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为美,以德育人,打造学校特色——金山区石化第三小学德育专项督导自评报告近年来,我校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以少先队为阵地,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采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三年来,我们不懈地坚持“两纲齐抓共举,德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学校德育理念不断更新,德育模式不断完善,,并逐渐形成了比较鲜明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德育工作特色。近两年以来,我校先后获得全国“双有”优秀集体;上海市金山区文明单位;金山区优秀家长学校;金山区红旗大队等光荣称号。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社区、家长对教师师德和学生品德表现的满意率高,学生对教师师德和学校德育活动的满意率高。一、根据办学理念,形成育人目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理想而教育。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呈现以下几种矛盾: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教育教学并举,德育工作为首”虽然我们都已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将德育目标封闭在校园狭小的圈子中,德育方式简单化;德育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不从学生需求新知识、新观念的内驱力入手,内容陈旧单一;此外,德育方法陈旧,一味灌输,途径狭窄等等都极大制约着当前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二是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但不可否认,当前家、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三是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德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自身的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较多,而落实到学生具体行动上的较少。过多地以他律代替自律,往往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这种现象与我们学校德育长期以来“重形式,轻实践”的方式不无关联。我们只有认清和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新矛盾、新现象,不断探索新的工作策略,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益。为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必须树立以下理念,学校根据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要求,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那就是:1、回归生活实际的理念学校德育必须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中走出来,回归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中,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和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新生活,并以文明健康的方式享用新生活;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去关注和指导学生的交往生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2、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德育的真正主体应该是全体学生。德育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生命体来看待,只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并让这种作用体现在实现目标要求过程中,培养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增强敢于进行道德体验的勇气,培养他们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毅力和高度的自制能力,才会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前进,才能使学校的德育实效真正得到提高。3、学生自我教育的理念德育的最佳方式应该是学生的自我教育。只有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使教育成为学生的自我需求,才能使我们社会的道德要求真正内化为学生的内在道德素质。每一位德育工作者要充分相信学生在道德认识、道德判断、道德行为上具有一定的水准。我们应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道德潜能的基础上,培养起学生人格智能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广泛参与道德实践活动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调控,自我创造,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逐步成为集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于一体的完整的人。综上所述,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理念和“以礼为美,以德育人”的育人目标。学生的发展有许多的途径,而要达到培养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素养、美的人格的目的,就要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探索真理、追求真知、品德良好、浩气正然、崇尚美、追求美、实践美和创造美,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做人方面达到最高的水平。二、强化队伍建设,完善管理机制为了深入贯彻八号文件,落实两纲教育,我校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学校相关工作。校长为第一责任负责人,党支部书记、政教主任、教导主任为德育中心组成员,班主任、全体教职工为德育指导组成员,少先队大队部、各中队、各小队、全体队员为德育自主团队。(一)、成立一支高效、健全的德育中心组工作队伍加强德育中心组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强学习。德育中心组成员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利用行政例会时间进行各类文件和制度的学习,并要求行政成员在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自己的能力、人格,高尚的品德,带好班主任队伍和加强学校骨干队伍建设。因此,我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落实。工作中各学科、各活动、各领域互相渗透,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有机结合,形成“全面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提高、注重实效”的德育工作作风。(二)、建立一支规范、专业的班主任队伍以德为首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者是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更应是主角。因此,学校必须建立一支规范、专业的班主任队伍。“坐井观天”,见识有限,跳出井沿才能天地宽。学校近年来多次组织班主任外出观摩,借鉴别人的先进经验,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提高工作成效。有了理论的东西还不够,它不等于实践,如何较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是一个必须要探讨清楚的问题。我校近两年来有不少新任班主任上岗,在每两周组织一次专业培训以外,学校还新创了师徒结对、新新结对的方法。所谓师徒结对,就是让本校有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教师与新班主任结对,为每位新班主任讲其成功的经验,同时通过具体的实践来指导每位新班主任的工作,使每位新班主任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有一个较大飞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而信心结对,就是让新班主任两两自由结对,通过互相观摩主题队会、晨会、思品课的方式,找到自身的不足,加以改进。这两种结队方式都加快了新班主任成长的脚步。每学期初,学校领导还督促、指导各班主任制定切实可行的班队工作计划,定时或不定时地检查计划落实情况,活动开展情况,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班主任多反思多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对外推荐,让班主任体味其中之乐,反过来激发班主任更有效的做好工作。人的能力有大小,阅历有深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尽相同,担任班主任工作就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例会,听取反馈,布置工作,组织学习德育工作理论、少先队辅导员工作纲要,探讨在工作中的疑惑,共同寻找解决的途径、方法,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和水平。通过学校不断的尝试、教师自身的努力,逐步建立了一支规范、专业的班主任队伍。(三)、重视全体教师的师德建设学校在要求全体教职员工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同时,又加强了教职工队伍的师德规范教育。学校对教职工的师德规范有严格要求,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教师考核要求,而全体教职工都能自觉遵守。每周一次升旗仪式、每天出操、每周的政治业务学习等都没有一位教师无故缺席。不断提高教师的服务意识,弘扬师德典范,寓教育于教学中,寓教育于言传身教中。坚持以小育大,以小见大。如,每天的出操,我们的班主任和搭班老师一前一后随着班级队伍一起进场,教师抖擞的精神激励着学生。爱是教育的桥梁。在教师中开展与学习、品行后进的学生交朋友的活动。通过活动,把温暖和关怀送到学生的心坎上,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明辨是非,克服困难,激励他们学习进步,抬起头来走路。许多同学在这一活动中深受教育。学校还开展教师读书学习活动,每位教师选读一本有价值的教育书籍,精读一篇教育教学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读书活动,在全校教师中营造起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掀起教师读教育书籍的热潮,为教师的共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我校在教师中开展了杜绝教育忌语的活动。把教师急躁或不冷静时易说的一些话,例如“真笨”、“你天生不是学习的材料”、“你这样的学生我教不了”等刺伤学生自尊心,甚至有损学生人格的话汇集起来,印发给每一位教师,时时提醒,并相互监督,形成互相制约、共同进步的氛围。(四)、完善德育考评机制1、抓好师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努力作到为人师表,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示范性行为为影响和教育学生,每学期进行一次师德考核,把师德、德育工作成绩作为评选园丁奖、“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各类先进和支撑评聘的重要条件。2、抓好优秀班组建设,每学期对全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师德修养、环境建设、教学业务、校纪校规”等项目进行自评、互评、奖励。3、班主任工作每月考评一次,并按照等第予以奖励。三、借助各项载体,深入思想道德建设教育资源是开展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必备条件,要创造性地开展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选择好、组织好、利用好各项资源,把各项资源纳入我们德育轨道中。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我们开展德育创造性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发挥空间。(一)、借助课堂教学,深入思想道德建设05学年第二学期,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中央八号文件、《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知道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知道纲要》,交流了学习体会。06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各教研组纷纷以“两纲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为课题进入教学实践阶段。在教学工作中学校要求教师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渗透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各学科自觉渗透德育的因素,积极探索教学的艺术性,增强教学的美感,融德育于艺术性的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愉悦。在内容上,根据学科特点尽可能从审美的角度优化课程资源,创设生动、直观、互动且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在形式上,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先声夺人,诱发学生探究的浓厚兴趣。在过程中,做到教学的情景美、形象美、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渗透“美”的因素,目的就是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怡情,寓课堂教学以灵秀之美。通过学科渗透“三美”一一即形式美、意义美和成就美,使学生经历审美三层次体验一一即悦目、会心和畅神。以形象思维(借助美的形象进行观察、体验、提炼)和美感活动(感知、感触、感动)为主,突出欣赏(领略、体验、玩味)的特点,最后上升到感悟(科学美和理性美),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使学生愿学、乐学,达到激发兴趣、涤荡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首先选配好各学科的负责人,其次加强各学科德育内涵的挖掘和教学渗透,寓德育教育于各学科之中。(二)、借助行规检查,深入思想道德建设我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从行为规范抓起,常抓不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要注意“三化”,即要求具体化、形式多样化、训练严格化。学校结合行为规范的训练、检查与评比,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组成由行政值日队伍、以学生干部为主体的红领巾督导员队伍、值日中队三方面结合的检查评比队伍,评比中采用了一日评、一周评、一事评、一月总评等形成性评估方法。发现问题向班主任反馈,及时改进。每周有一项重点评比,用重点评带动日常规范的落实。每月评出红旗班,并与当月班主任考核挂钩。我们将行为规范训练与争章活动相结合,把十项行为规范设立为十个集体章,将日评、周评、月评表设计成“快乐大转盘行动七色花”、“礼仪章花朵朵开”“知礼仪廉耻,做文明三小人”等为主题的争章版面,促进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将行规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学生在学校中,主要时间还是在课堂,在学科教学与活动中。因此,我们注重课堂教学及学科活动中的体验。如在学校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的活动中,我们设计有效的行规训练,帮助学生在充分释放创造性潜能的同时,不断内化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同学学会了休闲,学会了课间文明休息;使学生学会遵守规则。各类活动、交流,如轮滑、科技小实验演示、语文课本剧、朗诵、写字等比赛,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了学科学习规范,并不断内化。(三)借助实践活动,深入思想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