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第二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中国工资制度变迁与工资管理的法规政策第一节中国工资制度变迁第二节工资管理的法规政策第三节目前中国工资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节中国工资制度变迁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资制度(1949-1952)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资制度(1952-1978)三、转型经济时期的工资制度的探索(1978-1992)四、市场经济推进中的薪酬制度变革(1992年至今)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工资分配(1949-1952)(一)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二)1951年开始的第一次工资改革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工资分配(1952-1978)(一)1956年的第二次工资改革(二)1959年-1966年的工资管理体制(三)1966年-1978年的工资管理体制改革开放前我国工资制度的特点1、只有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分配制度,不存在自主的工资制度2、工资制度受政治风波影响严重3、实为“身份工资”、“资历工资”的技术等级工资制和职务工资制总评:低、平、死三、转型经济时期的工资制度的探索(1978-1992)第一阶段,1978-1982第二阶段,1983-1986第三阶段,1987-1992转型经济时期的工资制度的特点1、国家下放企业工资分配权,企业可根据经营需要制定工资2、结构工资制建立,承认多种因素决定工资,不同工资形式作用不同3、问题:“出勤拿工资,干活拿奖金”,奖金名目繁多,平均化仍严重四、市场经济推进中的薪酬制度变革(1992年至今)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劳动部:“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1993年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1997年,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90年代末,“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督调控”政府调控工资手段:美欧薪酬理论全面进入中国市场经济推进中的薪酬制度变革的特点由政府主导的工资体制变革转向企业需求型薪酬制度变革薪酬理念的变化,全面薪酬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薪酬管理理论和实践,建立多样化、个性化的薪酬制度课外阅读曾湘泉,《我国高等学校工资制度的历史沿革》,《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增刊刘昕,《完善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几点建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十期第二节工资管理的法规和政策一、《最低工资规定》二、有关工资支付规定三、有关工资集体谈判的规定四、工资指导线制度五、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六、国家监督调控工资的其他法规政策一、《最低工资规定》(一)颁布、实施的时间、目的和适用范围2004.1.20颁布,2004.3.1.起施行目的:为了维护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所有组织(二)最低工资的定义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三)内容(1)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工资;中班、夜班、特殊工作环境、条件下的津贴;法定劳动者福利待遇等。(三)内容(2)月最低工资标准,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最低工资的测算、确定和调整、监督检查以及违规的惩罚等规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不同行政区域,制定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二、有关工资支付规定(一)颁布、实施的时间、目的和适用范围1994年12月6日颁布,于1995年1月1日实施。目的:为配合《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充分保障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劳动报酬的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的工资支付行为。境内所有组织(二)内容对工资支付项目、水平、形式、对象、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作了规定如,规定:工资应当以法定货币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工资支付时间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加班工资支付1、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不低于150%;2、休息日工作,不能安排补休,不低于200%;3、法定休假节日工作,不低于300%。三、有关工资集体谈判的规定(一)颁布、实施时间、目的和适用范围2000年11月8日颁布并实施目的:规范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集体协议(以下简称工资协议)的行为,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的企业。(二)工资集体协商、工资协议的定义工资集体协商:职工代表与企业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协议: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三)工资集体协商的具体内容工资协议的期限;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四、工资指导线制度(一)定义、颁布的时间和适用范围工资指导线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对企业工资分配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在国家宏观指导下,促使企业的工资微观分配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协调,引导企业在生产发展、经济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工资分配和工资水平。1997年1月30日颁布适用于各类企业(二)应遵循的原则1、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坚持“两低于”原则。“两低于”原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2、分级管理、分类调控的原则3、协商原则(三)应考虑的因素主要依据:年度经济增长率、社会劳动生产率、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综合考虑:就业状况、劳动力市场价格、人工成本水平和对外贸易状况等(四)类型、年度颁布时间本年度企业货币工资水平增长基准线、上线、下线每年3月底以前,一个日历年度。(五)具体调控企业工资的方法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应严格执行,围绕基准线,在下线和上线区间内,不得突破上线。非国有企业,依据工资指导线进行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六)测算的两种方法一是工资指导线水平测算数学模型二是“四分位法”测算工资指导线水平五、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一)涵义、颁布时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统一规范和制度要求,定期对各类企业中的不同职业(工种)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分析、汇总、加工,形成各类职业(工种)的工资价位,向社会发布,用以指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和工资关系,调节劳动力市场价格。1999年10月25日(二)意义对于完善政府工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由直接的行政管理,转为利用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指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2、有利于促进劳动力市场形成合理的价格水平,为劳动力供求双方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客观的市场参考标准,减少供求双方的盲目性,提高劳动者求职的成功率和劳动力市场运作的整体效率;3、有利于引导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调节地区、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使劳动力价格机制与劳动力供求机制紧密结合,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三)保证措施建立规范和统一的统计调查方法保证准确、真实、具有可比性(四)工资指导价位年度发布时间在每年6月底以前发布,每年发布一次。六、国家监督调控工资的其他法规政策第三节目前中国的工资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中国存在很多工资问题,需要解释和改进政府及其事业单位:公务员工资问题,教师、医护人员企业: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问题;国有企业工资问题农民工工资问题:拖欠工资、工资标准工资的社会功能问题:工资差距与收入分配思考:中国薪酬支付的趋势;国外薪酬技术本土化阅读我国企业当前薪酬管理的问题与挑战。P42,薪酬体系缺失之痛P40,中国企业薪酬的八大病根思考题:•1、简述中国工资制度变迁。•2、请列举我国政府监督调控工资的主要法规政策,并简述其核心内容。•3、目前中国的工资制度面临哪些问题?

1 / 4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