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杭州师范大学人事处刘金华•百年学脉我校前身可以追溯到创建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1913年更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杭州师范学院。2000年以来,杭州教育学院、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相继并入,组建新的杭州师范学院。2007年学校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基本情况下沙校区文一校区古荡湾校区玉皇山校区学校有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等校区,占地面积近1400亩,校舍面积70万平方米。规划中的仓前新校区占地3250亩,湘湖校区占地558亩。•基本情况全日制在校生总数21726人本科生20397人硕士研究生1329人成人教育学生12485人在校留学生122人教职工总数2100人正高职称236人副高职称572人专任教师1400人教授210人副教授453人博士学位400人研究生指导教师571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565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1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397人,研究生1329人;教职工2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00多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占57%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400余人,博士生导师20余人,共享院士8名。•机构设置学院20个教学部2个基础医学部社会科学基础部独立学院1个钱江学院机关部处26个群团组织2个直属单位9个服务实体1个人文学院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美术学院外国语学院政治经济学院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阿里巴巴商学院杭州国际服务工程学院杭州国际动漫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才培养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教坛新秀8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办学特色:人文学堂,艺术校园人才培养特色: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一级学科硕士点(涵盖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102个)本科专业54个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1项1门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省级精品课程21门省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学科专业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有机化学省重点学科8个音乐学课程与教学论有机化学中国近现代史动物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凝聚态物理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生物科学音乐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省级重点专业7个生物科学音乐学小学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科学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1个机硅化学及材料技术实验室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汉画研究中心民国浙江史研究厅校共建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非物质文化研究中心省教师教育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省氟硅化学品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1个弘一大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艺术教育浙江省领雁工程培训基地1个•人才队伍共享院士8人长江学者、杰青、百人计划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千人计划”人选2人浙江省高校“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5人享受国务院津贴1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浙江省教学名师7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浙江省创新团队3个浙江省“五个一批”人才1人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7人第二层次19人第三层次50人•建设目标至2015年,建成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至2025年,建成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实现三个转型: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一流大学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近两年来,我校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包括共享院士8名(其中有4名院士担任学院院长)、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海外终身研究员1名、中科院“百人计划”成员2名。师资队伍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名、海内外知名学者7名、海外优秀博士(博士后)69名,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6人入选浙江省高校“钱江高级人才”;聘任校“钱塘学者”特聘(讲座)教授59人,人才队伍的层次明显提高,结构逐步优化,数量不断壮大。一、创新工作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引才体系二、实施“攀登工程”,搭建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平台三、注重激励关怀,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一、创新工作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引才体系1、建立协同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摆在非常突出位置,切实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2008年,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党委人才办,专门负责海内外高端人才及其团队的引进及管理服务工作。•构建起校院两级、协调有力、运转高效、服务到位的引才工作体系。•建立起高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为高效的引才服务提供了机制保障。一、创新工作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引才体系2、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体系。•整合学校资源,设置学院教授委员会、学科专家评审委员会、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三个层次的人才评价机构,负责不同层面的审核筛选。•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我校已逐步形成了领导专家统分结合、专家考评定位、人才选拔人才、党委最终决定的人才评价新机制。一、创新工作机制,构建科学高效的引才体系3、建立灵活多样的引才工作体系。•主动“走出去”,拓展海外联系。先后赴国外与各行业的高端人才及团队进行深入接触,多渠道收集海外人才信息;•以才荐才,广泛联系院士、专家、海外学者等高端人才,推荐一批具有师承关系、朋友关系、学术合作关系的海内外人才,两年来共邀请了50多位海内外人才来校考察交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才导向,设立了“钱塘学者”特聘(讲座)教授支持计划,聘请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专家和学者来校指导工作。二、实施“攀登工程”,搭建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平台为了鼓励和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在杭师大这块“土壤”上扎根生长,为了使人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学校2009年启动实施了“攀登工程”计划,其目标是搭建学科创业平台,“筑巢引凤”,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帮助人才实现自我价值。二、实施“攀登工程”,搭建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平台1、大手笔投入,提供资金保障。•根据发展规划,2009—2015年学校将充分利用杭州市财政支持的12亿元专项资金,实施“攀登工程”计划。•“攀登工程”以项目为载体,实行项目建设与管理,对学校引进的高端人才及团队,在科研平台搭建和科学研究上提供经费保证。•专设高端人才科研启动专项经费,占平台建设总额的30%,主要用于资助全职引进的高端人才及其团队开展科研工作,做到帐户单设、专款专用,大幅度提高人力资源的开支比重。二、实施“攀登工程”,搭建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平台2、高规格建设,提供硬件保障。•学校不仅为高端人才提供必需的办公实验用房、仪器设备,而且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科研平台均按照国际水平建设,配备先进设施,为科研创新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高层次人才以平台为依托,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青年基金以及科技部“973”项目等,力争以一流的硬件设施创造一流的科研成果。二、实施“攀登工程”,搭建发挥人才作用的有效平台3、全方位支持,提供工作保障。•学校充分尊重高层次人才的个性特点,根据其特长、兴趣和专业方向,合理安排工作岗位,真正做到“有多大的能力,就搭多大的舞台”。•在平台建设中,不仅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而且注重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代表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运行机制。如实行项目负责人制,赋予平台负责人较大范围的自主权;在科研启动经费使用时,给予团队经费较为宽松的使用权等。三、注重激励关怀,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1、以良好的待遇吸引人。•坚持以“以价值体现价值,以财富回报财富”,对引进的海内外高端人才,我校实行一人一议的协议工资制,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不同层次、不同方式服务的人才提供相应的薪酬待遇。•在引才过程中,学校学科专家评议组根据其学术水平、五年工作目标以及建设思路开展评审,根据薪酬标准提出具体意见,经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以“年薪制”的形式发放到个人。三、注重激励关怀,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2、以贴心优质的服务感动人。•学校以人为本开展优质服务,认真做好人才引进后的配套工作,全程代办落户、社会保险、公积金等手续,在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为高端人才开通绿色通道,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学校后勤服务集团构建了“高端人才服务体系”,采用结对联络模式,为人才的生活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为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困难,学校向杭州市争取到了院士公寓和一批人才保障性住房,并建立人才住房货币化安置制度。为做好引进人才过渡期的住宿安排,学校还专门腾出房源作为人才过渡用房,体现对人才的关爱。三、注重激励关怀,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3、以爱才惜才的氛围感染人。•树立“人才是杭师大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校园环境。•学校注重环境留人,为人才事业发展创造一个学术气氛浓厚、协作精神良好、人际关系融洽、设施先进齐全的工作环境。三、注重激励关怀,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4、倡导自由、宽松的学术研究和创作环境•学校推出具有特定涵义的教学科研特设岗,该岗位是为在原创性科学技术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被认为具有巨大潜力的各类人才而专门设立的,它具有不受现行“以数字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影响,倡导自由、宽松的学术研究和创作环境。积极探索出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讲数字,但不惟数字”的人才评价方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