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R理论视角下高校突发事件过程及处置实践分析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应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危机预警、预案管理、事件应对、善后处理等四个阶段。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提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对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各类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加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减少学校突发事件的应对成本,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十分紧迫的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反复给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带来较大的影响,使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一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概述应急管理本质是计划、组织、决策、领导、控制等活动,突出“应急”,即应对突发事件。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指高校在危机意识或危机理论的指导下,学校的主要管理者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个统一的应急管理的专门机构,收集并分析应急信息、制定应急管理计划、培养应急应对能力、对学校突发发事件进行预防、处理、恢复和评价的系统化应对过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完善的预警、预防过程,也需要周全的处置和完备的恢复过程,以尽可能地防范化解安全风险,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因此,高校管理层应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增强应急管理在高校管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二应急管理理论分析关于应急管理的理论研究已有一些,其中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和米特罗夫的五阶段理论,以及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在有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应急管理过程一般包括危机预警、预案管理、事件应对、善后处理等四个阶段。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以达到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的目的;当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对突发事件做出响应;突发事件基本平息后,应尽快做好事后处理,奖惩分明及时恢复各方面秩序,并总结经验教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米特罗夫的五阶段理论将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分为危机信号侦测、探测预防、危机控制、恢复阶段、学习总结等五个阶段。该理论主要以突发事件的客观特征为主线,通过对危机征兆进行系统地识别,采取各种措施,预防危机发生;在危机出现后,控制好危机范围避免影响到其他组织运转,最后从危机中复原并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改进。在危机管理理论中,4R危机管理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广泛。该理论由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提出,分为四个模块,分别是缩减、预备、反应、恢复模块,见图1。其中缩减是危机管理的核心模块,贯穿于整个危机管理的全过程。4R理论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启示是要积极地管理风险而不是被动地等待风险转化为危机。将4R危机管理的理念运用于高校的具体情境中去,是高校管理者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危机进行监视、预警、控制及恢复的过程,从而构成有效完整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此外,还有一些理论对高校在自然灾害、实验室安全、公共卫生等不同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产生积极影响。如基于灾害风险的应急管理理论,即“防—减—救”一体化应急管理理论。该理论基于灾害风险管理,把服务于防灾、救援、减灾工作的业务方法、管理模式、数据信息等汇总统筹起来,并规约到同一理论框架下,形成对自然灾害的全面了解,以便于服务应急管理工作。美国化工过程安全中心(CCPS),提出的“过程安全管理理论”。该理论基于过程安全管理(ProcessSafetyManagement),由“承诺重视过程安全、了解危害与风险、管理风险、从经验中学习”四大基石组成。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政府等公共管理部门整合与协作—专业化的提升;授权与规制—分权化的提升;促进与管理—民营化的提升。三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过程分析4R危机管理论已经应用在许多领域中,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将4R危机管理论因地制宜的应用到不同类型的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最大限度的解决潜在危机或者已经触发的危机,可起到保护师生安全,保持正常秩序,维护学校声誉的重要作用。根据4R理论,本着以“缩减”为核心,从“预备”“反应”“恢复”阶段探索和建立相应的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预防、处置及恢复的应急管理过程。1.预警过程分析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是高校运行过程中突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不良现象的临界状态信息,以便引起广大师生和社会公众的注意,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运行状况进一步发生不良现象的过程。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建设是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任务,预警到位,不仅可以直接避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还对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管理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提升应急平台智能辅助指挥决策等功能;提高突发事件专业信息汇集、应急决策和指挥调度能力;探索建立应急信息资源“一张图”。当前,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辅助决策等现代信息技术,可有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高校突发事件预警系统可分为电子预警系统和指标预警系统两大类。电子预警系统是集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技术、视频传输技术、访问控制技术、云存储、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应用监控预警平台。安装在图书馆、楼栋宿舍的消防自动报警器以及一些科研区、办公区及校园公共区域的监控、监视系统等都属于电子预警系统,从视频、音频、网络、巡更、监测等多方位防护保证校园安全。而指标预警系统的构建是事先参考借鉴相关经验并结合专业评估后设定的高校突发事件的一系列预警指标,将这些指标作为分析判定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依据,从而进行突发事件的预警。预警内容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预警临界点→危机评估→决策→作出响应。除了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外,还要必须建立一支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细心敏感的信息情报队伍和精干的风险评估专家团队。同时,高校还需建立与外部机构,如地方政府、相关技术单位之间的预警应急联动机制,以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2.预防过程分析(1)不断提高思想意识。应对高校突发事件,预防应是常态化管理内容,体现在平时应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加大在师生群体间的宣传力度。高校突发事件具有难以预料性,其后果也具有很强的危害性,通过在师生群体间进行思想意识建设,提升高校师生对于突发事件的认识,从思想意识层面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秩序混乱等问题。(2)加强应急管理队伍建设。应急管理队伍的建设、培训与开发是处理突发事件的基础,建设一支多元化、广适性、全方位的高校应急管理队伍已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应急管理队伍发挥着突发事件全过程的领导、协调、执行、实际操作和监督管理的功能,有能力配合好不同部门和机构,可调配各类人员和物资,从而在最短时间内、以最科学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种损失,使教学、科研、生活秩序恢复到常态。可以说,培养、建设一支高效优质的应急管理队伍是解决应急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3)建立并完善预防制度。第一,应急预案是预防突发事件最重要的制度举措。应急预案要立足学校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协调性、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应适时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第二,加强应急技能常态化培训。开展专业化的应急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升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提升高校的整体应急能力。一方面要结合本校实际,引导更多教师开设应急管理、风险管理相关的通识选修课程,使较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以提升应急管理意识。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大学生协会的优势,成立应急管理相关的社团组织,学校为其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形成大学生应急管理的战斗堡垒,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护能力。第三,要建立与社会支持单位的协作机制。特别是高校要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必要的联系及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此外,还要积极争取社会公益组织的在技术、资金及救援人员方面的支持。3.处置过程分析(1)处置的原则。突发事件的处置应按照“控制事态,有效解决”的原则,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迅速有效地介入,整合各种资源和方法,力求以最快的速度遏制并解决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轻危害。(2)处置的方法。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设置指挥机构,建立清晰的指挥链,实现指令的快速传达,是应急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保证。一般的,学校领导层研究决定学校处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并设置不同职能工作组,按照工作预案,明确各个工作层面及环节的目标和职责,并做好学校的人、财、物资源的配置,以确保可随时投入到应急处置工作中。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做好记录,以摸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部门、人数、经过、伤亡情况等内容,以便及时有效开展处置工作。各个院(系)也要建立与学校层面配套的工作机构和内容,确保对突发事件处置的反应敏捷、措施得当。4.恢复过程分析(1)秩序及形象的恢复。高校突发事件发生之后,要尽可能在较短时间之内,一方面要完成对校内的秩序恢复,避免由突发事件所致校内秩序混乱引起的其他事件发生;另一方面,要尽快恢复高校外部形象。在突发事件发生之后,高校应尽快作出回应,使得舆论传播所致负面影响尽可能小,减少高校突发事件对高校形象的负面影响。(2)人员身心恢复。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的生活秩序和师生的心里状态一般要经历两次转变,第一关是从正常状态进入应急事件状态,其中可能会经历一段时间的恐慌;第二关是从应急事件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期间也充满着疑惑。特别是高校学生还未步入社会,心智还在成长阶段,高校应重点关注突发事件发生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着人文关怀的态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学生群体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群体身心恢复,早日重新回归正常状态。(3)突发事件评估。高校应在全方位调查突发事件的基础上对整个事件的起因、性质、危害、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评估和总结。对事件中表现积极,敢于担当,成果显著的人员予以奖励;对遇事推诿,不作为的人员给予批评,并调离应急组织。对应急组织机构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也应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进行合理调整。四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实践当前,高校面临新冠疫情防控的形势依然严峻,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稳定的因素。有研究表明,我国70%以上的突发卫生事件发生在学校。因此,加强高校突发性传染性疾病的应急管理意义重大。1.预警为确保能够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应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传染性疾病,防止和控制其在学校里的发生和蔓延,对传染病的预警尤为必要。(1)组建突发传染病防控工作组。工作组统筹协调和调度各方面力量对事件进行研究定性,组织收集传染病疫情信息,及时作出预警报告、发布预警信息,以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可信度。预警对象主要包括甲类传染病在学校首次发现,乙、丙类传染病显著提高,新发生的传染病等突发传染病事件。(2)完善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网络,加强与卫生部门的联系。学校通过健康体检、晨午晚检、因病缺勤以及大学生传染病疫苗的预防接种等多种途径,形成对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网络,以便及时掌握师生身体状况。当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时,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预防为了控制突发传染病在校内的发生和传播,高校应该在当地政府、疾控部门的指导下,针对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特征,采取积极主动措施,降低甚至杜绝突发性传染病危机暴发的可能性。(1)健全相关制度政策,强化日常管理。我国从解放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传染病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当前,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国已经取得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阶段性重大胜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也须不断完善传染病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