.自画像4.阿尔附近的吊桥2.吃马铃薯的人5.向日葵3.星月夜梵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800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梵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对艺术的执着相互映衬,使梵高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如今,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梵高,他的《向日葵》复制品已经成为经典的装饰画,被悬挂到世界各地。你们也许会对这位画家有点滴的了解,二我们正要通过本课是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风格的欣赏,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正所谓从过去欣赏的表皮层面,逐渐深入到欣赏艺术的诠释层,乃至创作层。教学过程:创设情境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笔触和色彩带给我们的快乐。(教师准备水粉纸,水粉颜料,笔)2.按要求涂色:单色平涂第一颗星,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3.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4.有一位画家就善于运用粗狂有力、旋转变化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感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画家“梵高”意图:利用动手尝试,使学生初步感受用笔用色的不同,引发学生对笔触和色彩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谈感受,为后面的深入学习做铺垫,并引入课题。感知领悟1.播放视频,了解梵高生平事迹2.欣赏课件梵高作品代表作梵高绘画中笔触的特点:梵高曾经说:“颜色不是要达到局部的真实,而是要启示某种激情。在梵高画中,浓重响亮的色彩对比往往达到极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转、跃动的笔触,则使他的麦田、柏树、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腾、颤动,震撼观者的心灵。在他的画上,强烈的情感完全溶化在色彩与笔触的交乐中。学生讨论第一组图片自画像教师语(梵高外表冷漠、狂躁;睁大眼睛好像受到惊吓,心事重重。受传教士父亲的影响,梵高从小就极富爱心和同情心,经常用自己少得可怜的钱送给穷人。他自幼极爱绘画,在他的笔下经常出现一些农民、旷工甚至乞讨者。)1.画家是怎样运用笔触及色彩来描绘自画像中的各种气愤的?2.你知道有关“割耳”自画像的故事吗?3.如果你在逆境中你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教师语(这是梵高经常帮助的一家人,路德和他的两个姐妹及妈妈和奶奶)第二组图片《吃马铃薯的人》1.这幅画整体色调与本课中其他画面色调有什么不同?2.梵高早期作品在绘画风格上有什么特点?3.通过画家对劳动人民的描述,你觉得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4.为了画好这幅画,梵高先后花了十几幅速写和三幅油画,可见梵高对绘画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教师语(由于梵高经常画一些社会中最底层的人,他的画不被人承认,更没有人去买他的画,甚至有人讥笑他,这使得梵高变得非常焦虑和烦躁。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梵高来到了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阿尔,置身与大自然中,他忘记了那些不愉快,疯狂的迷恋上了阿尔金色的阳光、金色的麦田、金色的向日葵。阿尔的小河、吊桥、咖啡店、麦田将梵高所有的天分完全表现出来,三个月的时间里创作了近200幅画,出示《向日葵》)第三组图片《向日葵》1.梵高为什么喜欢画向日葵?表现了画家什么样的情感?2.你还知道有关这幅画的那些信息?3.画家用厚涂法表现花瓣,这样表现有什么好处?第四组图片《星月夜》1.梵高是怎样运用笔触来描绘夜空中奇特的景象的?2.通过运用这样的笔触,梵高想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情绪?3.幻想一下,自己心中的夜空是什么样子的?第五组图片《阿尔附近的吊桥》小组讨论,用美术语言试着从多方面描述一下这幅画给你带来的感受?教师总结梵高用色彩和笔触大胆地表现了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因此它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主要画家之一。作业要求:根据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选一幅印象最深的作品,试着用一段文字把它简单描述下来,谈出心中的感受。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启发学生创造为突破口,力争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在教学中,学生处在一种自主学习的状态,有自主学习的目标、学习方法,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是在学生对梵高生平、绘画特点做了初步了解后进行的,并不是只重感情而忽略美术课的基本知识、技能。对于学生能力较弱的同学,应该让他们自由组合,与伙伴们共同完成。由于本人学识、能力有限,诸多因素没能考虑到,比如:对梵高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过难了,对有些作品的描述也有些深了。以后得授课中,应当引起注意,做到循序渐进。乐高教学设计3我家附近的建筑(大班)活动目标:1、发挥想象力进行搭建,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使用材料:常规积木、造型积木、ppt。活动准备:幼儿积累建构经验。活动过程:一、联系1、出示小朋友,以参观他家的位置为由,导入教学活动。师:我叫小明,今天我带你们去我家那附近看一看,有很多漂亮的建筑在哪,准备好了吗?2、音乐游戏《钻山洞》,让幼儿一个个通过钻过拱门,出示小明家附近的建筑ppt。师:我家到了,请大家跟我一起走一走,去看一看吧,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这些新奇有趣的建筑。1)请幼儿观察图片,你们发现有哪些建筑呢?提问:大家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有趣的建筑呢?2)和幼儿一起分享不同建筑物的外形特征。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建筑像什么呢?由哪些图形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二、建构1、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用乐高积木来搭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起建筑。2、出示操作材料。3、老师提出操作要求,让幼儿按操作要求进行活动,孩子自由选择积木搭建,老师观察指导。三、反思1、请幼儿介绍自己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师:现在请小朋友跟同伴交流一下,你搭建的是什么起建筑?师:有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搭建的建筑?请个别搭建比较特别的幼儿出来示范讲解)2、你搭的建筑物有什么特别之处,用来干什么的?四、延续1、分组合作,给小动物建一个动物园。提问:我们搭建了这么多的建筑,把他们放在哪里好呢?幼儿回答。现在你们分成两组每组6人,每组搭建一个小区,把你们的建筑物放进小区里。2、展示作品。师:好了,现在你们的小区都搭建好了,可以把你们搭好的建筑物搬进去啦。乐高教学高设计14乐高教学设计《力的分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分解和合力以及分力的概念;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运算,会用作图法对力进行分解,会用三角形法则计算分力。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体会力的分解过程,认识力是怎样按照作用效果来进行分解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淡定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2.让学生认识到力的合成与分解是符合对立统一的;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分解!教学难点:如何判定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之间的确定。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已知分力求合力时,可按平行四边行法则,唯一地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所对应的合力。而知道某力,将其分解为两个分力,按照平行四边行进行分解,却有无数组解。但到具体实际当中应该如何进行分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力的分解。二、新课教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2.为什么说力的分解是力合成的逆运算?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学生:某一个力F,可用F1和F2来替代,那这两个力就叫做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为力合成的逆动算,因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老师总结: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作用效果的前提下才能相互替换,所以在分解某力时,其各个分力必须有各自的实际效果,比如:形变效果,在这个意义上讲,力的分解也是唯一的。例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一个斜向上方的拉力F,这个力与水平面成θ角。分析:(1)力F的作用效果有水平向前拉物体和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那么分解的两个分力就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2)方向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就是唯一的。(3)如图所示分解F1=Fcosθ,F2=Fsinθ例2:物体放在斜面上,那么物体受的重力产生有什么样的效果。由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分析(1)G方向竖直向下,又不能下落。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产生紧压斜面的力的作用效果;在沿斜面方向上使物体产生沿斜面向下滑动的效果(2)两个分力的方向就确定了,分解是唯一的。(3)G1=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