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灾风险评估概述火灾风险识别常用火灾风险评估方法建筑/区域火灾风险评估2风险管理过程3可接受风险火灾危险:引发潜在火灾的可能性,针对的是作为客体的火灾危险源引发火灾的状况。火灾风险:对潜在火灾的发生概率及火灾事件所产生后果的综合度量。火灾隐患:由违反消防法律法规的行为引起、可能导致火灾发生或发生火灾后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损害或社会影响的不安全因素。4火灾危险源:可能引起目标遭受火灾影响的所有来源。火灾风险源:能够对目标发生火灾的几率及其后果产生影响的所有来源。火灾危险性:物质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及火灾在不受外力影响下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强调的是物质固有的物理属性。5火灾危险源危险源,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指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载体。它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由于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时释放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所以它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一类危险源包括可燃物、火灾烟气及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成分;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它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火灾自动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应急广播及疏散系统等消防措施属于第二类危险源。按对象所处状态现状评估预先评估按评估指标的量化程度定性评估半定量评估定量评估火灾风险评估分类7按评估对象区域火灾风险评估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企业火灾风险评估大型活动火灾风险评估火灾风险评估分类8社会化消防工作的基础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的基础重大活动消防安全工作的基础厘定火灾保险费率的基础火灾风险评估的作用9二、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选择题)三要素:可燃物、点火源、助燃剂时间和空间三、影响火灾后果的因素建筑主、被动防火能力及内部员工消防素质外部消防力量火灾风险来源(第二节)10一、火灾危险源客观因素:电气引起火灾、易燃易爆品引起火灾、气象因素引起火灾人为因素: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人为纵火火灾风险源分析(第三节)11二、建筑防火被动防火: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分区、消防扑救条件、防火分隔措施主动防火:灭火器材、消防给水、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疏散设施火灾风险源分析(第三节)12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13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级别危险程度可能导致的后果Ⅰ安全的不会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Ⅱ临界的可能降低整体安全等级,但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能通过采取有效消防措施消除和控制火灾危险的发生Ⅲ危险的在现有消防装备条件下,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Ⅳ灾难性的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环境危害、社会影响14事件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是一种按事故发展的时间顺序由初始事件开始推论可能的后果,从而进行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5事故树分析法顶事件、基本事件、与门、或门可燃气体钢瓶火灾气体泄漏阀座故障隔膜阀泄漏排气口泄漏隔膜泄漏阀座故障气密盖松动/缺陷钢瓶完整性有缺陷阀门螺纹处泄漏违章/误操作撞击火花使用铁制工具作业钢瓶撞击穿带铁钉的鞋工作x1x2x3x4x5x4x6x8x9x716事故树分析法定性分析:割集、最小割集、结构重要度定量分析:顶事件概率11112jijnxkIip(T)=p1×p2p(T)=1-(1-p1)×(1-p2)17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目的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部署相应的消防救援力量,建设消防基础设施,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明确消防工作发展方向、指导消防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目的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消除或减少建筑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使建筑发生火灾或在意外发生火灾时能够保证人员及时、安全撤离,尽快扑救火灾,降低火灾损失,提高建筑的安全程度一般目的和特定目的18分析区域(建筑)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体系对区域(建筑)的火灾风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提出合理可行的消防安全对策及规划建议区域/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内容19信息采集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与计算评估结论风险控制火灾风险评估一般流程20风险评估区域评估评估区域内人口、经济、交通等概况、区域内消防重点单位情况、周边环境情况、市政消防设施相关资料、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等建筑评估建筑的地理位置、使用功能、消防设施、演练与应急救援预案、消防安全规章制度等信息采集21气象因素电气易燃易爆品客观因素用火不慎不安全吸烟纵火人为因素区域火灾风险识别22一、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选择题)三要素:可燃物、点火源、助燃剂时间和空间二、影响火灾后果的因素建筑主、被动防火能力及内部员工消防素质外部消防力量火灾后果在不阶段的三种表现形式建筑火灾风险识别23•科学合理的分析方法•最大限度排除评估人员主观因素科学性•评估对象包含多个子系统•最大限度的识别所有风险(子系统)系统性•系统安全涉及人、物、环境多因素•综合考虑各方面,同类系统同一标准综合性•适合被评估对象•具有可操作性适用性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原则24区域消防安全火灾危险源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区域基础信息建筑人口交通消防重点单位消防能力公共基础消防设施灭火救援能力社会面防控能力消防管理消防宣传教育灾害抵御能力w1w11区域评估指标体系25建筑消防安全火灾危险源客观因素人为因素建筑防火特性主动防火被动防火消防扑救条件消防保卫力量消防团队支援力量内部消防管理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宣传教育消防应急预案消防设施检查维护w1w11建筑评估指标体系26火灾危险源客观因素电气火灾气象因素易燃易爆品周边环境人为因素建主动防火指标权重评分标准电气火灾0.4电线0.3使用年限0~3年0~3使用年限3~8年3~7使用年限8年7~10用电设备0.4最大使用载荷与设计载荷比值0~0.8最大使用载荷与设计载荷比值0.8~1最大使用载荷与设计载荷比值10~33~77~10防护0.3有漏电保护0无漏电保护10iiiRwF风险分析与计算27风险等级名称量化范围风险等级特征描述Ⅰ级低风险[85,100]几乎不可能发生火灾,火灾风险性低,火灾风险处于可接受的水平,风险控制重在维护和管理。Ⅱ级中风险[65,85]可能发生一般火灾,火灾风险性中等,火灾风险处于可控制的水平,在适当采取措施后可达到接受水平,风险控制重在局部整改和加强管理。Ⅲ级高风险[25,65]可能发生较大火灾,火灾风险性较高,火灾风险处于较难控制的水平,应采取措施加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消防管理水平。Ⅳ级极高风险[0,25]可能发生重大或特大火灾,火灾风险性极高,火灾风险处于很难控制的水平,应当采取全面的措施对建筑的设计、主动防火设施进行完善,加强对危险源的管控、增强消防管理和救援力量。评估结论(风险等级判定)28基本原则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消除(归避)风险减少(降低)风险转移——火灾保险风险控制2930消防性能化设计的适用范围基本程序与设计步骤资料收集与安全目标设定火灾场景和疏散场景设定软件选取计算分析及结果运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文件编制31传统规范的不足无法给出一个统一、清晰的整体安全度水准是经验及科研技术的总结,难以跟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发展限制了设计人员主观创造力的发展无法充分体现人的因素对整体安全度的影响32建筑消防性能化防火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使用功能和消防安全要求,运用消防安全工程学原理,采用先进适用的计算分析工具和方法,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提供设计参数、方案,或对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完成相关技术文件的工作过程33一种先进、有效、科学、合理的防火设计方法,特别是在解决大型复杂建筑物的防火设计问题方面,弥补了依据传统的规范标准进行设计的不足性能化设计的优点:(1)加速技术革新(2)提高设计的经济性(3)加强设计人员的责任感3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安全工程》系列标准中,《总则》的序言:建筑消防设计一般都执行消防规范(即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中的“处方式”条款,但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形式、大空间、多功能的建筑不断出现,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使用,现行规范难以覆盖和满足这些特殊建筑、针对特殊建筑的个性化特点,采用量化的消防安全工程方法来分析判断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定的消防安全目标,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是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可行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在国内外建筑的消防设计中得到应用。351、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是对建筑火灾风险状态的评价,从宏观上获得建筑防火安全水平;性能化防火设计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设计的消防设计方法;2、多数情况下,火灾风险评估是对建筑消防现状的评价,性能化防火设计一般在设计阶段;3、火灾风险评估的对象是消防安全状态,性能化防火设计既可以提供消防设计方案,又可以完成对方案防火性能化的评估。362009年公安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应用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公消[2009]52号)该规定,规定了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适用范围、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申报流程、对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单位要求等。37什么样的工程可以进行性能化设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程项目,可对其全部或部分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超出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适用范围的按照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进行防火分隔、防烟排烟、安全疏散、建筑构件耐火等设计时,难以满足工程项目特殊使用功能的38一般来说,题干中有以下建筑类型,考虑应用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高层、超高层建筑大型会展中心大型体育、文化设施大型购物中心、物流中心大型现代化生产制造厂房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交通和其它大型地下公共设施等39下列情况不应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国家法律法规和现行国家消防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规定的国家现行消防技术标准已有明确规定,且无特殊使用功能的建筑居住建筑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幼儿园、托儿所、老年人建筑、歌舞娱乐游艺场所室内净高小于8.0m的丙、丁、戊类厂房和丙、丁、戊类仓库甲、乙类厂房、甲、乙类仓库,可燃液体、气体储存设施及其他易燃、易爆工程或场所40具体哪些方面可以通过性能化设计来解决呢?1.标准规范没有规定的现行防火规范总结了历史上各类火灾的经验与教训和科研成果,综合考虑了当前国家的整体经济技术和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状况作为成熟经验及科研成果的总结,规范往往不会覆盖突破传统的建筑做法和工艺对于某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如果现行标准规范没有相关的防火设计要求,此时就可采用消防性能化设计的方法412.防火分隔防火分隔指采取一定措施将建筑内某些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空间或设备重要或不能中断工作的场所与其他部位分隔开来,并在一定时间内把火势控制在规定的区域里防火分区是在建筑内部采取规定要求的防火墙、楼板及其他等效的防火分隔措施分隔,用以控制和防止火灾向其它邻近区域蔓延的封闭空间城市综合体、大型展览建筑、候机车船楼等建筑因使用功能的需要,具有体量及空间巨大等特点,往往难以按照现行规范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如果强行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防火分隔,又与使用功能相冲突423.防烟与排烟防烟与排烟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防止烟气进入人员的疏散通道,保证疏散安全,为消防救援提供必要的有利条件大剧院、体育馆、电影院的观众厅等部位因空间较大,无论是按照地面面积还是按照空间体积计算排烟量,计算得出的机械排烟量会很大而难以实现现行防火规范对自然排烟系统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在部分工程中为了美观及与建筑方案相结合的考虑,要求在高大空间内采用自然排烟系统434.安全疏散规模很大的建筑,无论是安全出口宽度还是疏散距离,往往难以按照规范进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