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基础知识(包括燃烧常识、建筑防火常识、消防设施常识)燃烧常识•燃烧:俗语着火,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发热现象。•燃烧三要素:1、可燃物: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可燃物。固、液、气体等2、氧化剂: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3、温度(引火源):引火源是指供给可燃物与氧或助燃剂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燃烧常识•只有具备燃烧三要素才能发生火灾,具备燃烧三要素不是一定发生火灾的。•燃烧的充分条件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车用汽油38度以下,不能燃烧)2、一定的氧气含量(汽油的最低含氧量未14.4%)3、一定的点火能量(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未0.2ML)4、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燃烧常识•所谓防火和灭火的基本措施就是去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条件,使燃烧不致发生或不能持续。如:钢筋混凝土的房子比木头房子耐烧燃烧常识: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的概念•闪燃:在液体(固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固体)表面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甲乙丙类液体划分标准•阴燃: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阴燃。一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会发生阴燃,如: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堆垛的煤、草、湿木材等易发生这类火灾。燃烧常识: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爆炸的概念•爆燃:以亚音速传播的爆炸称为爆燃。爆燃反应中,穿过未燃烧介质的反应前端速度小于或等于声速(空气中约340m/s)。•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燃烧常识:闪燃、阴燃、爆燃、自燃、爆炸的概念•爆炸: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使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分: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爆炸极限:可燃气体、蒸汽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产生爆炸最高或最低浓度。通常用体积百分数表示,从下限到上限有一个范围,爆炸下限小于10%的,甲类,其余为乙类。燃烧常识:氧指数的概念•在规定条件下,固体材料在氧、氮混合气体中,维持平稳燃烧所需的最低氧含量称为氧指数。材料的氧指数表示材料燃烧的难易程度。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例如氧指数为26的物质,当气体中氧含量低于26%时就不能燃烧。一般认为氧指数<22属于易燃材料,氧指数在22—27之间属可燃材料,氧指数>27属难燃材料。燃烧常识:可燃气体的燃烧特点1、特点:可燃气体的燃烧不需象固体、液体那样需经溶解、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或将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容易燃烧,速度也快。2.燃烧方式:根据燃烧前可燃气体与氧混合状况不同,燃烧分为两大类:(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从喷口(管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其燃烧速度取决于可燃气体的喷出速度,一般为稳定燃烧。如容器、管路泄漏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喷燃烧属于此类。(2)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氧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的可燃性气体,被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这类燃烧往往造成爆炸,影响预混燃烧速度的因素有气体组成,可燃气体的浓度,可燃混合气体的初始温度、管路直径、管道材质等,如处于标准状态下甲烷与空气混合气体在管道内的燃烧。燃烧常识: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特点:可燃液体的燃烧实际上是可燃液体蒸气的燃烧,蒸发燃烧,易产生流淌、沸溢、喷溅和冒泡•液体分类——液体火灾危险性分类及分级是根据其闪点来划分的甲一级易燃液体<28℃乙二级易燃液体28~60℃丙可燃液体>60℃燃烧常识:可燃固体的燃烧特点•1.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受热、蒸发、热分解,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地发生燃烧。•2.燃烧方式:蒸发燃烧(硫、磷、沥青等)、分解燃烧(木材、纸张、棉、麻等)、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阴燃(堆放的棉、麻、煤、草、湿木材)燃烧常识:热传播的几种途径•火灾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传播有三种途径,即: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燃烧常识:典型的燃烧产物及毒性•燃烧产物通常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统计资料表明,火灾中死亡人数大约80%是由于吸人毒性气体而致死的。火灾产生的烟气中,有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2、N02等。火灾常识•火灾定义根据国家标准GB5907—86《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将火灾定义为: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危害。火灾常识:火灾的分类根据可燃物的不同:•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固体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溶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等引起的火灾。•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火灾常识:火灾的分类按照一次火灾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财产损失等火灾危害严重程度划分,火灾可分为四类•特别重大火灾:死亡30人以上(含本数);或者重伤100人以上;或者直接财产损失1亿元以上。•重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直接财产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较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直接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一般火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下;或者直接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下。防火常识:防火基本原理(一)控制可燃物和助燃物。通常用不然、难燃材料代替易燃、可燃材料;(二)控制和消除点火源。(三)控制生产中的工艺参数。(四)防止火势扩散蔓延。设防火防烟分区、筑防火墙、留防火间距等灭火常识:灭火的基本原理根据燃烧的基本条件要求,任何可燃物产生燃烧或持续燃烧都必须具备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因此,火灾发生后,所谓灭火都是破坏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灭火作用主要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一个化学过程。不论是使用灭火剂灭火,还是通过其他机械作用灭火,都是通过上述四种作用的一种或几种来实现的。灭火常识:灭火的基本原理•冷却灭火:对一般可燃物而言能够持续燃烧,其条件之一就是它们在火焰或热的作用下,达到了各自的着火温度。因此,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至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闪点以下,燃烧反应就会中止。用水扑灭一般固体物质的火灾,主要是通过冷却作用来实现的。水能够大量吸收热量,使燃烧物的温度迅速降低,最后导致火焰熄灭,燃烧终止。灭火常识:灭火的基本原理•窒息灭火:各种可燃物的燃烧都需要在其最低氧浓度以上进行,低于此浓度时,燃烧不能持续。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通常在氧浓度低于15%时不能维持燃烧。用于降低氧浓度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通过稀释氧浓度来灭火的方法,多用于密闭或半密闭的空间。灭火常识:灭火的基本原理•隔离灭火:可燃物是燃烧条件中的主要因素,如果把可燃物与引火源以及氧隔离开来,那么燃烧反应就会自动终止。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的通道;打开有关阀门,使已经发生燃烧的容器或受到火势威胁的容器中的液体可燃物通过管道导至安全区域,都是隔离灭火的措施。这样,残余可燃物烧尽后,火也就自熄了。灭火常识:灭火的基本原理•化学抑制灭火:物质的有焰燃烧中的氧化反应,都是通过链式反应进行的。破坏链式反就能导致燃烧的中止。灭火常识:灭火介质的灭火机理•水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进行灭火•泡沫灭火剂主要依靠冷却、窒息作用,•干粉灭火剂一般分BC干粉和ABC干粉两大类,主要依靠化学抑制•二氧化碳主要依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却作用•卤代烷灭火剂主要靠化学抑制作用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卤代烷灭火剂有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作用。消防设施常识:灭火器1.按充装灭火剂类型,可分为干粉型灭火器(BC或ABC)、水基型灭火器(水或泡沫)、二氧化碳灭火器和洁净气体灭火器;2.按驱动灭火器的压力型式,可分为储气瓶式灭火器和储压式灭火器;3.按操作移动灭火器的方式,可分为手提式灭火器和推车式灭火器。灭火器简要介绍清水灭火器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MT型手提式灭火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高压CO2灭火器推车式1211灭火器克鲁斯移动式消防炮消防设施常识:灭火器灭火器的选型:1.A类火灾场所:ABC干粉、水型或泡沫灭火器;2.B类火灾场所:二氧化碳、水基型或洁净气体灭火器;3.C类火灾场所:干粉、二氧化碳或洁净气体灭火器;4.D类火灾场所:干粉、二氧化碳5.E类火灾场所:干粉、洁净气体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消防设施常识:其他消防设施与器材常用消防设施可分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灭弧系统、消防给水系统、消防通讯系统、消防广播系统、安全疏散系统、防排烟系统、便携式灭火器材8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