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高管忽视员工利益需求“之前我曾在一家规模还算可以的私企工作,有时和员工在一起吃饭、聊天,经常听到员工说公司高管只懂得在加班的时候说一些油嘴滑舌的好词儿,但是兑现却遥遥无期,批评起人来也是阴阳怪气,无根无据的。在私底下,很多员工都对高管非常的失望,表面上看起来言听计从,一派祥和,其实每个人都另有打算。”王红艳曾在义乌一家大型企业干了5年,一直担任财务主管,后来因为老板的原因,她辞职离开了这家公司,现在金华一家建筑工程公司上班。她说,原先的老板在需要员工的时候,他可以给员工做出任何承诺,可到最后全都不兑现,因此在员工中缺少一种亲和力。某日资企业HR专员林雨芳对此持肯定观点:“员工利益受到损失会让员工失去对高管的信任,企业的一些制度可能会影响到员工的利益,比如薪酬待遇、福利、绩效考核等,作为这些制度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员工会认为是高管剥夺了他们的利益。”特别是有些老总,常常是在需要用人时承诺很多,但最终都不给兑现。还有些高管,承诺是兑现了,但明显的用人不公态度难免让员工心存芥蒂。A公司刚成立时有三名业务员,都是老板的亲戚和以前的同事。随着业务的逐渐扩大,公司业务员不断增加,新来的人也多是老板的同乡、好友,整个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老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们兄弟一起赚钱!”刚开始,大家还一团和气,随着业务的提升,早期和老板一起创业的三名业务员都成了部门主管,手下也都多多少少管着几个人。A公司的工资待遇比较平均,工资结构和形式也有点儿类似国企,员工、主管相互间的收入差距都不是很大,体现不出业务能力上的差距。公司的三个业务主管,张强、武飞、黄爱军因为资历不同而拿不同的底薪工资,分别为3500元、3000元、2500元。他们的电话费、交通费、油料费全部实报实销,另外,为了方便他们跑客户,公司还分别给张强和黄爱军两人配了车。除此之外到了年底两人还有一个大红包。但是不久,武飞就唠唠叨叨抱怨收入少,不公平。他认为张强和黄爱军都没有开发新客户的能力,做的不过是送送货的工作,而他有开拓市场的能力,并且已经联系一些苏州、昆山的客户,正在拓展浙江的客户,可收入不但不比张强、黄爱军多,反而在一些配车、分红等待遇上还不如二人。此外,一些骨干员工对高管不信任也能引发其它员工对高管的看法。北京市某建筑工程总公司的晓萧是一位很能干的员工,不但业绩优秀,他的人脉关系也非常广,公司领导有了麻烦事都少不了找他搞定,在公司内部哪个部门有了困难,也少不了找他帮忙。可是,公司升职的事却与他无缘,这还不算,公司的高管还把他当成一枚“棋子”,哪里需要他就把他放到哪里,专门冲锋陷阵,“啃”硬骨头。终于有一天,这名员工离开了公司,领导们也并没深切挽留,直到他走后,忽然间,老板好后悔,觉得离不开他了,很多事情别人都办不成。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的离职导致他所在部门的员工相继辞职,包括部门经理在内。员工感受到高管不公正待遇闫新在公司已经干了5年,工作做得很熟,干起来得心应手。随着资历的深入,他的工资级别也一点点在提高,可以说每年的收入都有所增加。本来闫新对薪水也没什么不满,但今年部门来了一个新人,海归留学生,知道了他的收入后,闫新开始心理不平衡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更让闫新感到懊恼的是,那个“海归”不但起薪、各种补贴都比闫新当年进公司要高得多,而且刚一入职,公司便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做了闫新的部门副总。“要知道,我花3年时间才拿到了他现在这个薪水,而且入职五年,我依然是一个程序员,公司从没给过我’一官半职’.”一怒之下闫新去找HR总监理论,最后他得到的回复是“公司这么做是鼓励新人,留住人才”。听了这话,闫新心里很不是滋味。同样感到郁闷的还有在一家上规模的外企任副总裁助理何丽,最近工作也打不起精神,原因很简单,就是对公司高管不满意。何丽所在的公司等级制度比较严格,虽然副总裁是中国人,但何力觉得“他总是在挑我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