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优秀教案【最新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溶解度》优秀教案【最新4篇】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接下来网友分享的“《溶解度》优秀教案【最新4篇】”,文章希望对您有所用途,喜欢就下载吧!《溶解度》优秀教案【第一篇】设计思想: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教学目标:1、理解溶解度概念。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问: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举例说明。答:不同。例如食盐能溶于水,而沙子却极难溶于水。问:那么,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答:不同。例如油易溶于汽油而难溶于水。教师总结:物质溶解能力不仅与溶质有关,也与溶剂性质有关。通常我们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二、讲授新课1、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问:如何比较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大小?生:分组讨论5分钟左右,拿出实验方案。(说明:放给学生充足的讨论时间,并鼓励他们畅所欲言,相互纠错与补充,教师再给予适时的提示与总结。学生或许会凭感性拿出较完整的实验方案,意识到要比较氯化钠、硝酸钾溶解性大小,即比较在等量水中溶解的氯化钠、硝酸钾的多少。但此时大多数学生对水温相同,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这两个前提条件认识不深刻,教师可引导进入下一次尝试活动。)问:(1)为什么要求水温相同?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分别溶解氯化钠和硝酸钾,行不行?(2)为什么要求水的体积相同?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行不行?(3)为什么要达到饱和状态?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能否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生:对上述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并发言,更深入的理解三个前提条件。(说明:一系列讨论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在热烈的讨论和积极思考中,定温,溶剂量一定,达到饱和状?这三个比较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前提条件,在他们脑海中留下根深蒂固的印象,比强行灌输效果好得多。)师:利用胶片展示完整方案。结论:1、10℃时,氯化钠比硝酸钾更易溶于水。师:若把溶剂的量规定为100克,则某温度下100克溶剂中最多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溶质在这个温度下的溶解度。生:理解溶解度的涵义,并思考从上述实验中还可得到什么结论?结论:2、1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5克,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1克。生:归纳溶解度定义,并理解其涵义。2、根据溶解度判断物质溶解性。师:在不同的温度下,物质溶解度不同。这样,我们只需比较特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大。生:自学课本第135页第二段并总结。3、溶解度曲线。师:用胶片展示固体溶解度曲线。生:观察溶解度曲线,找出10℃时硝酸钠的溶解度及在哪个温度下,硝酸钾溶解度为110克。问: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硝酸钠;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例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反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板书:一、固体溶解度1、定义:①定温②100克溶剂③饱和状态实质:溶解溶质质量。2、难溶微溶可溶易溶0.01110S(20℃)3、固体溶解度曲线。二、课堂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所溶解的克数。B、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C、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克数。D、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克数。2、已知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10克。(1)指出其表示的含义。(2)在60℃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质量比为?(3)向100克水中加入80克硝酸钾,溶液是否饱和?加入120克呢?3、已知20℃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0.1克某物质,该物质属()A、易溶B、难溶C、微溶D、可溶4、已知20℃时,25克水中最多能溶解0.8克某物质,则该物质属()A、易溶B、微溶C、可溶D、易溶三、复习小结师:如何认识溶解度?怎样由溶解度判断溶解性大小?生:回顾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加深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四、布置作业《溶解度》优秀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物质的溶解性2.固体的溶解度及温度对它的影响3.固体的溶解度曲线4.气体的溶解度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教学重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教学过程: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不同。我们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讨论]根据生活经验,溶解性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溶剂的性质和温度等因素有关[讲述]在很多情况下,仅仅了解物质的溶解性是不够的',人们需要精确地知道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最多能溶解多少溶质,这就要用到溶解度这个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分析]条件:一定温度下;标准:100克溶剂里;状态:饱和状态;本质:溶质的质量;单位:克。[举例]在20摄氏度时,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了饱和状态),我们就说氯化钠在20摄氏度时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克。又如:在20摄氏度时,氯酸钾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克,那就表示在20摄氏度时,100克水中溶解7.4克氯酸钾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练习1.下列叙述是否正确。(1)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时是36克。(2)20摄氏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3)20摄氏度时,50克水中加入18克食盐后溶液恰好饱和,因此,20摄氏度时,食盐在水里的溶解度为18克。(4)10摄氏度时,100克水里溶解了15克蔗糖,所以,10摄氏度时,蔗糖的溶解度为15克。2.60摄氏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24克,填表:课题:溶解度溶质溶剂溶液状态温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3.20摄氏度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1)20摄氏度时,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2)20摄氏度时,食盐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讲述]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是什么关系呢?物质的溶解性,即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它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溶解能力既取决于溶质的本性,又取决于与溶剂间的关系。而物质的溶解度,它是按照人们规定的标准来衡量物质溶解性的一把“尺子”。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所能溶解的不同质量,就在客观上反映了他们溶解性的区别。《溶解度》优秀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过程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和难点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mL水)、玻璃棒1根、5gNaCl(预先称好)、5gKNO3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CAI课件、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验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投影方案,交流共享。动手实验,观察记录。上台展示,投影结论。①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②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二、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疑猜想。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量”飞入片中)。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三、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3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gKNO3,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3固体,即全溶。四、回归原温,静观其变。课件演示,动画要素(“一定温度”飞入片中)。一定温度下,KNO3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增补结论,领悟涵义室温,5gNaCl在20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5gNaCl室温,10gNaCl在20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5mL水室温,10gNaCl在25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室温,5gKNO3在20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5gKNO3室温,10gKNO3在20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3固体↓升高温度升高温度下,10gKNO3在20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分析归纳,课件演示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深化探究,激活思维室温下,10gKNO3在20mL水中溶液达到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3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gKNO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3的质量不超过10g,此时多余的KNO3会怎样?(观察杯中KNO3晶体和课本上图9-1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3晶体)五、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斑迹。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六、学以致用,趣味延伸。练习:教材P40,习题1、5、6。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矾晶体(P40)。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点评本节课以了解“饱和溶液涵义”为中心目标,以活动与探究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围绕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两个要素”大胆取舍,进行了有个性、有创意的快乐探究之旅。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素材亲历探究过程,给学生活动提供了许多机会和空间,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