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薪酬设计案例咨询背景A食品公司(处于商业保密考虑,本文一律用代码表示)是一家国有控股公司,近三年以来均以40%的速度迅速发展,2001年底即将上市,此时,公司领导层深刻地意识到:借上市机会,对企业进行全面再造,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比上市融资的意义更为深远。为此,特委托咨询公司先对薪酬体系进行重新设计,目的是强化薪资的激励功能,吸引和留住公司的战略性人才,从而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薪酬体系诊断通过两周的数据分析和深度,得出了诊断结果,要点如下:1、整体薪酬水平和市场是一种“反向”关系一般可替代性强的员工薪酬水平高于市场水平,而关键技术人才和中高层管理人才远远落后于市场水平,如下图所示(人民币元/月):2、收入差距没有拉开从上图曲线走向可以看出,A公司的工资曲线基本上是趋于平滑的,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差距很小,而市场工资曲线比较陡,关键人才的收入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员工。收入差距没有拉开的表现有两个方面:横向看,尽管都是同一层面的管理者,但岗位重要性明显有差别,而A公司实际上没有对此加以区别;纵向看,不同岗等之间的工资差距过小。3、和业绩相关的收入所占比重太小总起来看,和业绩挂钩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0%,也就是说,干好干坏,收入没有多大的差距。薪酬体系再造思路通过诊断我们判断,A公司的薪酬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传统国企的做法,在考虑A公司企业文化特点和改革阻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下改革思路,作为A公司薪酬再造的基本原则。1、以岗位在企业的相对价值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依据22、加大业绩工资的比重3、业绩工资的发放要和业绩考核真正实现合理挂钩4、薪资水平要逐步和市场接轨5、遵照分层分类的设计思想,对不同岗位类别区别对待解决方案要点1、岗位评价岗位评价是确定岗位在企业中的相对价值的过程。首先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一天的岗位评价方面的培训,让大家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本次岗位评价采用了目前比较通行的要素计点法(pointmethod)。评价结束后,得出了岗位的价值“分数”,大家对评价结果普遍认可。顺便提一下,评价的过程也许比结果更重要,在改革中不要忽视这一点。最后,根据岗位评价的结果,把A公司的所有岗位划分为3大系列(行政管理、专业技术、生产操作)、10个等。然后每等又分出了5至8个级。岗位等的功能是区分不同岗位的重要性,岗位等下面的级的主要功能是区分不同任职者的能力和业绩差异。2、薪酬结构A公司原有的薪酬结构比较复杂,各部分工资的功能定位模糊,设计目标含糊,弱化了激励功能。见于此种情况,工发咨询提出简化工资结构、实施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建议,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对于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的比例问题,咨询组和A公司项目领导进行过多次协商,考虑到方案的平稳过度问题,最后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岗位岗位基础工资/业绩奖金基层60/40中层55/45高层50/50业绩奖金对不同类别岗位实施相应其工作特点的挂钩办法:高管层实施年薪制,年度考核;其它管理人员实施季度考核;研发人员的奖励和研发项目完成情况直接挂钩;生产工人采用计件奖励的办法。3、绩效奖金的确定要点3个人绩效奖金的确定取决于三个方面,如下图所示:4、工资调整要点岗位基础工资的调整主要参照物价指数和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绩效奖金总额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测算和调整;岗位级的调整根据任职者的业绩考核结果进行调整。方案顺利实施的配套工作要点1、尽快建立起高效的业绩管理体系是业绩奖金发挥激励功能的关键。没有一个合理、高效的业绩管理系统,业绩奖金的计算就会趋于简单化、形式化,相应地,奖金的激励作用就会大打折扣。业绩管理系统包括公司整体、部门和个人三个层面,其中,个人业绩管理是个难点。2、真正实施方案前的试点工作很有必要为了确保薪资改革顺利进行,有必要选择一两个单位进行试点,试点过程中会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案例点评本咨询案例反映的问题应该说比较典型,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国有传统制造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应对入世后的人才竞争,国企该怎么办?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初下了一个关于三项制度改革的文件,其主旨也在于此。解决方案重点突出了三点:薪酬要和市场接轨、突出岗位在薪酬中的位置、加大业绩奖金的比例,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但是,由于企业的基础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很多配套的东西不健全,要想在现实中落实这些办法,恐怕也不是一蹴而成的。双向沟通沟通愿景如此之困难,很容易就演变成杂音充斥下的单向传播,并忽略反馈过程中的好意见,也让员工有不受重视的感觉。而成功的变革行动很少出现这些情形,原因是它们让沟通维持双向的互动。我看过一些案例,领导团队提出不很妥当的愿景,可惜只有部分员工看出来,他们的意见也没有充分反应到领导团队,问题也就一直搁着。因为主事者未能广纳意见,错误一直放到变革后期才修正。像在资讯科技上错误的投资,如果业务部门事先向精通电脑的年轻业务代表简单说明他们在电脑软硬件上的更新计划,对4方可能马上就会指出采购案的基本概念有问题。问题是,他们直到新设备送来才知道有问题。那时,电脑知识不足的中级主管早已采用并完成一个错误的愿景,而事后补救的代价惊人。双向讨论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作用:帮助你我解答变革行动中的所有问题。清楚、简单、易记、反复、混声全唱般的讯息,以及主管示范动作等,也有很大帮助。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高教育程度者,习惯等到问题棘手时才处理。棘手指的是,人们公开质问、挑战以及争辩。当然,这应该是领导团队一开始拟定愿景时会出现的情况。有时候,变革发动者考虑成本,不愿做双向沟通。他们的逻辑是直线的,以为单向的资讯流通需要多少成本,双向沟通至少就是加倍。他们说得对,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和领导团队一样付出。但是这时,他们等于忽略了当愈多主管能从新愿景的角度来审视日常活动时,收获就愈大。一旦大伙共同投入,一定能找到几十种低成本的方法,制造有关愿景的对话。像是产品午餐汇报中谈五分钟、走道上寒暄个二分钟、一场演讲结束前十分钟,而这些分分秒秒,累积下来可达几千个小时。当员工和干部不接受你的愿景,转型过程中接下来的授权员工参与以及创造近程战果,这两项阶段都将失败。员工无法发挥授权的优势,也不会努力争取战果。更糟糕的是,如果他们接受一个规划不当的愿景,而且还像先前提过的资讯科技案例般,企图努力去实现时,不但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结果也将造成很多人的困扰。双向沟通的负面影响是:回馈可能指出,我们的方向错误,必须重新建立愿景。5薪酬设计案例L公司是国有企业A集团下属的一个分公司,主要从事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研发与生产。L公司是由A集团原来的V子公司与J子公司组建而成,组建时员工主要来自V公司和J公司.同时,为了发展需要,公司还从人才市场招聘了一部分员工。公司运营后,来自V公司的员工c的工资依然按照V公司原来的薪酬标准发放,来自J公司的员工d的工资仍然按照了公司原来的薪酬标准发放,而从外部人才市场招聘来的员工e则按市场标准发放工资。L公司的薪酬均以月固定工资的形式发放,实行薪酬保密制度。员工c、d、e担任的工作任务都是电路设计与研发,然而员工e的工资却远多于c,而c又略多于d。由于L公司生产的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A集团对其非常重视。在L公司成立之初,L公司总经理(兼任A集团副总裁)就曾向员工许诺,公司赢利后将逐步提高员工的薪酬待遇。L公司员工的积极性因此非常高涨,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多个研发项目,并顺利通过评审。产品投放到市场后,L公司逐渐开始赢利,而薪酬制度却仍然没有变动,L公司的总经理只是在年末以非公开的形式发放了年终奖。此后,公司里关于薪酬收入的小道消息满天飞,员工c、d、e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也都彼此知道了各自工资和年终奖的数额。在L公司开始赢利后的第一年(公司成立后第三年),公司员工针对薪酬待遇的抱怨之声四起,积极性开始下降,不时有人跳槽,迟到早退现象也不断增加,生产率随之大幅下跌。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向市场推出了同类型的竞争性产品,已极大地威胁到L公司的市场地位。案例分析缺乏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是现阶段一些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集团为了在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常常采用行政手段将原有的企业进行重组。重组时,员工在集团内无偿调配,集团内员工薪酬依照原有的薪酬标准发放,外部招聘人员依照市场标准发放。这种莫衷一是、多个标准的薪酬制度在短时期内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长期内必然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组织效率。上述案例就存在这样的问题。6L公司组建以后,公司内部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薪酬标准,且三个标准存在相当大的差异。由此,产生以下几方面问题。1.薪酬与岗位的特点、员工的能力素质关联不大,缺乏公平性。员工的薪酬仅仅由员工的来源决定,从事同类岗位的员工c、d、e的工作内容相似,员工e的工资却远多于c,c多于d。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总是会将他对组织的投入(包括努力、教育、知识、技能和经验)与产出(组织的回报,主要为薪酬)的比例与他人投入产出的比例加以对比。若比例相等,则员工知觉到公平;若不相等,则员工会感到不公平。不公平感会导致员工的紧张和焦虑,员工进而会采取心理和行为上的手段以求公平重建。包括要么改变自己的投入,改变对他人投入与产出的看法;要么自己选择离开,甚至采取行动迫使他人离开。由此看来,L公司的生产率下降,员工抱怨增加与薪酬制度的不公平性有着直接的关联。2.薪酬没有与实际工作绩效相联系,投入与产出不匹配。L公司的月工资以固定薪酬的形式发放,与员工的实际努力相脱节,容易使员工产生“上班拿钱,天经地义”的思想。实际上,薪酬应当具有保健和激励的双层功能。保健功能一般由固定薪酬来实现,主要是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补偿员工为教育、培训、技能增进所做的投资;而激励功能主要由绩效薪酬来实现,主要是为了奖励员工所取得成绩和对组织的贡献。3.薪酬设计程序不合理,缺乏必要的沟通。在L公司的薪酬制度的设计过程中,没有给予员工参与其中的权利和机会,对薪酬的结果也没有做必要的说明,而只是简单地实行了薪酬保密制度。事实上,企业中的员工会通过非正式的渠道了解彼此的薪酬,而非正式的渠道得来的消息常常是不准确的、歪曲的。保密的不公平的薪酬比有不公平但公开的薪酬更易造成员工的不满。在短时期内,L公司可以依靠短期目标在员工中形成凝聚力,而一旦短期目标实现,员工对组织回报的心理期望仍未获得满足时,员工将对不公平的薪酬体系产生不满,同时对组织失去信任和信心。L公司的薪酬体系既没有与岗位特点、员工素质能力相结合,又没有与员工的工作业绩相关联,显然有失公平性。在薪酬设计中,应主要考虑公平性问题,因为公平感是影响员工态度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公平感能使员工对组织产生信赖,更7为自觉、更为有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更为积极地面对组织的变革;而不公平感会导致员工消极的态度与行为。如,L公司员工的抱怨、迟到早退、离开企业等,进而会导致组织效率的大幅下跌。解决措施与建议企业要形成凝聚力,提高和保持组织高效率,实现战略目标,科学、统一的薪酬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在薪酬设计中,主要应当通过科学的薪酬体系设计和决策程序设计以及有效的沟通来实现公平。下面笔者将针对L公司薪酬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和建议。1.通过科学的薪酬体系设计,体现薪酬的公平性。公平的薪酬体系要求薪酬与岗位特点、员工个人能力素质以及实际工作绩效相关联。其中,不同的岗位对员工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有所差异。员工个人素质主要包括教育、培训、知识和经验;能力是指个人素质的行为表现,主要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计划能力、沟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协作能力等。从事同类岗位的员工个人情况可能不相同,能力也可能大相径庭。如,案例中员工c、d、e虽然在同类岗位,但岗位职责、员工个人的能力就会有所不同。实际工作绩效则与员工个人努力直接相关,是个人能力素质的物化表现。员工个人能力素质以及实际工作绩效都是员工对组织的投入,应当与组织的回报相匹配。组织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应尽量使每个员工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相等以实现公平。就薪酬来说,应当存在差异,但差异必须是合理的,与员工的投入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