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5篇作为一名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网友给大家分享的“二年级数学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5篇”,希望对您有所用途,喜欢就下载吧!二年级数学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1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将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内容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学情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以表内除法知识作为基础来进行学习的,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过程。教学目标:1、通过设计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余数一定比除数小。3、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今天的草莓特别新鲜,我买了一些准备分给大家。你认为怎样分才是最公平的呢?什么是平均分?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1、6个草莓,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谁来分一分?2、怎样列算式?3、如果不是6个草莓,而是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谁来分一分?怎样列式?4、7个草莓,每人分2个不能正好分完,最多只能分给3人,这余下的1个又不够再分给一人,剩下的这个数在数学上就叫余数,它表示平均分完之后剩余的数。5、带有余数,我们就叫它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就是《有余数的除法》。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1、如果每人分4个草莓,8个草莓,9个草莓?10个草莓?11个草莓?12个草莓?分别可以分给几人?你们会分吗?有没有信心?好,现在咱们就拿起手中的学具代替草莓分一分。2、生动手分。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讲评。4、你能将下面5个算式分类吗?84=2(人)94=2(人)1(个)104=2(人)2(个)124=3(人)114=2(人)3(个)5、观察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1、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除法。2、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1、达标练习(1)完成课后做一做。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最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2)练习十四第1题。(3)()6=5()2、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3、作业布置练习十四第2题。板书设计:认识有余数的除法没有余数有余数62=3(人)72=3(人)1(个)余数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84=2(人)94=2(人)1(个)124=3(人)104=2(人)2(个)114=2(人)3(个)二年级数学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2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用具:小棒教学过程:一、先学探究: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二、交流共享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2)说一说:①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②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③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表(1)表(2)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3)写算式:①观察表(1)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②观察表(2)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③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④观察比较: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10÷4=2(人)……2(枝)10÷6=1(人)……4(枝)(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三、反馈完善:“想想做做”1—3。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3、第3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4、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四、全课总结: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五、课堂作业二年级数学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3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三、德育渗透点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教学步骤一、铺垫1、操作并解答、(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2支,还剩1支、)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在解答时要注意横式等号后面的余数及单位名称不能丢掉,写答话时要按题意回答完整、(5)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2、教学例4:(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三、巩固发展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9÷□=□(个)……□(个)9÷□=□(盘)……□(个)(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2、填空:(投影出示)(1)14÷4=3…214÷3=4…2(2)21÷6=3…321÷3=6…3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四、全课小结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五、布置作业121页练习三十六第1、3题。二年级数学关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教案4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一、激情导课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