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教案4篇【导读】这篇文档“心理学教案4篇”由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分享整理,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心理学教案1心理学《从众与服从》的教案系别:政法学院班级:07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姓名:陈斯敏学号:200724021216教材:高等院校公共课心理学课题:从众与服从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从众与服从的含义2)了解影响人们从众行为与服从行为的因素3)通过了解从众与服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让学生学会趋利避害,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从众与服从的行为。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在遇到各种事情时,不会一味从众或服从,而是对事情进行具体分析后,做出理性的行为。2)树立学生崇尚科学,坚持自己独立人格的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众与服从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2.难点:如何判断从众与服从行为的对错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1,通过举出一些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从众与服从的事例,使学生明白不同的从众与服从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坏处。2,通过对从众与服从行为所带来的益处及危害分别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面对从众与服从现象是能趋利避害做出正确的抉择。四、教学手段与媒体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举例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述从众的真实事例:2007年2月28日,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成都市青龙场综合农贸市场被小偷活活打死,周围行人竟无一人上前相助。你认为行人的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什么行为?并反思,评议这一事件。(二)讲授新课上述事例反映了个人在群体中时常表现出来的一种心态——从众。那么,什么是从众呢?从众的含义:个体在群体压力之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和群体中大多数成员保持一致的现象。其实生活中从众的现象有很多,那么影响人们从众行为的又哪些因素呢?因素包括:1,群体的一致性(举例:日本人过马路,遇到红灯却没有车经过时,会互相等待。只要有人先过马路,其余的人也会跟着过马路)2,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举例:格林斯潘是美国股市的中心人物,他所投资的股票是万人跟风的焦点)3,个性特征,如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独立性水平等与从众行为有密切的关系(举例:哥白尼没跟众人一样推崇地心说,而是凭着自己超强的能力提出日心说)可见影响人们从众行为的因素有很多,那么从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的?从众是把双刃剑,对我们的影响既有利又有弊。1,积极影响:(1)任何一个社会,无论从方面看,多数人的观念与行为保持一致是很有必要的。一个社会需要共同的语言,价值观与行为方式,也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顺利交往,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与社会的正常运转。(2)从个人角度来说,一个人只有在更多方面与社会的主导倾向取得一致才能适应社会,否则将为困难所扰。2,消极影响:(1)从众容易使人产生惰性,抑制人的创造性,使个体创新意识日益薄弱,人云亦云,失去了接受挑战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空间。(2)从众容易使群体丧失活力,不利于群体的发展。(3)从众使个体不加分析地分析地跟随某种时尚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助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可见,从众既有利又有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扬利除弊。说到从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词语“服从”。那么从众与服从具有什么关系呢?服从和从众两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相互区别。两者都属于社会影响的方式,有时候甚至还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服从不同于从众最显著的特点,是压力的性质更具有强迫性。因此,个体的意愿和心理也不同于众者,而是带有很强的被迫成分,也就是说,对于群体规范、行政命令或权威人物的意志等,不管是否理解都需要无条件的服从。而且服从行为久而久之还可以转变成为一种惯例行为。甚至在压力解除后,仍然按压力存在时的惯例去行动。很显然,从众行为不同于服务行为。从众是对群体压力的附加,一旦这种压力解除,从众行为就会自然消失。之前已经对从众进行了分析,在这里再深入探讨服从。首先是服从的含义:服从是指个体受到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他人的压力,而被迫作出的符合社会要求、群体规范、他人意志的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服从对象——压力的来源,把服从分为对权威人物的服务和对群体规范的服从两大类。所谓对权威人物有服从,主要指的是人们在群体活动对个别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或掌握一定权力的权威人物(如领导、师长、知名人士„„)表现出服从行为。这种服从往往是有条件的。可能是出自对权威人物的敬仰,发自内心信服;也可能是对权威人特的惧怕,而做违心的服从。所谓对群体,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服从这种组织原则,是维护和增强群体生命力、战斗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对群体的各种法律、政策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服从。其次是影响服从的因素:(1)命令者的权威性。有权威的人的命令,易被他人接受并作出服从行为。如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命令,纳粹分子就很容易接受他的说法而做出灭绝人性的事情。(2)权威的靠近程度。命令发出者或命令监督者离执行命令者越近,服从命令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亦然。如远方的分公司,很难管理,就是这个道理。正所谓天高皇帝远。(3)命令执行者的道德水平,人格特质等因素会影响其本人的服从行为。如在企业中,真正独立人格的职业经理,面对变态老板,会选择辞职而不是服从。服从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那么服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味说好或坏,而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既要看到利也要看到弊。首先,服从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要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遵守与服从这个群体的规范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不遵守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就容易做出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服从带来的危害。某些陈旧落后的社会要求,特别是一些错误,反动,反人类的要求和命令,一旦服从,不仅使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混乱,还会危害到国家的统一。因此,对于那些反动的命令,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道德价值标准,拒绝服从。可见,服从既有利也有弊,我们应该理智地对待服从,做到趋利避害。心理学教案2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以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初步认识心理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心理的兴趣与愿望。教学重点与难点: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的实质教学方法与课时:讲授法3课时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或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感过程人们不仅要认识周围世界,而且还在认识过程基础上对这个世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态度,意志过程人对客观事物不仅感受它,认识它,同时还要加工,改造它。为了加工、改造客观事物就要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种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类活动就叫做意志行动。(2)个性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它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世界观等等。个性倾向性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它反映了人与客观现实的相互关系,也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能力、气质、性格,在每一个具体人上表现出的稳定的特点,在心理学上称之为个性心理特征。2.科学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印度狼孩卡玛拉3.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心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是一门应用学科。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现状与未来1.心理学的过去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中的两个词“灵魂(Psyche)”和“学说(logos)”,原意是“关于灵魂的科学”。2.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联想主义思想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从而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3.心理学的未来到21世纪初……心理学的研究,恐怕将成为一个重点,人为什么会思维,能记忆,把那么多知识藏于脑子里?……人们在物理学、化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探索这方面的规律,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前苏联学者安纳耶夫也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将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距离心理学在科学知识总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时侯不远了。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第四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2.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心理学教案3心理学教案一米阳光(有光的地方就会有阴影,既然不可避免为何不面对阳光)一、活动背景(活动意图)自卑,就是自我评价过低,自己瞧不起自己。自卑常以一种消极防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嫉妒、猜疑、羞怯、孤僻、迁怒、自欺欺人、焦虑紧张、不安等。自卑的人,总哀叹事事不如意,老拿自己的弱点比别人的强处,越比越气馁,甚至比到自己无立足之地。有的人在旁人面前就脸红耳赤,说不出话;有的人遇上重要的会面就口吃结巴;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欺负自己因而厌恶他人。因此,若对自卑感处置不妥,将会使人消沉,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形成自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还不成熟。因而会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青春期过分注重相貌、体型、体力、身体功能方面的缺陷常常使一些人感到见不得人,低人一等。因而陷于自卑的泥潭中难以自拔。据研究,自卑的人的智力水平和身材水平大都是中等或中上。可见,自卑的人之所以瞧不起自己,是主观评价标准太高的缘故。二、活动目标认知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自卑心理的危害性和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2、帮助学生分析自身的自卑心理。行为目标:1、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自卑心理。2、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自信心,激发自身潜能。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2.难点:探讨学生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四、教学方法1.游戏法2.讨论法3.问题探究式五、教学准备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课前了解学生学习、家庭背景等)2.准备教学材料(礼品准备、填写资料准备、案例生活化)3.准备教学过程4.准备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及教师心理)5.准备教学目标(关键词、目标行为化)六、活动程序(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出主题(10’)1、做游戏(分礼品)老师说明游戏的规则后挑选五位同学上台进行游戏。第一次分:四件礼品,五个人分,最矮的没有。老师问没有得到礼品的最矮的同学有什么感觉,得到礼品的同学送给他一句安慰的话。2、思考与讨论(呈现板书)(1)第一次分礼品时是谁没有得到?为什么?(2)那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分礼品时他得到了吗?又为什么呢?(条件改变了,视情况决定次数)(3)同样是这位同学参与礼品分配,为什么有时能拿到,有时不能拿到?这说明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3、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自由发言。4、老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后,适当加以引导。(每个人都有强项也有弱项,有长处也有短处,只是这些都是相对的,在特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方面的弱势也许就是另一方面的强势,今天的失意不等于明天也会失意。引出主题:自卑是每个人都有的,正常的自卑可以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免短处)活动二认识自卑?(10’)自我诊断1.你认为自己在以下哪些方面不如别人身材、娱乐、家庭、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