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经济责任审计报告通用4篇(1)标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第一篇】大型国企的企业资产规模较大、涉及到的业务种类较多、企业内部公司层级较多,在进行审计时,一般需要对大型国企的近三年的会计年度进行审查,因此,其审计任务重、时间短、重要性强。经济责任审计是将审计的对象限定在自然人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反映整体审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型国企的经济责任审计,是需要不断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进行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性把握的重要性经济责任审计强调对“人”的审计,而不是传统审计中仅仅对“事“的审计,国企领导人员作为被审计的对象,是我国责任制、人员负责制的一种体现,与此同时,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也是对领导人员进行考察和奖惩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重点把握其审计的全面性,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对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的界定,必须全面地把握领导人员的工作,这种综合性的要求是其他审计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二、对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性把握(一)以法律法规为基础,对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性进行了解《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了进行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内容,在对其进行全面性把握时,必须首先从我国的法律法规入手,遵循法规的规定。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可以看出,经济责任审计的全面性需要从时间范围、内容、审计对象等方面进行把握,从时间范围上看,审计时间包括领导干部的阶段性任期或任期的全部期间;内容方面包括企业经营发展的状态、财务收支的情况等;从审计对象来看,不仅仅包括领导责任人员,还包括相关的监督机构等干部。由此可见,对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关注不同的方面,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基础,对其进行更深的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全面性的要求。(二)明确全面性审计的范围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明确进行全面性审计的范围,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审计,否则,只会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参考资料,少熬夜!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应当限定在领导人员的经营管理职责内,领导人员的经济管理职责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入手:第一,其管理的范围应当在其可控制的下属企业内;第二,其管理的深度应当是包括其可以直接、间接管理的不同层级的企业;第三,其经济管理职责包括其个人的主要职务、兼职内容等方面。对于其难以进行管理的下属企业,不应当作为审计的范围,更不应当作为考核该领导人员的标准。(三)全面把握企业,整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全面把握企业,首先要了解大型国企的发展战略规划及企业发展目标,企业的长期、中期、短期发展规划都需要全面了解,发展规划是进行审计的基础,也是全面了解企业的前提。根据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利润负债等方面,从大的方面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再从领导人员自身的行为对其进行审计评价。在对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需要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评价。如对于同一家大型国企来说,不同的项目所面临的风险、涉及的资金、相关的企业都不同,在对负责的领导人员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结合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实现对其整体、全面的审计。(四)结合市场大环境进行审计在全面把握大型国企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还需要结合我国市场的大环境来进行,对于政策宽松的时期,需要谨慎审计,防止出现错漏、利用政策优势进行不正当的行为;对于政策严格的时期,需要认真审计,确保领导人员做的决策、制定的规划等符合我国政策要求。在结合市场大环境时,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个是同行业的同类企业,结合同类企业的发展情况、发展形势等内容,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情况;二是与自身不同年份之间进行比较,跟踪了解不同年份在市场大环境中企业的表现,并最终得出审计报告。三、小结进行大型国企经济责任审计,首先需要把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在“十二五”规划中,国家专门对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界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遵守法律法规。其次,需要了解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在明确其范围的基础下,对企业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审计对象进行详细全面地审查,以求得出更为客观的审计结果。最后,经济责任审计离不开我国市场发展的大环境,将企业放入到市场发展中,进行综合性的比较,才能确保其审计结果的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性,真正实现审计的目的。参考资料,少熬夜!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第二篇】根据市局关于经济责任审计调研提纲,结合我局实际进行对照和整理,现汇报如下:我区通过加强组织领导,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审计部门是不够的,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人员组成的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这项工作,制定了《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和《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成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股,有专人负责。尽管如此我们感到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滞后,审计成果运用不尽理想由于干部人事制度的特殊性和审计机关权限的限制,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离职后,才受组织部门委托进行审计的问题。被审计人员往往在已任新的领导职位后,组织部门才委托审计部门对其在原单位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造成了“先离后审”的局面。基本上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再加上被审计人员对审计认识不全面,不重视,也导致审计定位存在较大偏差,影响了审计质量。这样做的结果容易造成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和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廉政问题及个人经济问题也很难查清。再加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协调较少,各成员单位之间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行反馈机制。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目前我国的审计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法律法规及制度滞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致使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来评判。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而且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往往都跨度长,审计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等变化也较快,这也为审计机关选择适当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尽快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评价体系。3、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随着近年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审计机关的年度计划工作量在逐年递增。正常情况下,我局对国家审计署、省参考资料,少熬夜!审计厅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必须优先完成外,有时还要抽调人员配合纪检(监察)、组织等有关部门开展办案调查、检查等临时性的工作,而组织部门交办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又都比较集中,一批下来往往是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人员紧张问题成了困绕审计机关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4、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单位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之后,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法定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一种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工件氛围,促使各级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正常的工作制度,是保护、爱护干部的必要措施。领导的重视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保证。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法律保障。审计的本质是监督,而监督的效能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实践证明,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只有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才能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第三要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审计规范的要求办事。因此,审计队伍自身建设是当务之急,要把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重视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自律,积极推动审计工作向前发展。5、经济责任审计几点设想一是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把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有效结合起来,我们打算逐步扩大领导干部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就是在年初安排全年审计工作计划时,逐步加大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比例,以备将来在这些领导同志离任时,审计部门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今年我们就安排了5个任中审计的项目。从组织、纪检部门来说,我们建议在维护中央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实行“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灵活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参考资料,少熬夜!干部任期届满或调任、转任、转岗等情况,重点采取“先审计后离任”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对免职、辞退、退休的领导干部,可实行“先离任,后审计”的方式推动审计工作。在遵循“逢离必审”的基础上,加大对在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二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结合。近年来,该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传统的手工审计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计算机审计为主,以手工审计为辅,利用OA与AO两大系统交互,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过程电子化控制管理。三是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把以往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发生的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领导干部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审计,把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客观、公正、详实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体系。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第三篇】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为加强任期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任期责任,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审计制度。一、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界定审计署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中明确了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但在审计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很难严格区别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界定。(一)依据领导决策的方式进行界定领导的决策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方式,一是采取民主集中制的方法,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选择和决定未来的行动目标和方案;二是主要依据领导者或其参谋者的个人经验、知识、智慧和能力等,对行动目标做出决定性的选择;三是领导者独断专行,靠主观臆断盲目决策。对盲目决策和不具备民主性和科学性的个人决策,领导人应负直接责任;对科学性的决策,由于重大的决策往往伴随着重大风险,对其后果领导人一般承担主管责任。对重大决策失误项目,一定要依据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全面分析失误的主观原因及领导人可控与不可控因素来具体确定领导人的直接责任或主管责任。(二)依据内部控制设置情况进行界定一个单位设置了健全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则可依据内部职责分工和岗位责任制来区分领导人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由领导人直接负责的工作、直接经办的业务和直接承揽的项目,领导人对其行为和后果承担直接参考资料,少熬夜!责任;对其他岗位及其他人员负责的事项,领导人负主管责任。如果一个单位没有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严重失效,则领导人应对整个单位的重大过错负直接责任。(三)依据相关法规进行界定如依照《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行为应该负直接责任而不是负主管责任。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重点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既要评定业绩,又要划分责任;既要“审事”,又要“审人”;既要确定单位的责任,又要分清领导人的责任。这是区别于其他类型审计的主要特征。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财务收支审计味道体现过浓而缺乏经济责任审计特色,其原因主要是财务收支审计轻车熟路、便于操作,而其他方面问题,比如:廉政情况、民主决策、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