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工的捷径—绩效管理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中层管理人员,管理下属是其管理活动的第一要务,这也可以算是以人为本的另类解释吧。毋庸置疑,管人是一门学问;是学问就一定有其精髓,把最精华的东西学到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非常符合管理的2/8法则。我认为,绩效管理不失为管理员工或下属的捷径。别让绩效管理这个词把人唬住绩效管理这个词也比较新潮,在当今的汉语词典中还查不到,想必是泊来品。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部分,有的学者称其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职能之一.尽管这个词看起来有点洋气,其实我认为无非是洋装穿在身罢了。清华大学张德教授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一书中谈到,早在人力资源管理这样的词汇出现在人类社会之前,我们中华民族的老祖宗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书。舜典》)。当然,这里所说的考绩指的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也称为绩效评估或业绩评价,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企业管理者每天也在做着绩效管理这件事,只不过好多人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与总结罢了。在企业中,我们一般是这样管理下属员工的:第一步,根据岗位职责让员工明确自己该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要求;第二步,关注员工的执行情况,根据环境的变化修订计划、提出新的要求,给员工提供指导与帮助;第三步,对员工一段时期或一项具体工作任务作出评价,并与员工就评价结果进行沟通,提出改进要求和新的目标;第四步,根据员工一段时期的工作表现,决定薪酬、岗位变动、给予进一步的培训提高等。这样的管理过程,其实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们所设计的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从理论角度看绩效管理我们每天都在谈绩效。什么是绩效?一般认为,绩效指的是那些经过评价的工作行为、方式及其结果,也就是说绩效包括了工作行为、方式及其工作行为的结果。绩效可以分为员工绩效和组织绩效,绩效的根基在员工,绩效管理的重点也在员工绩效管理上。员工绩效是指员工在某一时期内的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和工作态度的总和。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的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以及目标任务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作一个循环,这个循环的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发生在新的绩效期间的开始。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和员工之间需要在对员工绩效的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在共识的基础上,员工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投入和参与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绩效管理是一项协作性活动,由工作执行者和管理者共同承担。绩效辅导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制定了绩效计划之后,员工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辅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在整个绩效期间内,都需要管理者不断地对员工进行指导与反馈。对于大多数组织来讲,绩效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绩效评价。在绩效期结束的时候,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主管人员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绩效评价的依据就是在绩效期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辅导过程中,所收集到的能够说明被评价者绩效表现的数据和事实,可以作为判断员工是否达到关键绩效考核指标要求的事实依据。绩效反馈是一个绩效管理周期的结束,也是新的绩效管理周期的前奏。完成绩效评价后,主管人员还需要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员工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并且,下属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上司的指导或帮助。在员工与主管双方对绩效评价结果和改进点达成共识后,主管和员工就需要确定下一绩效管理周期的绩效目标和改进点,从而开始新一轮的绩效评价周期。经过以上四个环节,就完成了一个绩效管理的循环。在这个循环中得到的绩效评价结果具有多用途:制定有针对性的员工发展计划和培训计划;决定对员工的奖励和薪酬的调整;决定相应的人事变动等。别让自己和下属活得太累撇开突发性事务的应急处理因素,各级主管人员太累的原因要么是工作没有摆布好,要么是管了不该管的事:对下属管得太多、太细甚至越俎代庖。而员工觉得太累,除了竞争压力外,干工作不知所措或无所适从是其主要原因。要想使各级主管人员在工作中超脱一点,使下属员工在干工作时能够潇洒一些,绩效管理也许能够帮上些忙。作为主管人员,要学会运用绩效管理手段来管理下属,把握好绩效管理的四个环节。其中高效管理的重点是与员工共同商定绩效计划,明确员工该做什么(绩效指标)、做到什么程度(绩效数量标准)或怎样做(绩效行为标准);除非员工偏离绩效计划或执行计划中向主管求助,否则就不要加以干预。有人形象地比喻,如果主管的思路是1+4=5,而下属的思路是2+3=5,就要采纳2+3的方案,因为员工执行起来更能得心应手,主管也免得费一番口舌。到一个绩效周期时,主管按双方商定的绩效计划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决定奖惩就可以了。作为下属,要主动与主管沟通,明确绩效计划与考核标准即组织和主管对自己的期望;只要不偏离目标,完全可以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处理工作,想必也是乐在其中了。在崇尚自我管理、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各级主管要允许下属有自己的个人空间、做自由飞翔的风筝;绩效计划或目标就是各级主管人员手中的线,握紧它、欣赏您的下属,必要时拽(提醒)一下,张驰有度、挥洒自如地管理好员工。问题出在岗位答案藏在流程管理问题经常反应在人的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往往都出在流程。流程不清晰、不完善,岗位上的员工就不清楚这件事该怎么做,容易出现失误。管理者的责任在于让团队规范地做成事。把工作重点放在类型性问题的思考、流程的设计与流程的训练上,这就是管理的逻辑。在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管理者要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海恩定律清楚地说明了细节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都有9次轻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1000起事故隐患。这说明所有的安全问题,都是由于不重视细节所造成的。管理是关注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紧抓工作过程中规定动作的执行才是管理的核心。细节与态度很多事情做不好是因为态度不端正。德国人是非常死板的,明明知道螺丝是圆的,但是如果图纸上画的是方的,他只会按照图纸做,绝不会提醒你螺丝是圆的。有一次,我在德国问一个小伙子,从一个镇到另外一个镇要走多久?小伙子说:“不知道。”我说:“你是本地人怎么会不知道呢?”他说:“先生,我只知道这个距离是4.2公里,我不知道你的行走的速度,所以没有办法回答要花多少时间。”我心想,这家伙怎么这么笨呢?如果问中国人回答就很简单:一支烟功夫或者一顿饭功夫。我们走了两分钟,小伙子就追上来了,说:“现在我知道你要走多久了,因为我看到你步行的速度。”我们认为德国人笨,但从管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就需要这样一丝不苟、严格按照规定来执行的人。如果态度没有调整,就不能正确理解工作规则,导致管理难度增大。所以,先要调整员工的态度。方法有如下几种:引爆点领导法。将管理中曾经出现过的重大失误、造成的巨大伤害展示给大家,将这个后果引爆,引起让大家的思考,让大家明白坚决执行工作流程的必要性。家长都有教育小孩的经验,小孩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束手无策,用引爆点领导法就很有效,比如,先把小孩的哭声录下来,等他不哭了就放给他听,让孩子明白这种噪声有多讨厌,这很管用。员工教育也是一样,把错误展示出来让他们吸取教训。中央平现象。团队中总有一些突出分子是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集中精力做好这些人的工作,以此迅速带动整体人员的转变。鱼缸管理。将公司管理的重要指标和状态定期展示给大家,让大家时刻都清楚目前的状况。这就像养金鱼,金鱼在鱼缸中的一举一动始终是透明的。例如,每个企业都有员工迟到的问题,通常的管理方法是罚款、通报批评等,我的办法是只抓核心人物,公布我直接管理的迟到干部名单,把他们这种不符合规则的现象暴露出来,以此来警戒其他员工。风纪扣原理。设计一些简单的训练程序,让大家习惯服从命令。军装上都有风纪扣,部队要求每个军人都必须扣好风纪扣,其实,扣不扣风纪扣与军人的作战能力没有任何联系,风纪扣的作用只是让军人养成绝对服从的习惯。叫你扣上就得扣上,没有任何理由。服从与军队的战斗力有巨大的关系,在战场上,让你冲就得冲,不能问为什么,服从命令是条件反射的行为,不需要思考。但是,企业的管理相比之下就差很多,员工对于上级布置的任务经常会讨价还价,用自己的思维来调整企业的规则,所以,要改变下属的态度就需要设计像风纪扣这样的东西,通过简单的形式让大家养成服从的习惯。已发表评论提高培训效果的七个招试培训的最大价值在哪里?是提高员工素质?是改善思维观念?还是提高团队士气?实际上培训最大的价值在于推动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习惯。那么组织习惯是什么哪?我们看联想集团,在那里所有的员工平常用的纸都是用过一面的纸,从经济效益来讲,联想由此每年节约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纸张费用是没有问题的。从组织习惯上讲,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组织习惯——节约的习惯。从管理角度讲,我们通过培训不仅要提高每个人的管理知识、管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全体管理干部和整个组织按照统一的方法去应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而不仅是个人的效率。举一个时间管理的例子,许多企业都引入了这门课程,每个人学习以后,都可以设计出自己的时间管理方法,但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暂时个体效率提高了,但组织效率却没有提高,因为大家时间管理方法根本不统一,相互之间无法配合。现在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培训的重要,但如何达到和提高培训的效果,要注重以下几点:一、来自管理高层的支持和重视是关键尽管这似乎是老生常谈,而且几乎所有公司的管理高层似乎都支持员工培训,但支持和重视还远远不够。例如,在消费领域,员工培训的总预算不到广告费用的1/10.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把广告费用的10%转到员工培训上来,不仅会改善产品推广的最终效果,而且会提高公司的总体利润,以及增强公司长期的持续发展。要搞清培训对象,并对其分类。因为培训最忌讳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设计好的课程很难满足具备不同水准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二、培训部门要把自己的队伍建设成为专家型队伍必须能够成为决策层的顾问,同时影响决策者大力推进项目,这样只有通过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培养良好的组织习惯才能实现。这将是国内规模较大的企业培训部门在今后几年中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三、把握培训对象的需求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一步需求分为个人需求和组织需求。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都鼓励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员工个人发展所提供的培训课程,无疑会受到员工从内心深处的欢迎,培训效果的提高从主观上来讲就没有问题。这一部分的培训关键是要看培训的形式。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员工,互动式培训会较高,而对于教育程度低的员工,课堂式会更合适一些。四、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培训计划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具体、多样的培训主题,如ISO9000培训、项目管理培训、销售培训、技术培训等等。每个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这种要求决定了培训的方式方法。涵盖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员工,如生产、采购、财务、研发、市场与销售等部门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行政人员、管理人员、车间里的基层工人等等。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适当的主题、深度及培训形式是很重要的。一刀切式的培训不会收到预期效果。对高级经理强调培训也同样重要。培训往往是为提升低层员工而设。如果高级经理不称职,那么整个培训预算将会付诸东流。企业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虽然针对短期利益的培训,对公司目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很重要,但致力于企业长期利益的培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旨在长期利益的培训包括更深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专业知识。五、课程设计要有针对性这不仅意味着对培训人员要有的放矢;在外企,课程设计还要注重东西方文化,因为两种文化背景的受训人员接受知识的背景和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如东方人喜欢集体性的问答,而西方人则喜欢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