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导师制——我们该做什么昌邑市第一实验小学【内涵解读】•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级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以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全员育人导师制,其主要内容是育人;其主要形式是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导师制在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师对所带领的学生负责,并对其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帮助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全员育人的涵义:•全员——全体教职工都参与育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学生,都要对每一位责任学生的健康成长全程指导,全面负责;•全体——实施于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学习情景中,在情感交流与合作互助的过程中不断进步,都能受到来自导师的亲情翔和来自同伴的友情帮助。•全程——贯穿于学生的学习全过程。•全面——指从学生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全面帮教;•全方位——指校内外、课内外、文化环境建设等全流域。•“导师”的含义:•导师必须履行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职责,导师在学养、视野、道德品位、人格魅力方面,应高于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是师德高尚的教师,是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教师,是终身学习着的教师。•“育人”的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责任心强、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背景分析】•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需要•党和政府:推进素质教育、规范办学;•家长:渴望学生成绩优异,关注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校:教书和育人要有机结合。•但由于学校重学科教学管理,轻健康人格培养的惯性依然强劲;教师重学科专业技能的自觉培养,轻育人艺术水平的主动提高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为了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培育,也不能等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或心理障碍形成之后,才对问题学生进行简单的教育。•二、新形势下学生健康的心理成长的需要•当今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之下,不少学生自主自立能力弱化,心理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缺少与不同性格的人互助合作的意识,缺乏接纳、宽容他人的博爱情怀。不少学生焦虑、孤僻、自卑、自私、自闭等心理问题十分突出,而且心理问题具有个性化、多样化、隐蔽性的特点。心理健康是学生健康个性成长的前提,是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全员育人导师制可以使师生在生活中自然平等、和谐地进行交流,有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合情全理地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亲情化、人文化。•三、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要求教师要转变角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的学业、生活、品行、健康人格的培养等方面全面负责。传统的班级教学管理重视学业,强调学业指导,忽视人格培育,重视群体统一规范,而忽视个性多样需求的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如何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落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的新课程理念?如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疏导。•“全员育人导师制”——在保持班级教学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位自己的“首席导师”,可以解决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同时,兼顾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的育人操作难题。【具体做法】•一、制定相关措施,进行全面实施•二、健全各种制度,进行全面落实。•三、加强学习研究,提高育人能力。•一、制定相关措施,全面进行实施•1、加强理念引领,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弥补应试教育下育人职责的缺失,需要学校进一步转变育人观、质量观,提高教职工全员育人的思想认识。首先,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价值性举措,需要校长的价值引领。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及全体中层领导为成员的的全员育人导师制领导小组。校长带领教育干部,沉到教书育人的第一线,调研、指导、参与全员育人工作,当好导师的导师,也“承包”一定数量的学生,以学校领导的率先垂范,激发教师参与全员育人的积极性。•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广泛了解学校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内涵、策略,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双向互动”家长会,凝聚家校教育合力,形成浓厚的育人氛围。•2、制定实施方案,做到人人有责。•我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方案中制定了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和方法途径等详细内容,让教师有明确的育人工作思路,做到人人有责。•(1)、所有教师都要担任学生成长导师。•(2)、所有学生都要有成长导师。•(3)、签订“育人责任书”。•3、设计相关表格,便于导师操作。•教导处牵头设计了《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学生成长记录》《全员育人导师制分工一览表》《全员育人导师工作记录》《学校重点关注学生情况统计表》《学校重点关注学生情况登记表》《重点学生关爱记录》等相关工作表格,让教师在具体育导工作中记录建档,使学生的成长进步有案可查。•二、健全各种制度,进行全面落实•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导师对每位被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导师根据被导对象的不同分别从学业成绩及原因、品德行为缺陷及原因、兴趣爱好及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制订发展措施。对每月的表现和每次调研进行逐一登记并分析对照。•2、建立学情排查制度。•成长导师每天至少与所包靠的学生见面或联系一次,及时观察、掌握每位学生的思想状况,发现异常,立即与班主任、学生家长协商解决,及时排查化解。•要正视学生的各种不同,包括个性、智力、生活习惯与生活条件等,对八类特殊学生群体及问题较多的重点学生,要重点关注,特别关爱,决不抛弃、排斥任何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和集体的温暖。•对问题较多的重点学生,学期初要建立排查档案,对学生所在班级、家庭基本情况、学习情况、存在问题、成长导师、关爱措施等作详细记录。每名重点学生都要做好情况登记,成长导师学期初针对重点学生情况制定有效关爱计划,学期末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及时整理关爱记录(每周至少一次)、学生成长记录(出现的问题与取得的进步)。对推诿责任、放弃努力的教师要实行问责制。•3、完善家访制度。•成长导师每学期至少对所包靠的学生家访一次,可以通过当面、电话、网络、书信等不同方式,与家长交流访谈,及时、准确地沟通学生成长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普遍使用了校讯通、飞信群等联络方式,导师们几乎每天都要发一次校讯通或飞信,对学生当天出现的情况,及时得与家长沟通、交流。•4、建立评价、激励制度。•一是在评价理念上,要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切实减轻导师“导”的压力,不必针对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对导师进行评价,而是针对受导学生发展中原来最强势或者最薄弱的环节的完善情况进行评估,进而对导师进行评价,切实增强导师全员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如,对有特长的学生,导师就要在促进学生特长发展上下功夫;单亲家庭的学生,一般容易存在着心理问题,导师可以有的放矢地重点针对其心理进行疏导,给予情感上的关注;针对学困生,给予充分激励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辅导。•二要在评价方式上,要实施多主体评价。导师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导师自我评价,学校领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进行评价,突出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每个导师更好地反思自身工作措施和成效。•三要在评价策略上,实施激励性评价。导师工作成效的直接受益者是学生,在导师评价中,学生最有发言权。要特别突出学生对导师的评价,实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侧重定性评价,对导师进行等级评定,树立典型,评选“优秀导师”。对认真履行导师职责的导师,在绩效考核、评优树先、职称晋升等方面要适当倾斜,优先安排。•5、完善教师值周制度。•要建立教师值周制度,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由学校统一安排,每天有一名领导干部及若干名教师值班,负责学生上课前及放学后至静校期间等时间段的管理,重点是巡视、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纠正处理,确保时间、空间无管理“死角”。•6、建立学生积极参与制度。•学校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学生尊敬成长导师,与成长导师坦诚交往、互相信任;经常主动要求成长导师帮助分析自身状况,指导制定个人成长规划;认真听取并虚心接受成长导师的合理化建议。•三、加强学习研究,提高导师育人能力。•一要加强专业引领。聘请部分专家学者诊断学校全员育人导师的实施情况,给导师做专题报告,进行理论引领和方法指导。•二要加强学习研究。导师要有强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才能担负起全面指导学生发展的责任,因此导师要不断充电丰富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学习相关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在实践中学习,树立问题就是课题的意识,找准症结,深入研究,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教师要有研究的意识,研究是教师职业幸福之源,工作中的难题和困境可以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只要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就会有收获,就会品尝到成就感。要把育人工作和自身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在研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自身与学生的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三要加强同伴互助。积极学习、借鉴优秀导师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方法,掌握有效开展工作的时机与手段。举办全员育人论坛,举行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深入交流,集思广益,积极推广在全员育人导师制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实施效果】•“全员育人导师制”促进了教师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增强了教师的“育人”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以单一的传授科学知识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方法上以说教为主,忽略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关注与培养。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垂直的单向管理,师生之间平等地位和互动关系缺失,“育人”意识薄弱。经过学校“全员育人导师制”的实施,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明显改变,在学生管理中注重与学生谈心、及时交流、沟通,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育人责任感得到明显增强。•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特别是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导师制”以一种“全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提倡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进步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使生成长为一个自尊、自信、宽容的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校自实施导师制以来,通过教师、学生、家长等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三、增进了家校联系•美国学者科尔曼在其报告《教育机会均等》一文中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只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一个很小的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等更多的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这一方面引起了我们对学校教育的质疑,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的学校教育不能走“象牙塔”的道路,需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全方面的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施之个性化的教育。“导师制”就此做了实践性的探索。•四、教师教育方法得到改进,师生关系明显改善•我校教师工作方法主要有:•(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在育人活动中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通过教师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根据教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可以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有时还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为学生分忧。•(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