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干部年轻干部座谈会发言提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走好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善于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更好倾听民声、尊重民意、顺应民心,把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做得更好”。民声通道工作是市委办公厅联系群众最紧密、服务群众最直接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民声通道工作人员,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第一,要将感情贴近群众心头。我们都来自人民,群众是我们成长进步的依靠,是我们的根和本。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付出,我们就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会一无所有、一事无成。浮梁古县衙有一幅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要时刻牢记“自己也是百姓”,与群众心相连、情相系,始终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民声通道受理群众通过网络反映的诉求,由于群众文化水平不同、认识层次不一,有时一些问题洋洋洒洒写了很多,却没有说到点子上。这就需要我们把群众留言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以极大的耐心细心,抽丝剥茧、去粗取精,把问题理清楚、把情况弄明白。缺乏把群众当家人的感情,就容易不耐烦、敷衍了事,就办不好这一桩桩看似琐碎却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第二,让脚步走进群众“地头”。服务群众先要走进群众。眼睛朝下看、脚步向下迈、力量往下沉,才能丈量民情、核准实情。对于从事网上群众工作的干部来说,走进群众“地头”,既包括有形的“地头”,也包括无形的“地头”。走进有形的“地头”,就是要对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通过不打招呼、直奔基层、直插现场,与群众当面沟通,与经办部门逐项核实,真真切切了解实际情况、办理意见和群众感受。这些年我和同事们跑遍了全省数百个乡镇,无论顶烈日、冒风雨,还是隐藏身份、蹲点守候,就是为了确保问题线索“核得准、查得透、过得硬”。走进无形的“地头”,就是要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发挥网络时效快、环节少、民意传达迅速的优势,主动听民声、察民情、汇民智,积极为群众答疑解惑、分忧解难。只有把“面对面”与“键对键”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第三,把事情想在群众前头。井冈山斗争和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就把“做群众工作”作为三大任务之一,着力“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子的问题”等群众关心的一切问题,老区群众交口称赞:“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民声通道是了解社情民意、观察社会动态的晴雨表、风向标,也是检验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民心窗口。近十年来,群众通过市委民声通道反映诉求13万件,平均每年1万多件。这些不光是单个的诉求案例,而是互有联系的整体,是宝贵的“数据库”“民意池”“智慧树”。我们要善于用好这些第一手资料,加强对社情民意的分类统计、梳理分析,敏锐发现其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举一反三、提出对策,为市委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真正做到“图之于未萌,虑之于未有”,“医之于无事之前”。第四,用行动解开群众眉头。“听民声”的落脚点是“解民忧”,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归根结底是要为群众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对于群众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我们要坚持及时受理、加强督办,推动依法依规解决,真正让群众的“眉头”舒展,把群众的“心结”解开。民声通道被誉为市委与群众的“直通车”“连心桥”,靠的就是实实在在为群众解决了交通出行、城乡环境、教育卫生、社保就业、营商环境等一大批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对于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时间跨度大的问题,敢于坚持原则、动真碰硬,一条一条梳理清楚,一步一步推动解决,真正做到矛盾面前不绕道、困难面前不退缩。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诉求办理过程之中,对于那些无法解决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使每一个办件都遵循“法”的权威,维护“理”的公道,又体现“情”的温度,以推动解决群众关切的“小问题”,赢得民心向背的“大政治”,真正让群众感受到温暖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