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好帮手1/13《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编3篇【导读】这篇文档“《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编3篇”由三一刀客最美丽善良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下载吧!论语十二章教案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论语》十二章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课内和课外材料的研读并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论语》的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文化经典的底蕴,使学生经历一番文化濡染提升自我修养。教学重点:对《论语》十则和补充材料中关于“修身”的章句进行品析,了解孔子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具备怎样的品性。教学难点:从文本中提炼、概括“修身”的方式。一、导入:写作好帮手2/13今天是大家步入中学的第25天,能告诉我,你们习惯初中生活了吗?有些同学依然摇头,十几门的课程让我吃不消;小学的好朋友被分到别的班级,我很孤单;住校的生活让我很想家……学习生活上的烦恼接踵而至,我该怎么办?其实大家这些烦恼,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一位至圣先师已经为我们解决了。他就是——孔子。哪位同学来介绍他呢?二、检测预习:1、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2、《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写作好帮手3/13三、大声读文章:1、学生读,其他同学听出有误的地方并改正。2、根据学案,自由诵读。(在书上标出断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写作好帮手4/13矣。”3、老师范读,学生评价。提示:从停顿、重音、语调、语速、感情等方面着眼。4、学生展示读。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章进行展示。四、疏通文章: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前六章。2、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3、检测学习成果。(要求: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五、反思拓展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总结的初一新生成长的烦恼吗?科目繁多,无所适从。新学校里很孤单。宿舍没有家里好,学不进去。请你运用今天在论语中学到的句子来劝解他,为他排忧解难。六、课堂小结:不知面对这些烦恼的同学学过这一课是否有些释写作好帮手5/13怀了呢?我们不得不佩服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为后世做出的杰出贡献。大家看到的这幅画像就是唐代吴道子根据史料画的。两边的对联是后人对孔子一生的评价——学为人师学不厌,行为世范教不倦。我提议咱们用现代人的鞠躬礼来表达自己心中对孔老夫子的敬意,好吗?七、结束语: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到了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文章中的语言精华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了解与掌握,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好下课!论语十二章教案2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5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二、学情分析写作好帮手6/13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五、教法学法分析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写作好帮手7/13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4、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孔子写作好帮手8/13及《论语》。](二)作家作品介绍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20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设计意图:了解孔子及《论语》,明确孔子及《论语》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及对当下社会有何现实意义。](三)读文感知1、学生读前三章,扫清字词障碍。2、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加以体会。[设计意图:熟悉文言文的读文节奏,诵读中感悟作品内蕴。](四)合作探究1、教师示范讲授第一章。写作好帮手9/132、学法指导文言翻译九法。3、合作探究,完成后二、三章文意疏通。探究所学三章的内涵。[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点,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五)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案例(以身边发生的事例)。2、学生合作探究。3、结合所学,反思自己在学习、修身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办法。4、诵读感悟,体会精彩内涵。(六)课堂小结归纳所学文言知识点。(七)布置作业背诵前三则。论语十二章教案3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写作好帮手10/13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作文吧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一、预习检测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1、孔子:2、《论语》:3、注音说、论、省、逾、罔、殆愠、箪、堪、肱、笃4、重点词语理解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二、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写作好帮手11/13解决。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写作好帮手12/13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二、交流展示(略)三、检测反馈1、填空《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孔子本写作好帮手13/13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