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懲與體罰陳妍伶、陳育惠獎勵一、獎勵的意義二、獎懲的目的三、獎勵的功能四、獎勵學生之三種情況五、獎賞的種類六、獎勵的類型七、獎賞時應注意下列事項八、獎賞的副作用主要可能有九、避免這些副作用的方法一、獎勵的意義(一)獎勵是一種肯定的裁決,意圖積極地勸誘某人做某事,在人的內心中,形成一種激勵作用。目的在予人快樂,偏重於自律,引起學生自動向善的動機。獎勵是一種行為的正性增強劑,教師及父母透過獎勵,可以激發孩子上進,培養其充滿自信的主動學習態度,並建立其正確的行為與價值觀。獎勵可說是老師在教導學生時,用得最多的一種技巧。就教學的觀點而言,當學生學會了一種正確的行為,諸如道德判斷,應對進退的禮節、或各項知識性的學習,如果及時給予獎勵,學生所學的東西會因增強而牢固。且由於獎勵本身所帶給學生的喜悅與榮譽感,會引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及對自己的信心。一、獎勵的意義(二)二、獎懲的目的獎勵與懲罰是控制人類行為的一種工具,也是改造人類行為的一種手段。三、獎勵的功能獎勵能給學生所需的價值感、勝任感和自信心。獎勵能讓學生重複良好的行為。四、獎勵學生之三種情況:第一,你事先告訴學生,只要他表現出某一種良好的行為,他就可以得到獎勵。第二,你什麼是也不說,而是在你看到學生良好行為的表現之後,給於獎勵。第三,學生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良好行為,只是因為你喜歡他,或喜歡他經常表現的行為而獎勵他。適用時機適用第一種情況的學生:如果學生由於恐懼、憂慮,或有特殊困難,而總是很少能做到你所希望的行為的話,第一種作法是適當的。適用第二種情況的學生:如果你希望增多學生已經經常表現了的良好的行為的次數,第二種作法是滿有效的。適用第三種情況的學生:但如果你想要對學生的行為表示一般的讚許或欣賞,則第三種作法也不錯。五、獎賞的種類實質性獎賞物可以分為「符號(或是分數)獎賞物」、「物質性獎賞物」、「活動性獎賞物」、「代幣式獎賞物」。獎賞所使用的正增強物,或稱為獎賞物,可以分為「社會性獎賞物」,和「實質性獎賞物」。社會性獎賞物包括讚美、鼓勵、握手、微笑、嘉獎等。六、獎勵的類型一、人際的獎勵二、活動的獎勵三、代幣的獎賞四、物質獎勵一、人際的獎賞1、口頭讚美2、動作鼓勵3、書面鼓勵4、告知家長,由家長獎賞1、讚美的時機宜恰當。2、針對具體的言行。3、自然而誠懇。4、名符其實。5、受之無愧。6、能讓學生瞭解其目前的程度。7、以學生自己過去的表現為基礎。8、對於學生完成特別困難的功課所做的努力和成就,表示認可。9、把學生成就歸功於其能力再加上努力的結果。10、協助學生培養內在的歸因方式。11、讓學生把注意力放在與活動或功課有關的行為表現之上。12、針對與工作相關聯的行為,表示激賞,並且作出合宜的歸因。口頭讚美應注意原則:二、活動的獎勵教師為了獎勵學生,會給予學生享有一些特權,或者有時會允許學生去做某些有趣的事情。參與喜歡的活動擔任服務性的工作擔任管理性工作七、獎賞時應注意下列事項:教師所提供的獎賞物,對兒童而言是有意義、有價值的。教師在讚揚學生時,應恰如其分、不誇張。有些學生不喜歡當著同儕團體的面前,接受教師的讚揚或獎品,以免受到同儕團體的嫉妒或排擠。八、獎賞的副作用主要可能有學生可能會因為太在乎獎賞的獲得,而產生過度競爭、斤斤計較的情況。一個受獎賞慣的學生,一旦未能獲得獎賞,常產生心理的焦慮和不安。學生可能因為經常獲得同一獎賞物而對該種獎賞物毫不在乎。學生可能會因為為了要獲得獎賞,而事事遷就教師的喜好,以致個人的價值判斷和創造力無法充分發展。學生可能會認為獲得獎賞的學習活動本身缺乏興趣、意義和價值,而只是獲得獎賞的工具而已。教師如果過度依賴外在報酬,學生會愈來愈易受外來的事物所控制,而不易培養自制自律的品格。九、避免這些副作用的方法安排學生個人間、團體間的合作活動來代替競爭,然後就學生的合作行為予以獎勵。獎賞儘量分散在每個學生身上,避免同一個學生獲得經常的、過多的獎賞。觀察學生需要,經常變換獎賞物。努力了解學生對問題的看法,然後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創造力和理解力去判斷事理,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提供學生適合其能力且具挑戰性的學習活動,然後引導學生在學習成功之後,培養高度的學習意義和興趣。十年前,A教師說:『把教室的門關起來,我就是教室裡權利最大的。不乖、吵鬧的學生,我就打他手心,叫他去罰站,讓他知道我是老師,有管教學生的權利。』五年前,B教師,求好心切,為了讓同學考上更好的學校,規定成績未符合標準者,一律差一分打一下,結果被家長告上法院,賠錢又受到學校行政處分,該名教師不禁潸然淚下,悔不當初。今日,C老師:『反正現在的學生又不能打、又不能罵,我就把上課內容教完就好了,要不要學是他們的事,反正又不是我的兒子。』→身為教師,要如何考量學生身心特質,運用合理的懲罰方式,幫助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以及養成良好的觀念、行為及習慣是件很重要的事。懲罰作業沒寫完,課後留下↓↓不良行為懲罰如果明天寫好了,就不必留下來了。↓↓良好的行為懲罰消失一、合理的懲罰之要素二、「燙爐原則」三、獎懲之優缺點四、懲罰的種類五、懲罰的副作用與解決之道六、案例討論適當的懲罰策略,應包括下列幾個要素:一、懲罰要有依據:首先應該明訂規則,讓懲罰有法可據。二、應有合理的目的:一般來說,懲罰的目的只是為了警惕及感化較頑劣的學生,故毋須使用過度體罰的方式。三、方法要合理:懲罰方法除了適當外,也要合理,應要考量該年齡層的最大容許範圍。一般常用的懲罰方法,包括遠離環境、付出代價、不理不睬三種。在懲罰時,教師常會陷入『懲罰越重越好』的迷思中,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四、懲罰應告知原因:在懲罰學生之前,為了讓學生明瞭自己受到懲罰的原因,教師要明確地告訴學生,他做了什麼行為,違反了哪一條教室規定,再進行懲罰。五、懲罰要及時:當學生表現出問題行為或違反了教室規則時,教師務必要掌握住時機,立即地懲罰。六、方法要適當:選擇懲罰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教師要了解懲罰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收到「警惕」及「感化」的效果,養成良好的習慣。打手心和打屁股是教室管理中常用的方法。七、教師心態要健全:懲罰是為了改變學生的觀念與行為,而非以學業作為考量基準,若教師以學業之優劣,來懲處學生,將失去教育的本意。八、結果要有效:實施懲罰,要評估懲罰的效果。教師要因應每一位學生的特質,來選擇懲罰的方式。每位學生都有其個別的差異,教師應予以尊重,並針對其應改進處規劃合理的獎賞或懲罰制度。懲罰時用「燙爐原則」1.事先警告,(爐子很燙,不要去碰):對學生問題行為的徵兆,予以先期警告。2.迅速處罰(一碰到爐子,便會受傷):即錯即罰,避免舊事重提,而且處罰的時間要短。3.懲罰一致(碰得重,受傷嚴重):處罰的輕重應和不當行為的嚴重性一致。4.客觀公平(任何人碰到,都會受傷):處罰時應就事論事,沒有例外。獎懲之優缺點獎勵懲罰優點1.鼓勵及延續良好的行為2.引發學習動機3.改善師生關係4.促進親師互動1.立竿見影的效果2.殺雞儆猴的作用3.便於秩序的管理4.正義裁決的工具缺點1.過份的獎勵使得學習變質2.扭曲學生的興趣3.養成學生功利的態度4.使得學生不會主動思考1.無法學習良好的行為2.造成學生、家長、老師間的緊張3.降低主動學習意願4.造成身心發展時的創傷5.讓學生養成以暴制暴的心態6.不當的管教易造成違法的行為懲罰的種類(一)「厭惡性刺激的施予」1.社會性的,ex.口頭警告、口頭斥責、通知家長、譏笑、冷漠、給臉色等2.實質性的,ex.記過、留校察看、罰錢、罰寫作業、罰掃地、體罰等。(二)「權利的剝奪」ex.取消自由活動的時間、剝奪喜歡的活動、剝奪先前所發給的代幣等。懲罰的種類(一)扣分當學生有遲交作業、不交作業,或是作業馬虎等情況時,教師即可運用扣分或減等(指等第計分制度)的方式來懲罰學生。(二)停止特權當某項特權遭致濫用,即取消之。ex.不當使用某項設備或器材的學生,就罰他們一段時間不准使用該項設備或器材。這一類的懲罰方式相當有效,因為比較容易「對症下藥」。(三)罰做事罰學生作些重複的工作,ex.重複抄寫一些文句、重複背誦一些章節、或是一段時間的勞動服務。懲罰的種類(四)記缺點這一項懲罰方式,可以和其它方式配合運用。凡是違犯了某項班規的學生,即在黑板上,或是成績簿上,或是其它的地力(如「榮譽卡」)記一次缺點。(五)交付處分此種懲罰方式,是指把違規犯過的學生交付學校行政單位,特別是訓導處的人員,依據學校所訂定的獎懲辦法來處理。(六)其它ex.破壞公物則可要求學生修復或賠償;攜帶違禁品、書籍等,則予以沒收,再斟酌情形,決定是否再學期末了時發還之。懲罰的副作用與解決之道(一)學生既有的不當行為,即使暫時因逃避而被壓抑,學生可能改以其他不當行為來達到目的。→在了解學生不當行為背後的需要之後,引導學生以正當的手段滿足其需要。(二)學生可能因受罰而怨恨教師,因此處罰可能不利師生關係的建立。→平時關懷學生、支持學生,處罰時對事不對人。(三)學生可能因為怕處罰而連帶怕教室,怕學校。→營造積極、溫暖的教室氣氛,使學生平時就喜歡教室活動,不致因為一時受到處罰而害怕在教室。(四)學生的不當行為,有時不能自我控制,在受到處罰時,心理上難免形成困擾,有礙心理健康。→藉著個案輔導及團體學習活動的安排,引導學生自我了解、自我評估以及自我控制行為表現。懲罰的副作用與解決之道案例討論【情境說明】劉老師是位年輕教師,教學認真,常於課後指導班上的基礎數學。這次劉老師要上某單元,為使班上同學容易學習,因此他找了些相關的基礎數學題目對全部同學加以測驗,並將以同樣的題目型式隔天再做一次測試;若仍未達標準者,將於週六下午強制留校做補救教學,未經老師允許而缺席者,將記小過處分。結果補考仍有不少學生未達標準,點名後發現有三位學生無故缺席,而出席的學生雖勉強的聽完課,但顯得很不滿意劉老師的作法。隔一週的星期一,劉老師將缺席的三位學生私下找來要簽予以記過處分。其中一位學生竟回答:「聽說教育廳規定週末是學生休息時間,不可強留學生在校補習」言下之意他們乃是按規定時間上下課,並無犯錯,劉老師遲疑了一下,心想:〝處罰方式是當眾宣佈的,若出爾反爾今後如何帶學生〞,因此便以強硬的口吻說:「我已給你們補考機會,且又當眾宣佈不到者將予記過處分,若不滿意我的懲罰方式,可到教育廳檢舉我」。這三位缺席的學生,真的被劉老師各記了一支小過,雖然事後這三位學生並未檢舉劉老師,而是默默的接受了懲罰,但這件事對劉老師而言可說是一大打擊,尤其對此後的補救教學活動就不再積極了,甚至不再做了。【情境問題解決方案】1.劉老師在教學時碰到班上大多數同學的起點行為不足,而又無法用太多正課時間來做補救教學,因此在週六下午強迫學生留校補習,你認為此種作法妥當嗎?答:劉老師不妨試試以下補救教學的方式:(1)若無必要的話,不必採強制留校,使一些有心上進的學生自願留下聽課,如此由於出自學生的志願性,補救教學效果會更佳。但此法對於一些自暴自棄的學生可能無法達成預期的教育功能,因為大多數在校生仍需一些強迫性的學習環境。(2)劉老師可事先徵求班上意見,看在那一個時段留下最方便;如此,因為時間是學生自定的,學生較不會產生反彈的情緒。【情境問題解決方案】2.對於未出席的學生,劉老師處以小過懲罰是否值得商榷?以職權而言,劉老師是否可強迫學生留校?答:(1)劉老師利用週末實施補救教學,可謂用心良苦,學生只為了沒學習好,或沒去參加輔導就被記過,學生心理上可能不會服氣,因為記過在一般人的觀念中,是校方對違反了重大過失的學生才採取的措施;事實上,劉老師可以利用家庭訪問的方式告知家長事情發生的原委,再與家長共同來處理較佳。(2)以學生正常作息時間而言,週末乃學生的自由時間,老師是不該強迫留置學生的。【情境問題解決方案】3.劉老師的做法是出於為學生功課著想,卻換來學生的不滿與反彈,使劉老師大為失望,劉老師該如何自我調適才不致於影響今後的教學態度呢?答:(1)劉老師的出發點是好的,雖事後遭致學生的反彈,使其對教學大為灰心,但若把這件事當做是教學生涯上的一個磨練與經驗,而不要太過於自責,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