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三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劳动关系YOURSUBTITLEGOESHERE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证(三级)简介•主讲:•广东莞信律师事务所邓杰律师•人力资源管理师【温馨提示】-请将手机调到静音或关机状态-请勿任意走动、交谈、接听电话-保持教室宁静并按照座位就坐-请准时到课,不要随便走出-感谢您的配合劳动关系的结构一: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二:集体合同制度三: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五:工作时间与最低工资标准六:劳动安全卫生管理第一节劳动关系的调整方式•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二重含义:重点)•1、劳动关系是经济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社会关系。•2、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企业、雇主、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3、劳动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生产的客观条件—生产资料(资本),与生产的主观条件—劳动力相互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两者结合在使劳动过程得以开始的同时,也形成了现实的劳动关系。•4、劳动关系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关系,不是劳动者因集体劳动而产生的相互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劳动关系的二重含义之归纳•(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企业、雇主、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主体)•(2)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经济)劳动关系的排除(举例)1、保姆2、公务人员;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重点)劳动法律关系含义: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2、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思考:1、劳动关系体现什么意志?2、比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和联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力和义务(要经过劳动法的两次调整:一次是将劳动关系调整为劳动法律关系;二次是调整劳动法律关系的运行障碍)2、劳动关系是双务关系3、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法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参与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即雇主和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如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法律事实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并不是任何事实都可以成为劳动法律事实,只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带来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才能成为劳动法律事实。劳动法律事实的分类(1)劳动法律行为。(如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行为人意思表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追求的法律效果意图、完整的内容、他人可识别)。劳动法律行为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2)劳动法律事件。(如企业破产、劳动者伤残、死亡、战争等)。劳动法律事件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讨论:员工打架属行为还是事件?)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1、劳动法律法规的调整。(体现国家意志)•2、劳动合同规范的调整。(体现劳动关系当事人双方的意志)•3、集体合同规范的调整。(集体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的协议,体现当事人双方的意志)•4、民主管理(职代会、职工大会)制度的调整。(职工参与企业管理,主要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和平等协商制度)劳动关系调整的方式•5、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规章制度)的调整。(体现企业或雇主意志)讨论:规章制度与内部劳动规则关系•6、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调整。(其基本特点是对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调整,有三种形式:自我调解、仲裁、诉讼)讨论:调解的特点: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7、劳动监督检查制度的调整。(具有保证劳动法体系全面实施的功能)1、如何理解劳动关系的双重含义?(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用人单位(企业、雇主、劳动力使用者)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2)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2、劳动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包括哪些方面?具体内容是什么?(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参与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即雇主和雇员))。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即劳动法律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结果。本节-思考题3、简述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区别和联系。(1)劳动关系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2)劳动关系经劳动法律规范、调整和保护后,即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雇主和雇员双方有明确的权利义务;(3)劳动关系体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的意志,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的意志。4、何谓劳动法律事实?简述劳动法律行为人意思的必备要求。(1)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就是劳动法律事实。只有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带来一定法律后果的事实才能成为劳动法律事实。(2)行为人意思表示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追求的意图、完整的内容、他人可识别。劳动法律行为不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一)集体合同的概念1、集体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本单位职工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2、集体合同的签订: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或由职工代表与企业签订。3、集体合同的类型:基层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地区集体合同等。主导体制是基层集体合同。第二节集体合同制度(二)集体合同的特征•1、集体合同是规定劳动关系的协议。(现实劳动关系的存在是集体合同存在的基础)•2、工会或劳动者代表职工一方与企业签订。(当事人一方是企业,另一方是工会代表或职工代表)•3、集体合同是定期的书面合同,其生效需经过特定程序。(经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通过才生效)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不同•1、主体不同。集体合同的当事人是企业和工会代表或职工代表;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是企业和劳动者个人2、内容不同。集体合同以全体劳动者共同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劳动合同的内容只涉及单个劳动者的权利义务•3、功能不同。集体合同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的一般劳动条件,为劳动关系的各个方面设定具体标准,并做为单个劳动合同的基础和指导原则;劳动合同的目的是确立劳动者和企业的劳动关系•4、法律效力不同。集体合同规定企业最低劳动标准,它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作用和意义1、订立集体合同有利于协调劳动关系。(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2、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3、维护职工合法权益。•4、弥补劳动法律法规的不足;订立集体合同应遵循的原则1、内容合法2、相互尊重、平等协商3、诚实守信、公平合作4、兼顾双方合法权益(均衡权益原则)5、不得采取过激行为(和平原则)。;二、集体合同的形式与内容1、法定要式2、主件与附件3、主、附件效力相同一般为1-3年内容:1、劳动条件的标准部分。重点2、一般性规定3、过渡性规定。4、其他规定。签订集体合同的程序(一)确定集体合同的主体(二)协商集体合同(三)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四)审核期限和生效(五)集体合同的公布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检查和责任集体合同的当事人和关系人应该履行集体合同所规定的义务(关系人的定义)。关系人与当事人的区别实际履行及协作履行原则工会应承担更多的监督检查的责任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高于劳动合同第三节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含义:用人单位依据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用人单位的实际,在本单位实施的,为协调劳动关系,并使之稳定运行,合理组织劳动,进行劳动管理而制定的办法、规定的总称。意义:1、单位的权利与义务2、规范管理3、协调矛盾用人单位劳动规则的特点•1、制定主体的特定性。(以用人单位为制定的主体)•2、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行为规范。(既约束劳动者,又约束企业行政各职能部门和企业的各组成部分)•3、企业经营权与职工民主权相结合的产物。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的内容(重点)1、劳动合同管理制度2、劳动纪律3、劳动定员定额规则4、劳动岗位规范制定规则5、劳动安全卫生制度6、其他制度四、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的程序1、职工参与。保证职工参与,听取职工意见。2、正式公布。以合法有效的形式公布,让全体员工了解。企业败诉提示1,程序不合法——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2,内容不合法——管理制度的内容不能与现行法律法规相离;3,不知道如何履行告知义务——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未公示、未告知劳动者。或者即使有公示或告知劳动者,但由于公示或告知方法使用不当而导致无法向仲裁庭或法庭举证。第四节企业民主管理制度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2、平等协商制度3、信息沟通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一)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1、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是由企业职工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职工代表组成的,代表全体职工实行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在国有企业实行,非国有企业则实行民主协商制度(又称平等协商制度)。讨论一下:工会、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不同。2、职工代表大会和民主协商(平等协商)是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两种主要的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3、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职工行使用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民主管理的具体表现。它享有审议重大决策、监督行政领导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劳动关系的稳定与协调。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参与方式1、组织参与2、岗位参与3、个人参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权•1、审议建议权•2、审议通过权•3、审议决定权•4、评议监督权•5、推荐选举权注意:要注意每种职权的表现形式平等协商制度与集体协商制度的不同(6项):•(1)主体不同。平等协商的职工代表由职工选举产生;集体协商的工会代表由工会选派。•(2)目的不同。平等协商的目的在于实现双方沟通达成协议;集体协商在于订立集体合同,规定一定条劳动件。•(3)程序不同。平等协商的程序、时间、形式比较自由,可以议而不决等;集体协商有严格的法律程序。•(4)内容不同。平等协商内容广泛,可以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事项或当事人愿意协商的事项;集体协商的内容一般为法律规定的事项。•(5)法律效力不同。平等协商表现为知情、质询与咨询,协商的结果由当事人自觉履行;集体协商表现为劳动关系双方对劳动条件的决定或决策过程,所达成的集体合同受国家法律保护。•(6)法律依据不同。平等协商属于职工民主管量制度中的职工民主参与管理形式;集体协商的法律依据是劳动法中的集体合同制度等。三、信息沟通制度(一)纵向信息沟通1、下向沟通。高层机构和职能人员逐级或越级向下级机构职能人员传输信息。2、上向沟通。下级机构、人员向上级机构、人员反映、汇报情况,提出建议或意见。(二)横向信息沟通在同一级机构、职能业务人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讨论一下:何谓沟通?沟通的类型?沟通的要素?如何进行有效沟通?沟通的载体•1、劳动管理表单。•2、汇总报表。•3、正式通报、组织刊物。•4、例会制度。(综合三种沟通方式,具有双向沟通的优势)•沟通中注意的事项(P300)员工满意度调查的内容(重点)•(一)薪酬•(二)工作(工作的多样化和培训)•(三)晋升•(四)管理(是否以员工为中心,管理者与员工关系是否和谐,员工参与和影响决策的程度如何等)•(五)环境(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员工使用的工具和设施等)实施员工满意度调查的目的•(一)诊断公司潜在的问题(找出不满问题并予纠正)•(二)找出本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如高损耗率、高丢失率等原因)•(三)评估组织变化和企业政策对员工的影响•(四)促进公司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信

1 / 7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