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管理与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冲突管理与发展冲突与冲突管理冲突管理的相关理论冲突管理与发展实践事例:红豆杉事件第一节冲突与冲突管理一冲突(一)冲突的概念*哲学领域:冲突是矛盾的显性阶段,是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的显性矛盾*管理领域:狭义的概念是指社会生活中明显的矛盾;广义的概念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任何矛盾(二)冲突的类型对象: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层次:个体层次、社区层次、区域层次、国家层次的冲突性质:政治性、经济性、社会性冲突领域:政策性、技术性、结构性。。。来源:发展性、传统性冲突背景:自主性、干预性冲突根源:社会型、结构型、文化和观念形态型。。。*社区内部冲突往往发生在具有一定信任度、已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人们之间。包括发生在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宗族内部、相邻的土地所有者和资源利用者之间、土地所有者和迁入户之间的冲突。*社区和外部组织之间的冲突往往发生在社会关系网不太牢固、利益也不太重叠的群体之间,通过第三方的协调和帮助有利于化解冲突(三)冲突的特点和成因1.社区内部冲突的特征①起因来自于主体的个人关系②冲突双方有相同的历史背景③感情力量④焦点是对利益的主张⑤涉及对权威和权力的社会和文化的定义⑥包括“不能看到的冲突”⑦对当地政治和经济关系有影响⑧与广义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有关2.社区与外部群体冲突的特征①对事物的看法有分歧②冲突各方的目的和意图不同③多依靠正式途径解决④解决冲突的方法不多⑤各方具有明晰的经济利益⑥社会政治和权利更具有支配力的强烈影响(四)冲突的不同阶段*潜在阶段:表现为潜在的威胁*显现阶段:矛盾的扩大和积累*爆发阶段:以明显的形式表现出来二冲突管理的概念*冲突管理的定义:①对冲突进行调节、解决的活动②防治冲突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升级所采取的措施③通过多方参与减弱、解决纠纷和终止冲突*冲突管理的目的,是以有利于各方为前提,重新分配权力和资源,改正社会体制中权力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现象。*冲突管理的任务,是对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冲突持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构思解决方案,必要时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冲突来达到目的。*冲突分析的关键是让冲突的主体明白其心目中冲突的原因及历史渊源第二节冲突管理的相关理论一冲突的分析方法*目的:使利益相关者理性地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创建相互理解与合作的条件*作用: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有效合作的基础;帮助其认识分歧,以及所能达到的合作程度*分析的关键因素:范围、原因、影响、确定利益、可能沟通的方面、了解现有冲突信息、考虑特殊影响因素、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处理技能(一)冲突分析的工具1.问题树:做法是让冲突的利益相关者讨论出关键问题,并对其进行刨析。目的是帮助认识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2.排序:做法是对问题打分,并排列出高低顺序。目的是判断问题的重要程度。3.冲突矩阵:帮助了解冲突对相关利益者的影响程度,以及冲突中各利益群体的相互关系。4.利益相关者分析:了解各利益相关者在冲突中的角色、拥有的权力和影响力;了解利益相关者受冲突影响的程度或限度;确认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了解冲突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确认各利益相关者在冲突管理中的潜在贡献(二)冲突分析的步骤1.搜集信息,鉴别冲突主题2.分析冲突原因并排序,确认需要参与冲突管理的利益相关者3.使利益相关者清楚各自的立场和利益4.分析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5.分析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和利益,寻求与确认共同利益(三)其他相关因素分析1.文化因素2.政策因素3.社会性别因素二冲突预测(一)冲突预测的概念*是指在冲突发生之前,在分析某种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历史过程、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冲突发生的种种征兆等情况的基础上,借助社区内外的预测机制,对冲突发生的原因、可能发生的时间、类型、涉及的各个方面、影响程度等进行科学的预先估计与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防止冲突发生或激化,从而使可能发生的冲突得以避免的一种管理策略。(二)冲突出现的征兆与原因(三)冲突预防机制①相关社会群体的参与程度②不同利益群体间的交流和信息共享很重要③及时识别热点地区和热点问题很重要④诚信很重要⑤冲突预测可以与冲突解决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⑥资料的整理与积累三冲突管理策略(一)双赢(二)沟通(三)谈判协议的最佳底线选择四冲突管理手段(一)回避(二)胁迫(三)妥协与让步(四)合作(五)仲裁与裁定第三节冲突管理与发展实践*冲突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实践主要是伴随一些国际发展项目从国外引进。一森林资源冲突的基本类型及表现形式(一)按冲突发生的内容、范围以及解决方式划分(二)森林资源冲突的表现形式二引起冲突的主要原因(一)经济原因(二)与政策执行有关的原因(三)社会文化的原因三冲突的发展过程及冲突导致的影响(一)冲突的发生、发展及解决与转化*对待森林资源冲突的态度:通过政府解决;司法解决;非正式渠道解决;暴力解决;放任(二)冲突导致的影响*正面:成为林业发展的机遇;成为社区自主管理的契机*负面:森林破坏;使人丧失对政策的信心;社区社会资源的损失谁是环境/自然资源的最佳治理主体?谁是农村发展的主体?谁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体?谁是环境/自然资源的最佳治理主体?那么,到底有哪些主体?自然保护区(NatureReserve)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Community-basedConservation)红豆杉事件12001年10月24日,南方周末报道,《被剥落的红豆杉在流泪》;2002年11月22日,《新闻周刊》,《红豆杉劫难》:在1992-2001年将近10年时间里,云南红豆杉遭到了毁灭性破坏。分布在滇西横断山区的300多万棵红豆杉绝大部分被剥了皮,正在慢慢死去。为什么?1971年几位美国化学家从红豆杉树皮中发现一种紫杉醇的具有抗癌物质,1992年开始用于医疗,效果不错。制造药物的原料紫杉醇由于稀缺,价格哄抬到300-400万美圆/公斤。目前40-60万美圆/公斤。红豆杉的身价也随之爆涨,被称为植物黄金。红豆杉事件2美国和加拿大及时立法保护野生红豆杉,制药商人便转向中国、印度以及阿根廷这些拥有红豆杉资源,能生产紫杉醇的国家收购。最下游的紫杉醇生产商汉德公司收获最丰。据估计,100多公斤紫杉醇就意味着30-60万棵红豆杉被剥。这就是市场的逻辑之一:富人的钱能够购买穷人的水资源,能够购买整个地球的环境。那么,最令人感兴趣的是:政府是如何出场的?红豆杉事件31995年,云南省就制定了《云南省珍贵树种保护条例》,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采伐珍贵树种,挖取珍贵树种及剔剥其活树皮,红豆杉位列其中;1999年底,红豆杉又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国家林业局宣布只对1999年10月以前的库存发给出口许可证。然而,云南汉德公司的最大原料供应商——丽江汉德玉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没有被追究法律责任。此公司的共同股东是汉德公司与丽江县林业局。通过成立这个公司,汉德就把风险最大的也是最关键的一项业务——收购树皮交给了一个有保护红豆杉之责的政府部门。那么,社区的作用又是什么呢?红豆杉事件4泰宁县新桥乡大源村发现一处千年红豆杉群。2002年曾有人以每株27万元的高价购买,但被山民拒绝,说这是犯罪。为了防止盗伐,现在每天都有人守护。在这里,前述那种导致人们砍伐的市场力量并没有起作用,是另外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这里介入进来呢?然而,市场的逻辑并没有完。2003年1月16日《科技日报》:福建省明溪县推广种植红豆杉,在已建成的5090亩红豆杉原料基地中,有2000亩是农户种植的。3年后即可采摘提纯,“割茬”后又可再生。“种植红豆杉就像种菜,一般成畦密集种植,既可保护生态,又帮农民脱贫。红豆杉事件5最后,重新回到了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红豆杉问题的出路。但如果继续问下去:1.在均衡的市场供给体系健全起来之前的那一段时间里,我们是否就将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红豆杉原始森林砍光?2.虽然红豆杉终于有条件进入可持续供应的渠道了,但对那些难再生性或再生速度低于消耗速度的环境资源的问题将如何解决?3.更多的环境资源价值是无法体现到市场中去的,对于它们应如何保护?1.政府、市场、社区三者在自然资源管理/治理中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从政府到社区:环境资源的社区“私有”—从市场到社区:环境资源的社区“公有”1.社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1)强调以社区为基础的资源治理来于政府治理的既有背景。政府几乎将所有的公共事务收为己有的做法曾被认为是顺利成章的事情,然后后来出现了变化。这一变化是全球性的。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政府责任自上而下的转移。有人将这种国家权力与资产下移到地方决策者、非政府性机构的现象用”去中心化“加以表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去中心化和提高公民社会的作用之趋势在自然资源政策的许多方面都能观察到:森林管理、保护、流域管理与地区规划等。1.社区: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2)在由政府治理到社区‘私有’的过程中,没有进一步私有到“个人”这里。环境资源具有外部性,难以彻底私有化,因而也难以依靠市场机制解决问题。社区治理具有自己的特征:人们为了每个人的私益而结合起来,形成特定的治理结构,这种结合的方式不可能在市场体系下出现,因而也产出了市场中不能产生的结果,对于这个结果最好的称呼就是“社区”,它代表了一种浓厚的生活空间。这一特定的治理结构不像政府那样依靠行政权力,而更多的是依赖非权力的、社区所特有的社会资源:文化价值、社会纽带、民间权威等。能够真正将利益与文化结合起来,将利益与社会机制结合起来。2.CBNRM的实践世界银行(WB)、国际发展研究中心(IDRC)、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际保护组织(ConservationInternational)、自然保护机构(TheNatureConservancy)、福特基金会(FF)等国际机构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花费了巨大的努力实施以CBNRM(Community-basedNaturalResourceManagement)项目和政策。3.WHYCBNRM?从“公地灾难”到社区合作”公地灾难”(TheTragedyoftheCommons):哈丁(GarrettHardin)1968年发表在英国《科学》杂志上的著名文章《公地灾难》:英国一个小村庄内牧人们共同使用他们公共牧场。牧场的载畜力是一定的,超过了牧场就会退化、毁坏。但牧人们的帐却不是这么算的,他们考虑的是每增加一头牲畜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额外的收益,他们将尽量增加自己牲畜的规模,导致饲养量最终超出了牧场的承载能力。“因此,沿着公地资源的内在逻辑,就会产生可悲的结果……最终的目的地就是毁灭。在一个相信公地资源可自由使用的社会里,人们都涌向那里,追求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3.WHYCBNRM?公地悲剧的政策含义是明显的,“在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问题上避免悲剧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创立一种私有财产权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然而,奥斯特罗姆(Ostrom2000)在回顾了极权政府为治理者的观点和公地悲剧之后,却认为除了这两种极端的观点之外,还应当看到公地资源的使用者可以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使用合约。他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积极回应。3.WHYCBNRM?激进的社区治理观:乡土知识、文化温和的社区治理观:通过社区来纠正过于政府化的新型治理方式,希望通过社区的参与而改善激励机制,并利用社区的合作优势——是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商平台,在更大的原则下(如在政府的框架下)达成一致性的行动。4.CBNRM的优点:产权比较社区合作手段多样,而不只是强制:社会机制丰富多彩,如社区文化、价值信仰、社区纽带、互惠机制、社会声望体系等。私有的激励:谁代表社区利益发言,通过民间机制产生的民间权威(如族长,有威望的老人)最常见。政府机构的官僚作风以及他们作为公共利益代理人时所出现的监督问题等,造就了政府管理的激励不足,……甚至对当地社区治理机制的破坏避开政府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