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范文解忧愁1/25《司马光》教学设计【5篇】【前言】本站网友为您精挑细选分享的优秀文档“《司马光》教学设计【5篇】”以供您参考学习使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的话就分享给朋友们一起学习吧!《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篇】学习目标: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两个字,积累一些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3、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自然段难点:能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教学过程:一、揭题走近人物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好范文解忧愁2/25中认识生字“司”)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事。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出示朗读要求①、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②、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2、检查生字、词语(1)课件出示课后“司、假”等13个生字(带拼音)让学生认读(2)去掉拼音让学生认读,个别字让学生给他找朋友(组词)(3)出示课文词语让学生读古时候(轻声)、司马光、假山、一口水缸、装满、举起、叫着、使劲、砸破、得救、一不小心师:小朋友们,这些词语里有两个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着、得)好范文解忧愁3/25强调“一”是变调不是多音字出示多音字让学生拼读三、明白课文大意1、生字词语都会读了,相信课文就难不倒大家了吧!小朋友们自己再把课文读一读,过会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分段朗读师: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的是谁吗?哪一段介绍了他?(出示第一段,注意古时候,孩子是轻声词)2、谁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救人师: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救小朋友呢?请你们自己读读2、3两个自然段,从课文中找一找,找到的答案可以用“————”划出来师:小朋友们找到了吗?大部分找到了,还有个别小朋友找不到。老师要请两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两段(课件出示)教师适时进行朗读指导课件出示:小朋友在玩时掉进水缸里了(在第3个自然段中找答案)提醒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4、师:小朋友们读的真仔细,这么快就把答案全部找出来了四、说话训练(会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好范文解忧愁4/251、你能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式把上面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吗?2、课件出示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师:那你能用因为________所以_________来造句吗?先跟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反馈五、小结1、师:小朋友们真是一次比一次又进步。2、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快要淹死了。那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会怎么做呢?小朋友得救了吗?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1、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写两个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别、到”两个生字,先让学生观察怎么写,再教师范写,学生书空2、学生自己写,教师巡视进行指导六、布置作业在抄写本上把“到、别”两行字写好。课后反思《司马光》这篇文章是司马光小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主要讲司马光砸缸救人,体现出他聪明、机智,勇敢的品质。第一课时,我主要以字词为重点,让学生初步了好范文解忧愁5/25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能够用“因为所以”说一句话。课上字词较扎实,就是在朗读方面不够多,老是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让给学生自由探讨的机会不多,以至于学生上课积极性不够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读中发现问题,从读中自己解决问题!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2、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3、通过观看微课,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好范文解忧愁6/25教学过程:第一板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1、同学们,你知道吗?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长河里,有一些少年,他们智慧的光芒点亮了我们的童年,想认识他们吗?逐次出示图片,学生说出故事。(课件出示——图1:孔融让梨;图2彦博灌水取球;图3曹冲称象;图4司马光破瓮救友。)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生说。(板书:司马光)司马是姓,光是名。亲切地叫一叫。大声喊喊他。生读课题。像这样由两个字组成的姓,你还知道吗?生说。听说过“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吗,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讲讲。3、如果把刚才同学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三一刀客。那你知道古人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吗?翻开课本102页,自己大声地读一读。4、读过了吗?和平时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生自由说。5、师小结:你们发现得真好,这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把它叫做——文言文(板书:文言文)。那什么是文言文呢?让我们简单了解下。生观看微课视频,初步了解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学阶段的第1篇文言文——齐读课题。好范文解忧愁7/25第二板块:细读,把握停顿节奏1、朗读生字。小老师带读。“瓮”字的读音强调,“瓮”长什么样子?图片出示瓮和缸,让学生来猜,说出理由。(板书:插图)补充和瓮有关的成语:请君入瓮,瓮中之鳖。2、一读,意在正音。要求:两分钟时间,用自己的速度,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自由读。指名读。师相机引导正音。3、二读,重在停顿。引言:读古文讲究“断句”。我们知道原来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课文为了大家学习方便,加上了标点。有标点的地方当然要停顿,但一些句子中,根据它的意思,没有标点的地方需要拖个长音。这样读,你自己比较好理解,听的人也容易听懂。请大家拿出笔来,听老师读一遍,注意听我读到哪里没有标点却拖长了字音,你就在哪里画一条斜线。(板书画斜线“/”)为了便于大家听和画,我读的慢一点,拖音也放长一些,明白吗?师范读。指名读。课件出示: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生校对修正。好范文解忧愁8/25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再试着读一读课文,要求:不但要读正确,更要注意句子的停顿。男女生读。2、三读,贵在节奏。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后还要摇头晃脑,甚至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师示范)读出滋味来的人都是这样,你们也试一试,看看能读出滋味来吗?自由读。齐读。第三板块:品读,理解文本含义1、课文读通读顺了,那你是否读懂了呢?我来考考大家?出示电子课文。老师刚才读了课文内容,发现没有司马光这个名字啊?(生说)光就是司马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说,师板书: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借助注释,我们还理解了这些字的意思。(课件出示注释)文中就只有司马光一个孩子吗?还有哪些人,用横线划一划。(群儿、一儿、众、儿)生说,并理解意思。这些孩子在干什么?请用笔圈出文中人物的动作。(戏、登、跌、去、持、破)指名说。师圈画。2、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戏”是什么意思?生说。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用古文来写就是好范文解忧愁9/25——群儿戏于庭。那么,如果一群孩子在园中玩耍呢?就叫——(群儿戏于园),在树林中嬉戏呢?叫——(戏于林),在池塘里嬉戏呢?原来,这“戏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戏、玩耍!一群孩子在庭院里嬉戏、玩耍,玩得多开心哪!读——群儿戏于庭。“足跌没水中”,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呯——”地一声,掉进了瓮中,水很深,一下没过了头顶!这一切发生得太快了,一眨眼的工夫哪!所以,“跌没/水中”你不妨读得快、急。3、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猜猜看这一句大致是什么意思?生说。当看见有人掉进瓮中,其他的小孩有怎样的反应?能想象一下他们当时的样子吗?有的孩子……有的孩子……还有的孩子……小朋友们,让我们穿越时空,也来当一回古人,把刚才的话用简短的文字说一说。试着用“众皆弃去,一儿_______,一儿_________……”的句式说一说。(一儿呼救,一儿大叫,一儿惊走,一儿狂叫,一儿大哭……)当小伙伴们惊慌失措的时候,司马光在干什么?生说。这“持石击瓮”要读得迅速有力,才能显得司马光做事果断、利落!“破之”呢?你就长舒一口气吧,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所以读地慢些——破——之——,好范文解忧愁10/25结局皆大欢喜,所以要缓,语气上扬,儿——得活——。4、师生合作带着语气读课文。5、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指名说。生说师板书。6.司马光真了不起,想记住这个故事吗?自己先试着背一背。生自由背诵。填空形式集体尝试背诵。小结延伸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司马光》这篇课文,从司马光破瓮救友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司马光小时候是一个机智勇敢、沉着冷静的孩子;我们还第一次学习了文言文,初步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碰到难句反复多读几遍。延伸:还记得以前学过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老师这儿有1篇用文言文写的《曹冲称象》,想不想读一读?(下发课外阅读:文言文的《曹冲称象》)喜欢的话课后去读一读吧!板书设计司马光文言文机智勇敢插图冷静沉着注释好范文解忧愁11/25《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三篇】一、教学思路与设计理念教学思路《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1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好范文解忧愁12/25友得救了。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设计理念将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维教学目标有机会地整和,不仅让学生读懂课文,学会生字、学会说话,会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体会到遇到困难时,切忌慌张,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本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他和几个小伙伴在花园里玩,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遇到这样的突发情况,司马光急中生智,举起大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伙伴。教学中应从课文的语言文字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朗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教学对象分析根据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感知理解课文,从而锻炼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方法分析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好范文解忧愁13/25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三、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