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概论谭华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3.12.一、体育概论(一).体育的本质与现象游戏性的身体活动或身体活动性的游戏。区别动物行为和人类行为的是意识。对身体活动的“意识性”和“目的性”虽不是构成“体育”概念的要素,但却是衡量体育发展阶段和水平的标尺。人类对身体活动及其所导致产生的人自身的变化之间的自觉程度,决定着人类运用身体活动以改造、完善自身自然的水平,并使人类体育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当人类以巫术的形式表现出他对身体活动指向性的某种或模糊或清晰的意识之时,动物的嬉戏就变成了人类的身体游戏,即体育。(二).体育现象1、作为动物行为的体育2、作为人类行为的体育3、作为社会现象的体育竞技体育体育教育民俗体育、群众体育……(三)人类历史中的体育1.天然经济时代:自在的体育身体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及对后果的自觉意识是衡量体育发展水平的标尺。原始体育体现了身体活动过程中主体与客体的虚假统一。“为了在对自身生活有用的形式上占有自然物质,人就使他身上的自然力——臂和腿、头和手运动起来。当他通过这种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界并改变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20212000年前刻有刺着标枪的马骨,上部刻日期符,显然曾多次在巫术中使用。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日《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日《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吕氏春秋2.自然经济时代:经验体育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人类逐渐积累了大量的有关身体活动与身心变化之间联系的经验知识,人类开始把某种身体活动与某种身体变化联系起来认识,表明了人类对运动与健康关系的初步自觉,并开始用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对运动方法及其影响的经验性知识构成了人类体育行为的基础。经验体育的基础是自然经济和等级社会。它已经是人类自觉的体育,但由于缺乏对身体活动机理和身体变化规律的深入认识,因而还带有相当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它具有完整的体育元素、体育价值和很大程度上独立的存在形式,但还主要依赖于习俗而自我维系和自发调节。“你同女人在一起的时候,你说话的时候,你锻炼身体的时候,你不知道你养育的是神、你锻炼的是神吗?你带着神跟你在一起,可怜虫,可是你不知道。”——爱比克泰德(约公元90年),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p443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经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后汉书.方术列传.华佗传3.工业经济时代:科学体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把人类带入了自觉审视人类自身的新阶段,人、人的生活乃至人体都逐渐对象化,逐步成为人类认识甚至改造的对象;17-18世纪的科学技术革命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极大地扩展和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人体活动与人类自身自然变化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一步步被揭示、被深化。人类不仅自觉地运用身体活动,而且利用已经获得的对身体活动的科学认识有意识地设计、改革和完善自身自然。科学化成为这个时代体育的基本特征。科学体育(即现代体育)是自为的体育,无论在宏观(对社会)还是在微观(对个人)意义上,体育都已经成为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行为,其基础是工业社会、现代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后工业化(知识经济)时代:?二、体育科学与学科(一)科学和体育科学科学science一词源于拉丁文的scio,其本意是知识和学问。日本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并且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1.现代科学史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的注意力从彼岸世界回到现实社会,16-17世纪的科技革命催生了对人从自然科学角度的研究,哥白尼、伽里略、哈维、达尔文、牛顿等人成为现代科学建立的代表性人物。2.现代体育科学史1871年比利时人格特勒发表了《人体测量学》。1885-1900年,人体测量和体力测定在美国得到广泛应用。1891年,美国体育促进会和基督教青年会采用了萨金特博士的人体测量指标体系,用于测定和评价学校青少年的体质状况。1883年,法国人格拉郎热将生理学应用于运动研究,发表了《不同年龄身体练习的生理学》。1911年,法国儒安维尔体育师范学院正式出版了《运动生理学》。次年该校建立了生理、解剖和力学实验室、放射性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开始有组织的进行运动生理、运动解剖、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研究。1841年施匹斯发表《体操术语的概念》一书,随后瓦斯曼道夫和利奥恩也发表了《统一德国体操术语的建议》和《体操理论与术语的假定》等著作。在运动心理学方面,德国的K.F·科赫在1830年发表了《从保健法和心理学看体操》。19世纪末,人们开始从体育的角度对运动本身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其代表作是德国人汉斯·格罗尔根据前人著作修订的《运动学》一书。除此之外,从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典体育的研究开始,体育史学研究也有很大发展。19世纪以前的体育史研究以德国人G·A·菲特(1763--1836)为代表,他是“使体育史成为专门著作的创始人”。(岸野雄三:《体育史学》)19世纪以德国人为中心的一批学者极大地推进了体育史研究,他们不但进行了高水平的古典体育研究,而且还开辟了体育通史、竞技运动史、民族体育史和游戏史等专门史的研究领域。19世纪俄国学者列斯葛夫特还从理论的高度去认识体育发展史,把体育史分为经验阶段,思辨阶段和科学阶段。民主和工业革命引起的各种进程在20世纪扩散到了全世界。西方与非西方的各种关系即西方同全部“新国家”现象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科学极其重要的方面。下述变化体现了社会科学的某些趋势:社会科学的专门化,仅从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之多就可以看出;多学科相互补充和合作与学科分化同时发展;数学方法和其他定量方法以及计算机广泛用于科研和教学之中;在理论方式上,发展说又开始恢复活力;控制论推动了社会体系的研究;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推动了模式和动态的研究;互动论则强调社会现象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问题,是它与有组织的社会、政府和工业等的关系日益密切。自从社会科学出现以来,人们一直想用知识来影响社会政策。但在试图影响现代权力和功能的重要机构的过程中,社会科学本身可能反而受到这些机构所拥有的权力和财力的影响。社会科学的目的、同政府和社会的关系,社会科学家个人在社会中的作用等,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主要问题。三、体育科学体系运动的人人际关系情感体验运动人体人的运动体育人文学科体育社会学科运动技术学科运动医学学科运动方法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数学……生物医学生物力学…四、主要体育学科学科是科学研究发展成熟的产物,并不是所有的研究领域最后都能发展成为学科。科学研究发展成熟而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独立的研究对象(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完整的学科体系。1.体育教育训练学2.运动人体科学德国P·菲劳梅的《关于身体形成问题》(1787)把体育规属于教育。J·C·F·古茨穆茨《青少年的体育》(1793)和施匹斯的《体育论》(1840-1846)、《学校体育论》(1847-1851),瑞典P·H·林的《体操的一般原理》(1840)及裴斯塔洛齐(1746-1847)的卓越贡献,使学校体育有了严密、完备的形式。18世纪末开始,人们逐渐开始通过医学来研究运动和运动中的人体,由此而逐渐分离、形成了一系列的运动生物医学学科。德国的G·A·菲特从1794年至1818年陆续出版了三卷本《体育辞典》,其中第二卷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对身体运动进行了分类,并根据数学和物理学进行了解释。1727年,英国人哈尔斯发表了《动物静力学》,把力学实验引入了生理学。德国人韦伯兄弟又把它引入对运动人体的分析,1836年,他出版了《人走步器官的运动力学》一书,对走、跑及其它运动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从而开创了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领域,德国人D·施莱贝(1808-1861)是最早从临床医学角度研究体育的人之一,他被誉为“德国医疗体育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1852出版的《运动医治法》和1855年的《室内医疗体操》。1889年,法国人格拉郎热发表了《身体练习的医疗措施》。1911年,德列斯汀国际卫生博览会上开始使用“运动医学”一词。1920年,法国儒安维尔体育师范学院出版了《运动医学百科全书》,对过去的运动医学研究成果作了系统的整理。3.体育人文社会学(一)体育哲学、体育原理(二)体育社会学、体育心理学、体育史学(三)体育管理学、体育法学、体育(四)体育经济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五、20世纪:体育科学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已经形成的体育生物学科和教育学科进一步成熟的同时,人们继续从新的角度(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研究体育,从而又形成了一些新的学科,各种国际体育学术团体也相继成立。本世纪初,现代奥运会之父顾拜旦发表了《运动心理学浅论》中提出了一系列新范畴。1913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专业会议上,这些新范畴得到了确认,从而奠定了运动心理学研究的基础。苏联在十月革命以后创立了不少运动心理学实验室;1922年夕美国的戈·格里菲写了《运动员心理》一书;1924年成立的日本国立体育研究所也开展了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德国在20年代以后出现了不少以体育为对象的学位论文,其中包括运动医学、成长发育与运动的关系、心现学、社会学、经济学、劳动者的运动问题等。随着有关论文的发表,逐渐形成了体育社会学、竞技运动社会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统计学等学科。苏联学者伊万尼斯纂和科奇柯娃等人在30年代出版了《动力解剖学笔记》、《运动生物力学》等著作,使运动生物力学更臻成熟。五、20世纪:体育科学的发展20世纪初最重要的进展和体育科学独立发展的标志,是新体育学说的形成。在此以前,尽管人们对体育作了多方面的深入探索,但对体育的认识尚未形成系统的学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分别形成了以K·高尔霍费尔和蕾·斯特赖歇尔为代表奥地利的自然体育学说和以T·伍德、C-W·赫瑟林顿和J·F·威廉姆斯为代表的美国新体育学说(又称进步主义体育)。自然体育学说的提出实际上开创了从总体上对体育进行研究的体育学的新领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和世界体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加强了体育中的科学化倾向和体育科学学科的独立发展倾向。20世纪后半期,体育科学的研究对象越来越清晰,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研究方法体系和学科体系。与此同时,学科的分化、综合、交叉渗透等倾向也日益加剧,理论研究与体育实践的联系也日益紧密。五、20世纪:体育科学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相继建立了四个体育科研所,除专业研究室外,还建立了跨学科的研究室或课题组。美国也在1954年建立了协调全国体育科研的“美国运动医学会”。我国和东欧国家也在50年代中学习苏联建立了体育科研机构。民主德国、保加利亚为实施奥运会战略,集中人力、物力,结合训练和竞赛进行了长期的综合研究。法国于1957年成立了国立体育运动学院,实行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体制。联邦德国建立了联邦体育科研所,负责促进和协调各学科的研究工作。70年代以后莫斯科全苏体育科研所建立的综合试验台,可同时对运动员进行遗传学、教育学、生物力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心理学研究,层次可从分子水平直到整个有机体。美国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以后相继建立了两个奥林匹克训练中心,结合运动训练开展多学科研究三、现代体育科学体系2.体育知识:体育科学的主体体育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