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说明报告集合4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说明报告集合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说明报告1为进一步提高我区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水平,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实施预防为主、关口前移、重心下沉的策略,按照“分类管理、分步推进”的原则,运用疾病“三级预防”的理念,通过健康教育、膳食指导、身体活动促进、随访管理等关键措施,对辖区内慢性病的居民进行监测,为慢性病人群提供连续、综合、方便可及的防治服务。利用慢性病风险评估技术,明确和量化个人及区域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并按一般人群、高危人群和患者实行分类干预管理,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水平,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探索慢性病综合防治适宜技术,全面提升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能力和水平。二、主要目标指标(一)总目标指标力争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五星级乡镇占20%,四星级乡镇占40%以上。工作指标:1.居民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70%。2.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5%以上,服药率达到70%以上;血压控制率达到50%以上,血糖控制率达到35%以上,脑卒中、冠心病发生率、死亡率逐年下降。(二)具体目标指标根据现阶段我区各乡镇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实际,采取星级制度科学设定每个星级的的目标指标,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五星级乡镇管理病人和亚健康人群(即高危人群)、四星级乡镇实行病人分级管理、三星级乡镇提高病人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等目标指标任务。1.五星级乡镇目标:深化三级管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稳步推行高危人群干预,减少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以点带面有步骤的实行分层管理,监测靶器官受损。工作指标:(1)35岁及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8%以上,异常血压复查率达到90%以上;(2)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80%以上;(3)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服药率达到75%以上;(4)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到55%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到40%;(5)居民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5%以上,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75%以上;(6)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报告发生、死亡率下降5%。2.四星级乡镇目标:强化分级管理,提高控制率;适当尝试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改善人群知识、信念和行为,控制危险因素,降低人群危险因素水平。工作指标:(1)35岁及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5%以上,异常血压复查率达到85%以上;(2)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75%以上;(3)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服药率达到70%以上;(4)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到50%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到35%;(5)居民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70%以上;(6)冠心病急性事件、脑卒中报告发生、死亡率逐年下降。3.三星级乡镇目标:加强社区基础资料收集,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保证管理质量,规范分级管理,提高规范管理率,提高服药率及控制率。工作指标:(1)35岁及以上首诊测血压率达到90%以上,异常血压复查率达到80%以上;(2)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达到70%以上;(3)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服药率达60%以上;(4)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达到40%以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达到30%以上;(5)居民常见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基本卫生防病行为形成率≥65%以上。三、主要工作任务(一)丰富教育载体倡导健康行为项目。充分发挥卫计资源整合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在原有以健康教育为主导的慢性病干预模式下,3年内在全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全面推行健康干预工具(控油壶、限盐勺、体重指数计算尺),对农民吃、行进行量化干预。(二)落实慢性病星级管理基础项目1.五星级乡镇(1)强化随访管理,严格质量控制。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情况,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个级别,责任医生按每级要求进行管理;中心每月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级管理质量。(2)开展患者靶器官损害监测,逐步实施分层管理。进一步深化三级管理,先选择2-3个社区每年对管理的患者进行心、肾、脑、眼底等靶器官检查,密切观察受损情况,及时调整管理级别与干预计划,开展分层管理,积累经验,3年内在全镇全面实施。(3)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管理工作。在高危人群管理试点的基础上,扩大管理覆盖人群,争取3年内管理人数达到2000人,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每季一次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的指导,进行危险因素干预,每半年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开展干预效果评价,对转成健康人群者撤销高危管理,对发展成患者的人群纳入专项管理。(4)规范慢性病健康俱乐部活动,大力开展同伴教育。根据患者需求,通过举办讲座、专家健康咨询等方式每季开展一次俱乐部活动;充分发挥同伴教育骨干力量,经常性开展互动交流;完善同伴教育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效果。2.四星级乡镇(1)分级管理、综合干预。进一步深化高血压患者三级管理,根据患者年初血压水平,分为轻、中、重度三个级别,按每级要求进行管理。轻、中度患者,以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为重点,重度患者,以监测靶器官损害为重点,实施个体化管理。(2)加强监测、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每季随访一次并测量血压及血糖,以饮食、运动等行为干预指导为重点,密切监测并发症,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干预计划,提高规范管理率。(3)效果评价、稳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站为单位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评价,根据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控制不良影响因素或原因,提升农村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质量。(4)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控制危险因素。在部分社区开展高危人群管理试点,3年内管理人数达到1000人,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每半年一次给予个体化生活方式的指导,开具健康教育处方,每年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实时进行效果评价。(5)创新宣传载体,提升不同人群健康素养。进一步拓宽健康教育宣传途径,丰富宣传载体,通过宣讲团、数字电影、手机短信、编制顺口溜等载体,紧把农民健康教育需求脉搏,掌握农民健康教育需求,针对不同社区、不同年龄、不同人群,开展相应的宣传活动,着力增强农民参与健康教育的积极性,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效果。3.三星级乡镇(1)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社区基础信息资料,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夯实慢性病防治工作基础。(2)通过农民健康体检、机会性筛查和重点人群筛查等途径,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异常患者,严格执行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复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3)严格按照三级管理要求,轻、中度患者,每季一次,重度患者每月一次,对其进行干预指导,规范随访程序与干预内容,提高规范管理率及控制率,早期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转诊。(4)发挥各自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三)打造“一乡一品”慢性病特色管理项目1.创新服务手段。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利用“点对点”电子技术开展慢性病移动随访服务,实现社区责任医生用掌上电脑上门实时录入随访内容、提供电子健康教育处方,为实现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提供经验积累。同时,依托短信平台和网络资源,广泛传播慢性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的受益面和教育质量。2.创新服务载体。组建由乡镇公共卫生联络员、社区责任医生、有一定威望的社区居民组成的慢性病防治宣传志愿者团队,采取健康俱乐部、同伴教育、“身体力行”活动等形式开展宣传,促使居民自觉主动地获取健康知识,提高慢性病人和亚健康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3.依托中医适宜技术。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以改善体质和增进健康为目的,积极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技术,整合针灸、推拿、膏方等传统中医预防保健及心身医学方法,根据体质类型建立针对性、个性化的辨体防治方案,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4.依托卫体合作机制。位处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可以聘请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太极拳、太极剑)教练,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培训,发挥传统体育项目的养生健身优势,促使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达到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四、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领导,成立区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领导小组,制定慢病综合防治规划和计划,研究解决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对防治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奖惩。成立临床专家组和健康教育专家组,提供临床技术和干预技术支撑。(二)注重培训,提高能力。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强化区疾控中心、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性病防治专业人员配置,注重专兼职慢性病防治人员的业务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全区慢性病防治能力建设。(三)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各级政府从保障广大群众健康的高度出发,切实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和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慢性病综合防治项目工作经费,出台优惠措施,鼓励群众坚持规范治疗,切实提高慢性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四)广泛宣传,提高意识。通过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帮助群众了解不良生活行为与慢性病的关系,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说明报告2一、主要做法(一)提高协商认识,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为副组长的街道城乡社区协商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深化对城乡社区协商的认识,将城乡社区协商列为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重点工作内容来抓,使城乡社区协商工作落到实处,让居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二)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居民委员会负责、各类协商主体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三个社区均做到“六有”,即有组织、有制度、有场地、有内容、有经费、有教育培训。完善社区协商与街道协商的联动机制,促进城乡社区协商和其他形式协商的有机结合。(三)完善城乡社区协商内容根据居民需求,建立城乡社区协商事项清单制度,将物业管理服务、环境卫生整治、亮化绿化工程、廉租住房申请、社会救助救济、征地拆迁安置、邻里矛盾纠纷调处等52项纳入城乡社区协商目录,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坚持有事多协商、遇事多协商、做事多协商,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有效维护群众利益,提高居民参与协商的积极性。(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将原居民区党支部调整与综治网格相融合,实现10个党组织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辖区16个网格。由基层党组织书记担任总网格长,每个网格配备“1+1+3+X”工作力量,依托“书记走访”、“逢四说事”、“民情家访”、“在职党员进社区”等载体广开渠道收集议题150余件,形成网格“问题清单”。二是规范议题选定,对收集的议题严格甄别,对涉及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秩序以及可能影响公共安全的矛盾冲突等公共事务进行协商,个人利益、个人诉求不列入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依托“板凳议事会”、“党建联席会”等载体,组织网格党员、群众、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群策群力拿出解决办法,将选定的议题、议事会的召开、议事的结果、执行的情况全程向居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截至目前,各社区共召开议事会47次,解决公共晾晒问题、小区安全管理问题、汽车占道停放问题等群众普遍反映问题140余件。(五)提升城乡社区协商能力组织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到柏山社区实地交流协商工作经验,帮助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区居民熟练掌握和运用社区协商方法和程序,强化社区协商实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思想认识。二、存在问题1、居民反映的个别问题经协商社区目前没有能力解决;2、个别经协商需向上级部门申请协助事项,协助周期较长,无法及时解决居民反映问题。3、绝大多数问题经协商意见大多倾向于社区解决,居民自主解决意愿不强烈。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对城乡社区协商的政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