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天津市第一商业学校隶属于天津一商集团,有着49年的办学历史。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由建校之初的单一专业、百人规模,发展成为涵盖工商应用技术类23个专业、在校生5300余人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近五年保持在98%以上,受到社会广泛欢迎。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近年来,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指导先进学校,全国计算机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全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试点校,全国德育工作改革试点校及天津市首批骨干示范校。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05年8月19日,全国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现场会期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现场参观、学习和交流的唯一一所中职校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与全国各省区专家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2006年11月,学校被列为工学结合全国107所先行试点校。2007年1月12日,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和天津市领导来校视察指导工作,并对我校以育人模式改革为核心的学校整体改革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形式1、订单培养型订单培养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工学结合形式,可从根本上缓减中职学生就业难,部分学生经济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工学交替型“工学交替”是半工半读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实现形式,就是在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任务后,将专业模块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紧密结合,使学生课堂学习和生产岗位做工交替进行,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与学习成绩相关联,依靠自己实习劳动所得,解决学习期间的学杂费、生活费及其他支出,以便顺利完成学业。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顶岗实习型“顶岗实习”通常指学生在生产、管理、服务等岗位上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实习,在生产实习的最后阶段进行。具体说就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2+1”教育模式,即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顶岗实习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的能力锻炼及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勤工助学型勤工助学主要是为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内或校外提供一些工作岗位,让他们利用业余或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补贴其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开支,助其完成学业,勤工助学的工作岗位不一定与他们所学的专业对口,重在获取劳动报酬。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1、建立稳固先进的校内外实训基地(1)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确立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进入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顶岗实习、掌握实际工作技能及预就业提供了场所和机会,但目前校外实训基地经常变换,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环境,直接影响到实训教学、实习学生的管理,影响“工”的质量。为此,职业学校应主动寻求与自身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企业建立合作协议,以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为纽带,形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有效模式。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是与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双方共同组织制定学生实习、实践活动方案;二是由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场所,派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基地兼职教师,与学校的专业教师共同组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实训管理。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更新校内实训设备,实现实训环境与工作环境的对接在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校内实训基地的筹建应以行业或岗位群的技能培养为目标,让学生处在一个仿真环境中以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校内实训基地在进一步更新、完善过程中应遵循“全真环境、贴近实际、适合教学、技术超前”十六字原则。“全真环境”是指校内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与企业实际应用的生产型设备的主流类别、型号相一致;“贴近实际”是指实训设施的运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软件条件与目前企业实际应用的生产设备的规范、管理制度相一致;“适合教学”是指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定位在满足实践教学要求,而不是生产经营第一;“技术超前”是指本项目的硬件设施将包含尚未普及的,节能、低污染、造价适当的,具有良好市场应用前景的新型机组设备。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制定师资培训计划,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效果,教师是关键。采用“走出去、引进来、修自身”的办法,以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1)定期委派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调研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就需要有一支知识先进、技术过硬的专业课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可实行轮训制,鼓励每一位任课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课时少时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锻炼,掌握具体操作技能要求,撰写调研报告,将企业较新、较实用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带进学校,融入教学之中。另一方面,学校可选派理论水平较高、有敬业精神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或相关知名企业强化专业技能,弥补中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缺陷。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从社会聘请技术骨干充实专业师资队伍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致使中职学校实训师、双师型教师缺乏,这直接影响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鉴此,一是从企业一线择优聘请技术骨干或已退休的专业技术岗位工程师或技师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与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对实训教学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二是优先招聘尚有余力的原技校退休专业教师。这部分教师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教学经验,并熟悉技工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他们的加入必将缓减“双师型”教师缺乏的局面。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制定激励制度,促使教师进行自我培训对在职专业课教师,除了学校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外,还可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教师进行自修。一是实行人事制度改革,评聘分开,完善教师聘任制度,从根本上破除“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体制,使教师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之风;二是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师考核体系。对新招聘的青年教师,若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取得本专业范围内的职业资格证书,下一年度将不再被聘为教师岗位。三是在收入分配、职称晋升、业务进修轮训、业务能力考核等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各项工作中适当向实践能力强的一线专业教师倾斜,鼓励更多的教师主动乐于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深化课程改革,实现与工作需求对接(1)围绕工作任务,调整教学计划目前,中职教育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与岗位要求的职业能力严重脱节,致使中职毕业生参加工作后需要重新培训才能上岗,过渡期较长,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为此,中职学校应围绕职业岗位群要求,调整教学计划,进行课程整合。一是对课程内容的调整。本着“必须、够用,为专业服务”的原则整合文化基础类课程;本着“精干、实用,为企业服务”的原则整合专业类课程。二是对课程开设时间的调整。利用企业经营淡季,让一年级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技能学习,实施工学交替;利用企业用工旺季,让具有一定实践基础、即将毕业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就避免了和企业出现撞车。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改革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为了实现与工作需求的对接、工与读的有机结合与衔接,我们应改革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将课程体系划分为文化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及专业岗位实践四大模块。第一学年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完成文化基础及部分专业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第二学年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第一学期继续完成部分专业基础理论模块教学,第二学期完成专业技能模块教学,突出专业方向。第三学年到校外实训基地或订单企业完成专业岗位实践模块的教学。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实施隐性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思想道德意识目前,用人企业一致认为中职学生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美德,能够遵纪守法,认真负责,做一名高素质、文明的劳动者。由此,中职学校应实施隐性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职业思想道德意识。一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二是,重视班主任管理工作及任课教师对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转变评价理念,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1)拓展评价内容,实施综合评价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应从多角度、多方位对学生及老师进行评价。对学生而言,不仅要评价其在“学”阶段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而且还要评价其在“工”阶段的顶岗实习情况;不仅要评价其智力发展情况,而且还要评价其职业道德规范、团队合作能力等非智力方面的情况。对教师而言,不仅要评价其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要评价其在企业对学生的指导情况;不仅要评价其工作能力,还要评价其师德师范。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创新评价方法,实现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评价需要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完成,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对专业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考核专业理论水平,还要考核实践教学能力以及在带领学生实习时指导和管理学生方面的业绩表现,形成对教师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组织管理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突破一纸文化试卷的评价形式,对专业理论课程的评价可以定量考核为主,采取开放式考题,且在整个学习成绩中占有较小的比例;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校内实训的考评成绩则以定性评价为主,应更多考虑学生实际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检验学生会做什么事情;对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评价,应更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工与学的促进作用,宜采用表现性评价方法,企业对学生在具体岗位上所表现出来的主动参与意识与创新意识、责任心、适应性、专业技能、职业意识、自我管理以及合作与竞争的观念等方面进行评价,且在整个学习成绩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因为学校培养出的人才,最终是要为社会、企业所用,因而人才的质量高低,只有通过用人单位的评价,才是最终的评价。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3)扩大评价主体范围,实施多元化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是由学校组织进行,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扩展评价主体范围,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实训指导人员、被评价的对象等都将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主体,体现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如对教师的评价可由学生评,领导、同行、企业专家评,教师自评等多元成份组成,只是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各部分所占权重不同;对学生的评价也应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者的传统教学评价方式,将企业技术指导人员、学生实习中的同行、顾客及学生自己引入半工半读教学评价体系,作为评价主体共同对学生工与学的效果进行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将从不同角度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进行更真实、更全面地评价。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5、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动态服务管理(1)制定申请制度,校企、学生签订三方协议在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有的家长对学生未到法定年龄就到企业顶岗实习不理解,还有的孩子因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而中途放弃,为了征得家长、学生的同意,中职学校应制定申请制度。学校事先将工学交替的形式、时间分配及今后实习单位的情况告知家长,也可带学生到合作企业参观。而后学生个人提出书面申请,且取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与学校签订协议书,要明确学生、家长、学校和企业的权利、义务。中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制定教师带队管理制度,做好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中职学校实施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安排专职教师对学生进行全程管理和服务,一是沟通、协调学生在实习中与企业的联系,二是帮助学生解决好在实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配合企业开展对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工作与学习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学校管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